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综影视:女配逆袭记 > 第44章 挂帅出征

综影视:女配逆袭记 第44章 挂帅出征

作者:懿安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47:06

八载光阴,如白驹过隙。

大夏国在李莫愁与杨康及一众股肱之臣的治理下,迎来了真正的黄金发展期。

境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廪充实,人口滋生。

休养生息的政策结出硕果,国力之强盛,远非立国之初可比。

而长江北岸的蒙古帝国,在经过内部权力交接和休整后,新一代的统治者终于按捺不住扩张的野心,再次磨刀霍霍,挥师南下,意图一举踏平这个心腹大患。

狼烟再起,战鼓震天。

然而,这一次,大夏国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面对蒙古的汹汹来势,大夏朝廷没有一丝慌乱。

李莫愁坐镇临安,总揽全局,保障后勤,稳定民心。

而统兵大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武圣”杨康肩上。

此时的杨康,已非昔日那个需要李莫愁庇护的青年。

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帝王历练,让他成长为一位沉稳果决、深谙兵法的杰出统帅。他深知此战关乎国运,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大夏国经过八年扩军整备,常备军已超过七十万。

杨康留下二十万精锐镇守长江防线及各处要地,亲率五十万百战雄师,号称“北伐王师”,浩浩荡荡,北渡长江,主动迎击蒙古大军!

这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决战,在中原大地激烈展开。

杨康用兵,既有《孙子兵法》的奇诡灵动,又融合了多年为帝的堂皇正大,更从《武穆遗书》及历代兵法中汲取了无数智慧。

他们不再单纯倚仗城防,而是大胆与蒙古铁骑进行大规模野战。

利用改良后的军阵、精良的铠甲兵刃、以及部分初具雏形的火器配合,夏军步兵方阵硬生生抗住了蒙古骑兵的冲击,而大夏精锐的骑兵部队则在杨康的亲自率领下,侧翼突击,屡建奇功。

对于蒙古重兵防守的城池,杨康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利用工部尚书徐方督造的各种先进攻城器械,逐步蚕食。

同时,发挥内线作战优势,切断蒙古军队的补给线。

北伐军所到之处,深受被蒙古统治多年、苦不堪言的中原百姓箪食壶浆以迎。

大夏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蒙古军的烧杀抢掠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收复失地的过程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许多地方甚至传檄而定。

战争持续了数年,大小战役无数,惨烈程度空前。

但大夏军队士气如虹,后勤保障在李莫愁和沈玉清的统筹下坚若磐石,苏玉洁领导的医疗体系更是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军队的有生力量。

反观蒙古方面,虽然依旧骁勇,但面对一个组织严密、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且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对手,其传统的骑兵优势被大大削弱。

加之劳师远征,补给困难,内部各部族矛盾也逐渐显现,败象渐露。

在一场决定性的战略决战中,杨康巧妙布局,诱敌深入,利用地形和天气,以少胜多,重创蒙古主力,阵斩蒙古统帅(设定为铁木真之孙)。

此战之后,蒙古军心溃散,兵败如山倒。

杨康乘胜追击,挥师北进,一路收复失地,兵锋直指黄河!中原故土,相继光复。

蒙古残部被迫退出长城沿线,逃回漠北。

经此一役,蒙古元气大伤,精锐尽失,至少三十年无力再组织大规模南侵。

北伐大获全胜,大夏国的版图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其疆域西抵陇右,北至长城,东临大海,南括岭南,其幅员之辽阔,国力之强盛,足以与历史上强盛的唐朝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

杨康凯旋归来,临安城万人空巷,欢呼震天。

“武圣”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与“文圣”李莫愁一同,被军民奉若神明。

天下大势,自此而定。

大夏国正式取代南宋,成为华夏正统,屹立于东方。

虽然北方草原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但至少赢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皇宫之内,烛火通明。

李莫愁与杨康并肩立于殿前,望着满天繁星和脚下这片他们亲手守护并拓展的锦绣河山。

“康哥,辛苦了。”李莫愁轻声道,握住了杨康布满老茧的手。

杨康回头,看着妻子依旧清丽却更添威严的容颜,眼中是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深情:“为了你,为了夏儿,为了这天下百姓,值得。”

他们的儿子杨夏,如今已是一个聪慧英武的少年,正在师傅小龙女(古墓派已成为国教般的超然存在)和众位能臣的教导下茁壮成长,准备继承这份庞大的基业。

乱世终告一段落,一个由江湖儿女开创的、混合着武林豪气与治国智慧的崭新王朝,迎来了它的鼎盛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