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LOVE》的核心音乐风格融合了黑暗流行、另类摇滚和嘻哈元素,其中作为基地的嘻哈元素在美国和南韩都具备强大的受众性。
但黑暗流行和另类摇滚这些带有吉他riff、沉重鼓点和强烈氛围感的音乐风格,在欧美主流流行和另类音乐场景中本身就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比纯粹的K-Pop电子舞曲更容易被欧美听众的耳朵接受。
歌词并不再像防弹团前两首单曲中纯粹的英文结构。这首歌的歌词大部分都是韩文,只有在重复记忆点很强的部分使用了英语短语“fake love”。
歌词核心讲述了在爱情中发现自己所爱之人并非想象中那样,甚至这份爱本身也是虚假的,由此带来的巨大痛苦、幻灭感,以及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
而整首歌表演时的编舞由朴智旻主导郑号锡为辅,其他成员从旁协助。徐达想要朴智旻融入了更多现代舞的理念,通过身体语言本身传递复杂这首歌的情感和故事性,并让动作更具流动性和表现力。
弟弟们的编舞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出色到让徐达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8个人一起帮徐达把那份感情传递出去。
当金泰亨戴着面具上台,格莱美的灯光暗淡了下来,背景屏幕出现了八只手缠绕上升的白色雕塑画面。紧接着金泰亨摘掉面具,七个成员犹如慢动作剪影一般从泰亨的身后延展出来。
徐达是最后一位,他弯着腰把手伸向了前方,每次开场他总能在黑暗中看到曾经熟悉的身影,那个拒绝牵他手的身影。
这个点子是果子哥提出来的,大哥当时颤抖的手臂以及一闪而过哀求的眼神让他这辈子都忘不了。年纪还小的他可能不懂什么是爱,但却提前体会到了虚假爱情中的痛苦、挣扎和无力感。
懵懵懂懂的他在之后隐约地感觉到,大哥徐达的某一部分情感被彻底封闭了,他想要帮大哥释放出来,于是想出了这个点子。
正如格莱美现场观众看到的画面,他们七个弟弟都是徐达的身影,延续着他的痛苦让他不用独自承担。
随着音乐的进行,防弹少年团通过《FAKE LOVE》真正向观看格莱美颁奖典礼的每一个观众,展示出他们升华之后的魅力,编舞即有传统K-Pop更强调整齐划一和视觉冲击,也有现代舞的很明显特点,大量运用了身体的扭曲、失衡的姿势(如向前倾倒又被拉住、踉跄后退)等传递性延展动作。
副歌部分最核心的动作是双手在脸前交叉,然后猛地向外挥开,仿佛撕碎或打碎覆盖在脸上的面具。这个动作直观、强烈地表现了歌词中“虚假的爱”被揭穿、伪装被撕下的瞬间,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和释放。
成员的表情管理是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痛苦、迷茫、愤怒、绝望等情绪通过面部表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使舞蹈超越了单纯的动作编排,成为情感叙事。
而队形变化(如聚拢象征困局,散开象征崩溃)以及成员间的眼神、动作互动,都在无声地讲述歌曲的故事。
最后在结尾的灯光配合下,成员互相弯腰缠绕形成“人体雕塑”,只剩下徐达还站着看着自己那伸向黑暗的手臂。
现场的很多艺人和观众从歌曲一开始就感觉到头皮发麻,他们印象中的南韩偶像组合就是整齐划一跳着蹦着迪,但防弹团的表演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他们的刻板印象。
虽然听不懂韩文,但他们却从这个表演中感受到防弹团想要传递出来的强烈而黑暗的情感张力,当然英语短语“fake love”也很好地协助他们理解这首歌曲的核心。
最后的“人体雕塑”更是艺术性拉满,徐达往上伸出的手臂却让观看者仿佛看到了通向黑暗的挣扎,让观看者忍不住在内心呐喊道:‘不要过去!’
灯光再次亮起,格莱美现场开始出现零星的掌声,渐渐地鼓掌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全场掌声雷鸣持续了足足有一分钟多。
有时候艺术就是能够很轻易地穿透各种歧视,偏见之类的壁垒,用最准确的方式直达人类的内心。
另一边,在电视机前的美国观众也被防弹团的这场表演给震撼到了,反应快的立马掏出手机去翻找被他们遗忘的《FAKE LOVE》。
油管那边按照计划,在防弹团上台领奖的时候就放出了徐达提供给他们的MV。
一开始听说第二首MV是《FAKE LOVE》这首韩文歌曲的时候,油管这边并不怎么欢喜,他们想要徐达先把所有英文歌曲的MV搞出来。
但当徐达把MV发给他们后,他们就妥协了。虽然不知道这首MV能否像《CANT FEEL MY FACE》那样受欢迎,但这首MV的艺术性哪怕是狗也能感受的出来,油管也是有着自己朴素的艺术追求的。
掏出手机的观众立马就在油管音乐板块看到新鲜上线的《FAKE LOVE》MV,点开之后却发现跟刚才现场的表演相比,MV多出了一段片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