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31章 御前再议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第131章 御前再议

作者:秦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7:27

内安外攘,五年新约

定远宫殿的晨雾还未散尽,铜鹤香炉里升起的青烟在梁柱间缭绕,将昨夜西征议策的激昂余韵轻轻包裹。

嬴政重新落座御座,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里流转,他指尖划过案几上另一卷空白竹简,忽然开口,声音比昨日更沉几分:“西征五年计已定,但万里疆土,根基在腹心。若关内不稳,西域所得皆是流沙。今日,朕要与你们议的,是大秦腹心的五年之约。”

殿内重臣皆是一凛。昨日议西征时,满殿皆是金戈铁马的豪情,此刻陛下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关内,显然是要内外兼顾,筑实根基。

赢欣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明鉴。儿臣以为,西域如枝叶,关内是根本。枝叶再盛,若根本动摇,终究难立。故内治五年,当以‘安内’为纲,‘兴利’为目,纲举目张,方能支撑西征伟业。”

“安内?”

嬴政抬眼,目光扫过李斯,

“李相以为,关内最大的隐患何在?”

李斯抚着胡须,沉声道:“陛下,六国虽灭,遗民心念故国者不在少数。

楚地多游侠,齐地存旧族,赵地尚武风,若有奸人煽惑,极易生乱。前日临淄传来密报,田氏余孽仍在暗中联络宗族,私藏兵器。”

蒙恬按剑道:“臣请领兵清剿!凡藏匿兵器者,斩立决;私结宗族者,迁于河西屯田,断其根基!”

“一味强硬,恐激化民怨。”赢欣轻声反驳,“田氏余孽不过百人,但若牵连过广,逼得齐地百姓抱团,反成大患。

儿臣以为,当用‘梳篦之法’——先清户籍,编户齐民,让隐匿者无所遁形;再赦其无罪者,许以田宅,使其归农。至于首恶,擒而诛之,震慑即可。”

嬴政微微颔首:“楚地呢?朕听说,沛县有个叫刘邦的亭长,私放刑徒,啸聚芒砀山,已成气候。”

提到刘邦,冯去疾眉头紧锁:“那刘邦出身微末,却善笼络人心,身边已聚起樊哙、萧何之流,据说还有个叫张良的韩国遗臣为其谋划。楚地官吏几次围剿,都被他仗着山林地势躲开了。”

“围剿不如招抚。”赢欣语气笃定,“刘邦虽为乱民,却知体恤部众,麾下多是破产农夫。

若能赦其罪,许他率部归农,再授个县尉之职,让他镇守一方,既能消弭祸乱,又能为我所用。即便他不肯归降,也当先查清其虚实,避免逼他与其他乱党合流。”

李斯点头道:“公子欣所言极是。秦灭六国未久,民心未附,若能以招抚化敌为友,胜过十次围剿。只是如何确保这些降者不再反水?”

“以利系之,以法绳之。”赢欣道,“归降者皆登记造册,家属迁居关中为质;有功则赏,有过则连坐。刘邦若真是识时务者,自会明白归顺比叛乱划算。”

嬴政指尖在案几上叩出轻响,忽然看向赢欣:“你昨日说,内治要兴利。这‘利’字,该从何说起?”

赢欣眼中亮起光,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道:“父皇,儿臣在定远时,曾试推数物,皆能惠及民生,兼增国库。

其一,暖炕与火炉。北地苦寒,冬日冻毙者十中二三,若推广暖炕,用砖石垒砌,燃柴取暖,可保百姓过冬无虞;火炉则可置于屋中,既能取暖,又能烘烤粮食,防其霉变。”

蒙恬抚掌道:“此法甚好!北境军卒冬日戍边,常冻裂手足,若有火炉暖炕,军心必稳!”

“其二,曲辕犁。”赢欣继续道,“旧犁需二牛三人,费力低效。曲辕犁只需一牛一人,深耕浅种皆可,亩产可增三成。儿臣已让定远工坊造出百具,若能批量打造,分发郡县,不出三年,关中粮产可翻一番。”

冯去疾连忙问道:“打造曲辕犁需多少铁料?如今西域要用铁铸兵器,关内铁料恐难支撑。”

“可先用木模试造,关键部件用铁,其余用硬木。”赢欣道,“定远工坊有巧匠能锻打薄铁,既省料又耐用。儿臣已将图谱带来,可交与少府监,令其仿制。”

嬴政接过图谱,指尖划过曲辕犁的精巧构造,颔首道:“准。其三呢?”

“养殖业与精盐。”赢欣道,“关中多平原,可鼓励百姓圈养牛、羊、猪、鸡、鸭、鹅、兔,官府提供良种,秋后按头数征税,既增肉食,又多得皮革;精盐则是民生必需,如今民间所食多是粗盐,含苦味,易致病。可在河东设精盐工坊,用草木灰提纯法造精盐,官卖统价,既利百姓,又为国库增利。”

李斯眼睛一亮:“精盐若能普及,单是税利便不可小觑。只是如何定价?太高则百姓负担不起,太低则国库无收。”

“以成本加三成利即可。”赢欣道,“官府统购池盐,集中提纯,再由各地市令分销,严禁私盐。如此百姓得实惠,国库有进项,两全其美。”

嬴政忽然笑了:“你说的这些,都与民生相关。可阿房宫要修,朕的骊山陵要建,秦军甲胄要换铁制,这些都需海量钱财。光靠精盐与农耕,怕是不够。”

“故需兴商。”赢欣语气铿锵,“儿臣以为,当规范商税,明码课税,杜绝官吏盘剥;再简化通关文牒,让商旅往来无阻。民间艺人说书唱曲、织锦作画者,皆可登记入册,技艺出众者由乐府授爵,既丰富市井,又能吸引商旅消费。”

“商人逐利,若放纵其发展,恐与农争利。”冯去疾忧心道,“商多农少,国之根基不稳。”

“非也。”赢欣摇头,“农为衣食之源,商为流通之脉。若农夫种出的粟米、织出的布帛能通过商人卖到四方,价钱更高,农夫自会更勤力。官府只需定好商税,禁囤积居奇,便不会伤农。

儿臣在定远试过,允许商人自由贸易后,工坊铁器、农户粮食皆能快速周转,商税反增了五成。”

嬴政听得入神,忽然问道:“你说的这些法子,谁能替你推行?西征你要亲往,关内之事,总不能全凭朝臣空议。”

赢欣早有准备,躬身道:“儿臣举荐三人——蒙嫣熟悉军务与工坊管理,芍药精于农桑与百工技艺,吕雉长于算计,能掌商税与市易。

儿臣愿从定远抽调百余名熟手,交由三人统领,分别掌管工坊技艺推广、农桑养殖改良、商税市易规范。”

“吕雉?”李斯一愣,“那不是沛县吕家的女儿?听说她随刘邦匿于芒砀山,怎会为我大秦效力?”

“昨日已派密使去见刘邦,吕雉之兄吕泽愿为质入咸阳,吕雉已归秦,被儿臣收为侧妃,以赎己之罪。”赢欣道,“此女心思缜密,算账分毫不差,在沛县时便帮吕家打理商铺,井井有条。若能用得好,是把好手。”

蒙恬有些迟疑:“蒙嫣是臣的女儿,让她掌工坊,臣无异议。但芍药是宫女出身,吕雉是叛臣之妇,让她们掌实权,恐朝臣不服。”

“朕的朝堂,只看能耐,不论出身。”嬴政打断他,目光锐利,“蒙嫣、芍药、吕雉,三人各领一职,赐‘内治丞’印,可调动郡县人力,征用工坊物料。但需设监督官——朕命御史大夫府选派十名绣衣御史,分驻三地,每月核查账目,钱材入库数目,需月月呈报朕前。”

他顿了顿,看向赢欣:“你说要从定远调人?调多少?何时到?”

“调百工五十人,农桑能手三十人,商税文吏二十人,共计百人。”赢欣道,“他们熟悉暖炕、曲辕犁的打造之法,也懂商税登记之术。半月内便可抵达咸阳,交由三位内治丞调度。”

冯去疾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若要大规模推广暖炕、曲辕犁,需动用民夫烧制砖瓦、锻造铁器,会不会耽误春耕?”

“可先在关中试点,再逐步推广。”赢欣道,“暖炕先在北地郡、上郡的边民中推行,那里冬日最苦;曲辕犁优先给关中农户,让他们春耕时先用起来,见了实效,其余郡县自会效仿。至于民夫,可征调六国余孽中的壮年男子,许他们以劳赎罪,一举两得。”

李斯补充道:“商税新律需尽快拟定,明确定商铺等级、课税比例,避免官吏随意勒索。臣建议先在咸阳、洛阳、临淄三市试行,三月后再推行全国。”

嬴政看着殿内众人各抒己见,脸上渐渐露出笑意。他忽然站起身,走到殿中那幅巨大的秦地舆图前,指尖从陇西划过关中,再点向楚地、齐地:“五年之内,朕要看到——六国余孽尽除,刘邦之流或归降或剿灭;暖炕火炉遍及北地,曲辕犁让关中亩产再增三成;精盐行销天下,商税充盈国库。”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国库有了钱,便先修阿房宫前殿,建骊山陵地宫;再给秦军换铁甲、造强弩,让我大秦锐士无坚不摧!蒙嫣三人每月上交的钱材,一半入国库,一半专款专用,作为西征的后备军需。”

赢欣躬身领命:“儿臣定会让三位内治丞恪尽职守,不负父皇所托。”

“好。”嬴政重重点头,“西征有蒙恬、韩信,内治有蒙嫣、芍药、吕雉,再加上李相统筹粮草,冯相稳定郡县,赢欣你居中协调——五年之后,朕要看到一个内外皆固、四海归心的大秦。那时西域已定,关内富足,朕再与你们议一议,这玄鸟旗,能不能插得更远。”

晨光穿透窗棂,将御座前的空白竹简照得透亮。李斯提笔蘸墨,准备将这内治五年计一一记下,笔尖落在竹简上的刹那,仿佛能听见关内千万农户春耕的犁声、工坊铁器的锻打声、商旅往来的车马声,正与西域的驼铃声遥遥相应,织成一曲大秦盛世的序曲。

蒙恬按着腰间佩剑,忽然觉得昨日议西征时的热血尚未冷却,今日议内治的沉稳又涌上心头——原来这帝国的根基,既要靠金戈铁马开拓,更要靠暖炕火炉、粟米桑麻,一寸寸焐热,一寸寸筑牢。

赢欣望着御座上的父皇,忽然明白“内治五年计”与“西征五年计”原是一枚钱币的两面,一面是玄鸟旗的张扬,一面是桑麻田的厚重,合在一起,才是大秦真正的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