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综影视:女配逆袭记 > 第9章 宫宴

综影视:女配逆袭记 第9章 宫宴

作者:懿安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47:06

---

康熙六十年,新春宫宴。

紫禁城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然而这喜庆之下,却掩盖不住权力中心的肃杀与暗流。

这是文鸳成为雍亲王侧福晋后,第一次以皇家媳妇的身份参加如此盛大的宫宴。

她身着按制新做的香色侧福晋吉服,妆容精致,明艳照人,在雍亲王胤禛身后半步之遥,随着王爷、福晋的仪仗,缓缓步入永和宫。

永和宫是德妃乌雅氏的寝宫。这位出身不高却诞育了两位皇子(胤禛、胤祯)并抚养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妃子,在后宫地位尊崇,深得康熙敬重。

她也是嫡福晋乌拉那拉·宜修的亲姑母。

殿内已是一片衣香鬓影,几位阿哥、永和宫内的小妃嫔和几位阿哥的福晋、侧福晋济济一堂。

文鸳能感觉到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审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端庄得体的仪态,紧跟在宜修身后。

德妃乌雅氏端坐于上首主位,身着妃位吉服,面容保养得宜,眉目温和,嘴角噙着恰到好处的笑意,一派慈和端方。

然而,当她的目光扫过雍亲王一行人时,文鸳敏锐地捕捉到,那温和笑容在触及胤禛时,似乎淡了一分,带上了些许难以言喻的疏离和审视。

而当她看向紧随胤禛身后的宜修时,笑容才真正暖了几分,那是看自家亲侄女的真切。

“儿臣:臣妾\/奴婢给德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胤禛、宜修带着文鸳及王府其他有资格出席的侧室(年世兰、李静言)恭敬行礼。

“快起来吧。”德妃的声音温和,抬手虚扶。

“老四,宜修,到本宫身边来坐。”

她亲热地招呼胤禛和宜修坐在她下首最近的位置,彰显着非同一般的亲近。

至于文鸳、年世兰等人,则按位份被引至更下首的席位。

文鸳垂首落座,心中了然:德妃娘娘对王爷这位亲子,果然如传闻般,感情复杂,远不如对亲生子十四阿哥胤祯那般亲厚。

对嫡福晋宜修这个侄女,都比对王爷更爱护。

她这个新入府的侧福晋,在德妃眼中,恐怕只是个依附于胤禛、又可能分薄宜修宠爱的“物件”罢了。

就在这时,德妃的目光落在了文鸳身上。

那目光不再是看兆佳氏时的慈爱,而是恢复了惯常的温和审视,只是这审视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和不喜?

德妃嘴角依旧含笑,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文鸳耳中:“这位便是老四新纳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吧?果然是个标致的美人儿。”

她顿了顿,目光在文鸳明艳的容颜和身上精致的吉服上扫过,话锋却带着一丝莫名的意味,“老四府上的子嗣不兴。宜修啊,你身为嫡福晋,主持中馈,更要懂得‘雨露均沾’的道理,莫要让新人恃宠而骄,乱了王府的规矩才是。这持家之道,首重一个‘和’字。”

这番话,看似是对宜修的教导,实则字字句句都在敲打文鸳!“恃宠而骄”、“乱了规矩”、“雨露均沾”——每一个词都像一根针,扎在文鸳心上。

德妃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她这个“新宠”的不满和警告,更是在众人面前抬举宜修,暗示文鸳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可僭越。

殿内瞬间更加安静了。

年世兰嘴角勾起一抹幸灾乐祸的冷笑。宜修连忙起身,恭敬应道:“姑母教诲的是,宜修谨记在心,定当用心约束,不敢有负姑母期望。”

她看向文鸳的眼神,依旧是温和的,却让文鸳感到一阵寒意。

文鸳的脸颊瞬间变得苍白,藏在袖中的手指紧紧攥住。

羞辱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强压下心头的委屈和怒火,立刻起身离坐,走到中间,朝着德妃深深福下身去。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依旧清晰:“德妃娘娘金玉良言,妾身铭记肺腑。妾身入府日浅,蒙王爷、福晋不弃,唯有战战兢兢,恪守本分,安守庭院,绝不敢有丝毫懈怠骄纵之心,更不敢有违福晋教导。请娘娘明鉴。”

姿态放得极低,言语极其恭顺。

德妃看着她伏低做小的姿态,脸上那温和的笑意才似乎真切了一点点,她淡淡“嗯”了一声:“知道本分就好。起来吧,回座去。”

“谢娘娘恩典。”文鸳起身,低垂着眼帘,一步步走回自己的座位。

她能感觉到背后那无数道目光,有同情,有嘲讽,有探究。

她挺直了背脊,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用疼痛提醒自己保持冷静。

她知道,德妃今日这一出,既是警告她,也是在敲打胤禛,更是向所有人表明她维护宜修嫡妻地位的立场。

胤禛坐在德妃下首,自始至终未发一言。

---------------------------------------

宫宴开始,丝竹悦耳,觥筹交错。

德妃与康熙帝、几位高位妃嫔谈笑风生,与宜修也时有低语,言笑晏晏,一派和乐。

文鸳安静地用膳,偶尔与邻座的李氏低声交谈两句,谨守本分,绝不张扬。

酒过三巡,殿内气氛愈加热络。这时,殿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只见一位身着素雅旗装、面容清丽却带着挥之不去愁绪的年轻妇人,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眉目清秀却有些怯生生的男孩,在宫女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妇人发髻上簪着简单的珠花,衣着虽整洁,却明显不如其他福晋命妇华丽,透着一股低调的坚韧。她正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嫡福晋——兆佳氏。

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对母子身上,眼神复杂,有同情,有探究,也有避之不及的疏离。

谁都知道,十三阿哥胤祥因卷入康熙四十七年的“帐殿夜警”风波,触怒龙颜,被圈禁于养蜂夹道,至今未得释放。

兆佳氏作为罪臣之妻,带着幼子在府中艰难度日,处境尴尬艰难。

兆佳氏显然习惯了这种目光,她面色平静,牵着儿子弘暾(历史上胤祥长子,此时约四五岁),目不斜视地走到殿中,朝着康熙帝的方向,深深跪拜下去:“儿臣兆佳氏携子弘暾,叩见皇上,参见各位娘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万福金安。” 声音清晰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康熙帝看着跪在下面的母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挥了挥手:“起来吧,今日宫宴,不必多礼。弘暾也长这么大了。”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

“谢皇上恩典。”兆佳氏拉着儿子起身,垂首恭立。

德妃看着兆佳氏和弘暾,脸上那惯常的温和笑意真切了几分,眼中甚至带上了明显的怜惜。

她招了招手:“好孩子,快过来,到本宫这儿来。”

她特意指了身边一个离她很近的位置,“弘暾,来,让玛嬷看看。”

德妃对兆佳氏母子的态度,与对文鸳等雍亲王府侧室的淡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鸳心中一震,瞬间明白了其中关窍: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早逝,自幼被养在德妃膝下,与德妃“感情深厚,如同亲生。”

胤祥落难,德妃自然心疼他留下的孤儿寡母,这份怜惜是“发自内心”的。

兆佳氏眼中含泪,带着弘暾走到德妃身边。

德妃亲热地拉着弘暾的小手,仔细端详,又关切地询问兆佳氏的生活起居,语气是文鸳从未听过的慈爱与温和。

弘暾在德妃面前也放松了些,小声地回答着问题。

文鸳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她为兆佳氏母子的遭遇感到心酸,。

同时,她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深宫之中人情的冷暖与亲疏之别。

德妃对养子胤禛的疏离,对侄女宜修的亲厚,对十四阿哥的疼惜,对十三阿哥一家的装模作样……如同泾渭分明的画卷。

或许是文鸳的目光停留得久了些,兆佳氏似有所感,抬眸望了过来。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

文鸳微微颔首,回以一个友善而带着同情的浅笑。

兆佳氏也轻轻点了点头,嘴角勉强牵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散席时,文鸳随着人流默默退出永和宫。

在宫门口,她再次与兆佳氏母子相遇。兆佳氏看着她苍白却强撑镇定的脸,眼中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她牵着弘暾,对文鸳无声地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夫君被囚前途未卜,一个刚被高位妃嫔当众敲打,这深宫里的艰难,她们都懂。

文鸳也对她回以感激的一笑,那笑容里带着疲惫,也带着一丝同病相怜的暖意。

在这个冰冷的夜晚,来自兆佳氏这份无声的理解,竟成了她心中唯一的慰藉。

回府的马车上,胤禛依旧沉默。

文鸳也垂着眼,一言不发。

直到回到撷芳斋,关上房门,只剩下两人时,胤禛才转过身,看着文鸳依旧苍白的脸和泛红的眼圈。

他伸出手,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拂过她微凉的脸颊,动作带着一丝罕见的安抚意味。

他没有提永和宫的事,只是沉声道:“今日累了,早些安置。”

文鸳抬头看着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没有歉意,没有解释,只有一片沉静的、洞悉一切的幽深。

她知道,德妃的敲打,他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他不会为了她去顶撞德妃,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份委屈。

她心中的委屈和寒意,在他这无声的抚触和那句“安置”中,奇异地消融了一些。

她将脸轻轻靠在他温热的掌心,汲取着那一点微薄的暖意,低低地“嗯”了一声。

这一夜,胤禛只是拥着她入睡,动作是前所未有的温和。

文鸳在他怀中,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思绪翻腾。

德妃的敌意,让她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王爷的庇护是有限的,也是冰冷的。

她要在这深宫活下去,活得好,除了抓住胤禛的心,或许……也该想想别的出路了。

比如,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个念头,如同暗夜里的星火,在她心中悄然点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