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74章 定远潮涌:流民归心,西疆待哺,东归赴家

秋霜刚染黄润疆城的麦田,定远城外的驰道上就扬起了长龙般的尘土。第三批迁民到了——五万辆牛车首尾相接,车上堆着破絮、陶瓮、半旧的农具,车辕边跟着裹着绑腿的汉子、抱着娃的妇人、拄着拐杖的老人,足足五万人,比前两批加起来还多。

“往这边走!润疆城的领田牌在左手边,天驷城的牧户登记在右手!”张小三扯着嗓子喊,他如今是迁民安置队的小头目,晒得黝黑的脸上沾着尘土,手里的木牌写着“分田处”三个简体字,被新流民摸得发亮。

一个河南郡来的流民老汉攥着他的胳膊,颤声问:“小哥,真……真给十亩地?俺在老家,三亩地都得给地主缴一半租子。”张小三从怀里掏出“迁民凭券”,指着红印:“官府盖了章的,田是你的,牛是你的,住三年还免租!”老汉盯着凭券上的“十亩”二字,忽然抹起了眼泪——他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能有自己的地。

一、人潮涌处:优待落地,烟火连城

迁民安置点就设在润疆城与定远之间,新盖的土屋鳞次栉比,每间都带着暖炕,炕洞里的火早早烧着,烟柱在秋阳里笔直地升。牡丹带着农妇们挨家送“安家包”:一床粗布被、两斗麦种、一把新镰刀,还有张用新纸画的“曲辕犁用法图”。

“这是‘耐寒麦’,撒在地里不怕冻,”牡丹给一个楚地妇人示范图上的播种法,“你看,行距要一尺,播完用脚踩实,保准出芽齐。”妇人怀里的娃伸手去抓麦种,牡丹笑着塞给他一把炒麦粒:“尝尝,甜的。”

天驷城的牧户也来帮忙。阿木赶着二十头母牛,挨户送:“这是‘瘤牛’,力气大,能拉犁,生了牛犊还能挤奶。”一个山东迁民不会驯牛,阿木就牵着牛绳教他:“喊‘驾’往前走,‘吁’就停,跟哄娃似的。”

巧成城的工匠们更忙。他们带着新造的曲辕犁、纺车,在安置点搭起“农具坊”,谁的犁坏了、纺车卡了,免费修。

曹参蹲在坊前记账,新纸账本上写着“今日修犁三十具,纺车十五架”,旁边用阿拉伯数字标着“30 15=45”,一目了然。

人多了,市集自然旺。定远主街的铺子从百间扩到两百间,河南的胡辣汤、楚地的米糕、西域的烤饼挤在一块,吆喝声能传到城墙外。

一个卖油泼面的秦妇,丈夫是菜鸟营教官,她雇了个西域新户当帮手,两人一个下面、一个泼油,配合得比老搭档还熟。

“以前怕人多乱,现在才知道,人多才是福气。”萧何拿着新账册对张良笑,上面记着“迁民五万,新垦田五十万亩,工坊扩产三成”,数字红得刺眼,“再等这批麦熟,润疆城的粮仓得再加高两丈。”

二、西疆稳处:各司其责,根基愈牢

赢欣站在观星台上,望着涌流的人潮,心里却记挂着咸阳的信。三日前,蒙恬的信使快马送来消息:蒙嫣胎动频繁,太医说“产期就在这半月”。

“张良,”他回头道,“我得回趟咸阳。定远和三城的事,还得靠你们。”

张良躬身:“公子放心。润疆城有牡丹盯着秋收,天驷城赢侈管着牧事,巧成城曹参镇着工坊,定远的账有萧何,军情有英布、项羽,出不了乱子。”

赢欣仍不放心,逐一点明:“流民安置要细,别让官吏克扣‘安家包’,王五的人多派些;三城的扩建按图纸来,玄鸟旗必须插在新城头;菜鸟营的训练,让赵括、项庄多盯着,别等第三批菜鸟来了,规矩松了。”

“还有,”他看向胡亥——这小子巡视归来后,性子沉了不少,正跟着李斯学刑律,“你留定远,帮着萧何查账,也学学怎么理事。记住,别再像以前那样毛躁。”

胡亥脸一红,攥紧了拳头:“公子放心,我……我不会再给你丢人。”

出发前一夜,赢欣最后查了遍各城。润疆城的麦田里,新流民正跟着老户学捆麦,笑声混着麦穗的脆响;

天驷城的马厩里,阿木正教迁民给马钉蹄铁,火星溅在两人手上,都不躲;巧成城的工坊,墨家弟子新造的“水力纺车”转得飞快,纱线细得像蚕丝,围观的新户直拍手。

他忽然想起刚到定远时,这里只有一座土城、千名老卒,如今却成了百业兴旺的西疆枢纽。人啊,真是最奇的种子——给点土、给点水,就能长出撑天的树。

三、东归路:一路新景,心向家山

赢欣的车马没带护卫,只跟了个老仆。他想走得快些,更想看看这一路的变化。

过河西郡时,正撞见胡亥的巡视队在查菜鸟营。一个新卒被子叠得歪了,胡亥没骂,只是拿起被子重叠,边叠边说:“在定远,这被子要方得能当尺子用。

不是刁难你,是让你知道,连被子都叠不好,怎么扛枪守疆?”新卒红着脸学,胡亥在旁盯着,神情比赢欣当年还严。

进关中地界,路边的学堂飘出新声:“少年强则国强……”一群半大孩子捧着新字课本,摇头晃脑地念,先生是从定远回来的儒家博士,正用阿拉伯数字给他们讲“1 1=2”,黑板上画着曲辕犁,比竹简上的清楚十倍。

咸阳城外,驰道旁的造纸坊排起长队,各县的书吏都来领新纸。坊里的工匠是墨家弟子带出来的,见了赢欣的车,隔着老远就喊:“公子!咱这纸,现在咸阳的学堂都用,比帛书省老钱了!”

到了咸阳宫,赢欣没先去见始皇,径直往蒙府赶。刚到门口,就听见产房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又亮又脆,像极了定远春晨的鸟鸣。

蒙恬迎出来,眼眶通红:“生了!是个小子,嗓门大得很,像你!”

赢欣冲进内室,蒙嫣躺在床上,额上还带着汗,见他进来,虚弱地笑了:“你可回来了……我给娃起了个小名,叫‘疆疆’,想让他记住,他爹在西疆守着家呢。”

赢欣握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图纸、查工坊磨出来的。窗外的月光漫进来,照在婴儿的襁褓上,也照在赢欣带回来的定远泥土上——他特意装了一小袋,想让孩子知道,他的根,一半在咸阳,一半在西疆。

归处是家,亦是疆

三日后,赢欣入宫复命。始皇看着他,忽然笑了:“朕听说,你回来时,先奔了蒙府,后入的宫?”

赢欣躬身:“臣……罪该万死。”

“罪什么罪?”始皇挥手,“你守西疆,守的是大秦的疆;回家看妻儿,守的是自己的家。家国家国,本就是一回事。”

他指着案上的西疆报喜册,“定远又来五万流民,三城扩了半圈,菜鸟营的小子们在北境立了功——这些,比你早来半日请安,强百倍。”

赢欣抬头,见始皇的案上摆着新纸写的奏折,用的简体字,旁边放着本《算术新经》,封面上的阿拉伯数字歪歪扭扭,像是始皇亲手写的。

“你在西疆种的种子,朕帮你在咸阳浇了水。”始皇看着他,目光温和,“等疆疆大点,带他去定远看看——让他知道,他爹守的西疆,是什么模样。”

赢欣望着窗外,咸阳的秋阳和定远的一样暖。他知道,自己终究是要回西疆的——那里有等着他的麦田、马群、工坊,有五万新来的流民,有赵括、项庄、胡亥这些正在长硬翅膀的少年,还有无数个像“疆疆”一样,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新生命。

而此刻,定远的炊烟正升起,润疆城的新麦在打谷场上堆成山,天驷城的马驹刚学会奔跑,巧成城的炉火映红了半个夜空。

那里的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公子已在咸阳抱上了娃,只知道卯时要下地、午时要练枪、亥时要学新字——日子扎实得像夯土城墙,每一寸,都长着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