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超神机甲之文明崛起 > 第65章 星尘之网

超神机甲之文明崛起 第65章 星尘之网

作者:一剑破楼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07 05:46:32

星尘之网:创世神1号的千亿重奏

李三的指尖悬在哑光黑的控制台上方三厘米处,指腹下的温度感应区泛起淡蓝微光,像极了三十年前他在昆仑站观测到的第一缕极光。没有实体按钮的触感反馈,只有神经接驳端口传来的轻微麻痒——那是“蜂后”控制系统正在校准他的脑波频率,将人类的意识洪流转化为纳米级机械能理解的二进制密语。

“释放序列确认,目标霍格天体,覆盖半径120万光年,预计布网密度每立方天文单位1.2兆台。”冰冷的电子音在无菌舱内回荡,却被李三的意识过滤成了流动的星河图谱。他闭上眼,眼前并非黑暗,而是无数闪烁的绿点在虚拟空间里苏醒:那是第一批次微型侦查纳米机器人的“生命信号”,每个绿点都承载着比人类红细胞更精密的结构——直径不足20纳米的碳纳米管躯体,表面覆盖着单原子厚度的石墨烯感光膜,尾部的介观螺旋桨能以每秒三百万转的速度切割星际尘埃,而核心的量子存储芯片,足以将整个太阳系的历史压缩成一粒光子的重量。

当他在意识中按下“释放”的瞬间,无菌舱顶部的分子级发射阵列突然亮起银白光芒。没有轰鸣,没有气流扰动,甚至连最灵敏的气压传感器都未捕捉到任何异常——兆计的纳米机器人正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过特制的力场屏障,像被宇宙真空吸走的星尘,瞬间消失在观察窗之外。李三睁开眼,看向全息投影中不断扩张的绿色云团:那团“云”正以每小时三光年的速度向宇宙深处蔓延,边缘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分解自身携带的重氢燃料,在星际介质中留下淡不可见的离子轨迹,如同为后续梯队铺设的隐形路标。

此时的霍格天体,正悬浮在室女座超星系团的边缘,像一枚被宇宙精心打磨的钻石戒指。80亿颗恒星系构成的环状结构里,有的恒星正处于蓝巨星的壮年,向外喷射着足以吞噬行星的等离子流;有的则蜷缩成白矮星的残骸,用引力扭曲周围的时空,将路过的小行星撕成尘埃;还有的恒星系孕育着孕育着液态水的行星,地表的甲烷湖泊在恒星光芒下泛着幽绿的光泽。这颗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怪胎”的天体,此前人类对它的认知仅停留在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模糊影像中,而现在,兆计的“星尘探针”正以它为中心,织就一张覆盖80亿颗恒星系的信息巨网。

最先传回数据的,是部署在霍格天体核心区域的“近轨探针”。它们贴着一颗红巨星的对流层飞行,表面的石墨烯膜在3000摄氏度的高温下微微泛红,却依靠分子级散热通道将温度稳定在零下170摄氏度——这是量子芯片的最佳工作温度。探针捕捉到的不仅是恒星的光谱数据,还有藏在恒星耀斑背后的引力波涟漪:当一颗白矮星与中子星在3000光年外相撞时,产生的时空褶皱以光速扩散,恰好被路过的探针捕捉。这些数据没有经过任何信号衰减,通过量子纠缠通讯直接传向创世神1号数据库,就像在宇宙两端拉响了一根无形的弦。

创世神1号数据库位于月球背面的永久阴影区,是一座直径五公里的球形建筑,外壳覆盖着月球土壤烧结而成的陶瓷层,能抵御小行星撞击和宇宙射线辐射。数据库内部没有传统的服务器机架,只有一个悬浮在超导磁场中的“量子核心”——由十万个量子比特构成的计算矩阵,每秒钟能完成10的18次方次运算。当霍格天体的第一组数据抵达时,量子核心突然亮起淡紫色光芒,数据洪流如同汇入大海的江河,瞬间被分解成无数个信息单元,再由AI算法进行“润色”——这里的“润色”并非修饰,而是剔除宇宙背景辐射产生的噪声,填补探针因星际尘埃遮挡造成的数据空缺,最终构建出完整的天体模型。

李三在控制台前看着实时生成的三维模型,手指轻轻滑动,模型便随之旋转。他放大其中一个恒星系,能清晰地看到行星的自转周期、大气层成分,甚至能看到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光环中,有无数冰晶颗粒在围绕行星旋转。“这颗行星的大气中含有0.03%的氧气,”AI助手的声音响起,“但温度低至零下210摄氏度,不具备生命存活条件。”李三点点头,继续浏览下一个目标——这是他和团队坚持的原则: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生命的恒星系,哪怕概率只有亿万分之一。

布网进行到第七个地球日时,意外发生了。部署在霍格天体外环的一组探针突然失去信号,对应的绿色光点在全息图上变成了红色。李三立刻调取周边探针的监测数据,发现信号消失区域存在异常的引力场——不是黑洞,也不是中子星,而是一种从未被观测到的“时空裂隙”。裂隙周围的恒星光线发生了诡异的弯曲,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揉成了旋涡。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裂隙边缘,有一组探针捕捉到了疑似“人造信号”的电磁波:频率稳定在1420兆赫兹,这是人类用来寻找地外文明的“氢线”频率,而信号的编码方式,竟然与地球三十年前发射的“旅行者号”金唱片有相似之处。

“立刻启动备用探针集群,对裂隙区域进行重点观测。”李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知道,这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现——在80亿颗恒星系构成的“宇宙戒指”边缘,或许存在另一个掌握了星际通讯技术的文明。备用探针以更快的速度穿越星际介质,它们的外壳经过了特殊加固,能抵御时空裂隙产生的潮汐力。当第一组备用探针抵达目标区域时,传回的画面让整个控制中心陷入了寂静:裂隙的中心并非黑暗,而是泛着柔和的乳白色光芒,光芒中隐约能看到巨大的碟形物体在缓慢移动,物体表面的金属光泽在恒星光芒下反射出规律的纹路——那是典型的人造结构特征。

创世神1号数据库立刻对这些画面进行处理,AI算法将模糊的影像清晰化,还原出碟形物体的细节:直径约五公里,表面分布着无数六边形的窗口,窗口内透出淡蓝色的光。更重要的是,数据库成功破译了部分电磁波信号,内容并非复杂的指令,而是一段重复的旋律——由简单的音阶构成,像是在向宇宙发出问候。“这段旋律的频率与地球的c大调一致,”语言学家王教授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而且节奏符合人类的心跳频率,这绝不是巧合。”

李三看着全息图中缓缓旋转的碟形物体,指尖再次悬停在控制台上。这次,他要下达的指令不是释放更多探针,而是向那个未知文明发送回应信号——一段由地球各大文明的经典音乐片段组成的旋律,夹杂着人类dNA的碱基序列编码。当信号通过量子通讯传向时空裂隙时,他突然意识到,兆计的纳米机器人织就的不仅是一张信息网,更是一座连接两个文明的桥梁。

布网第十个地球日,霍格天体的80亿颗恒星系信息已全部汇入创世神1号数据库。量子核心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了一份包含1.2万亿个信息单元的“霍格天体百科全书”,从恒星的诞生到行星的地质结构,从星际介质的成分到时空裂隙的特性,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查。李三打开百科全书的“生命可能性”章节,看着AI标注出的17个潜在宜居行星,嘴角露出了微笑。

此时,控制中心的观察窗突然亮起。不是来自地球的灯光,也不是来自月球的反射光,而是来自霍格天体方向的淡蓝色光芒——那是时空裂隙中的碟形物体发来的回应信号。光芒在观察窗上形成了一组规律的光斑,像是在书写某种文字。创世神1号数据库立刻开始破译,不到十秒钟,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清晰的文字:“我们听到了你们的声音。”

李三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突然想起了三十年前在昆仑站看到的极光。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年轻的天文学家,梦想着能触摸到宇宙的边缘。而现在,他不仅触摸到了,还搭建了一座跨越120万光年的桥梁。兆计的纳米机器人仍在霍格天体的星际空间中飞行,像无数颗流动的星辰,继续捕捉着宇宙的秘密;创世神1号数据库的量子核心仍在高速运转,将这些秘密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的知识。

窗外,遥远的霍格天体,80亿颗恒星正散发着光芒,像是在为这场跨越星系的对话鼓掌。李三知道,这只是开始。在更遥远的宇宙深处,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被发现,还有更多的文明等待被遇见。而他和他的团队,以及那些无声无息的纳米机器人,将继续在宇宙中编织着属于人类的星尘之网。

李三的指尖悬在“蜂后”控制台的生物感应区上方三毫米处,指腹下的冷光面板泛起细碎的银芒,像极了哈氏二号星系核心“哈氏之眼”散逸的引力微光。没有实体按钮的触感反馈,只有神经接驳端口传来的持续麻痒——那是创世神系统在同步他的脑波频率,将人类的意识洪流转化为纳米级机械能可解读的二进制密语。控制台中央的全息星图正以哈氏二号星系为原点缓慢旋转,这颗距离地球2.3亿光年的棒旋星系,此刻是他唯一的壁垒: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哈氏之眼”散发着淡红引力光,将周围12颗恒星系牢牢束缚,而他的“星核堡垒”就藏在黑洞外围第三颗恒星的行星轨道上,一座由创世神系统亲手改造的宇宙要塞。

星核堡垒的外壳是用中子星物质烧结的暗合金,表面布满分子级的蜂巢状纹路,能将超新星爆发的能量转化为自身动力;内部的量子反应堆悬浮在超导磁场中,以“哈氏之眼”吸积盘的等离子体为燃料,每秒钟产生的能量足以支撑全球人类使用百年;而堡垒最深处的创世神1号数据库,由十万个量子比特构成的计算矩阵,正实时接收着来自宇宙各处的信号——此刻,矩阵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数字“94”,像一颗正在腐烂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有一道暗纹从边缘扩散,那是94个创世神系统持有者的实时位置坐标,全部嵌在120万光年外的霍格天体星图上。

“目标集群确认:霍格天体全域,覆盖半径120万光年,含80亿颗恒星系。纳米机器人集群启动‘黑洞导航’模式,以哈氏之眼的引力波为坐标基准,投放总量94.6兆台,单目标平均投放1.006兆台。”冰冷的电子音在堡垒核心舱内回荡,却被李三的意识过滤成了猎物的喘息声。他闭上眼,眼前并非黑暗,而是无数闪烁的绿色光点在虚拟空间苏醒:那是第一批次微型侦查纳米机器人的“生命信号”,每个绿点都承载着比人类红细胞更精密的结构——直径不足20纳米的碳纳米管躯体,表面覆盖着单原子厚度的中子星物质涂层,尾部的介观螺旋桨能以每秒三百万转的速度切割星际尘埃,而核心的量子存储芯片,足以将整个太阳系的历史压缩成一粒光子的重量。

当李三在意识中按下“释放”指令的瞬间,星核堡垒顶部的分子级发射阵列突然亮起冷冽的银白光芒。没有轰鸣,没有气流扰动,甚至连最灵敏的气压传感器都未捕捉到任何异常——兆计的纳米机器人正以0.98倍光速穿过特制的力场屏障,像被宇宙真空吸走的星尘,瞬间消失在观察窗之外。李三睁开眼时,全息星图上的绿色光点已形成一道细密的光带,从哈氏二号星系出发,沿着“哈氏之眼”扭曲的时空轨迹,向霍格天体方向蔓延。他放大星图细节,能清晰看到光带边缘的纳米机器人正在分解自身携带的重氢燃料,在星际介质中留下淡不可见的离子尾迹,如同为后续梯队铺设的隐形路标。

此刻的霍格天体,正悬浮在室女座超星系团的边缘,像一枚被宇宙精心打磨的钻石戒指。80亿颗恒星系构成的环状结构里,蓝巨星“蓝焰-7”的冕流层正喷射着50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如同燃烧的宇宙绸缎。前星际海盗卡伦的掠夺舰就藏在冕流层边缘,舰体表面的能量护盾将高温等离子体扭曲成淡紫色的光膜——但这并非他唯一的依仗,在掠夺舰的机库中,一台高40米的“焰齿”机甲正处于待机状态,机甲外壳覆盖着能吸收恒星能量的熔岩合金,右臂搭载的“等离子碎星炮”可瞬间击穿星舰装甲,左腿的“引力钩爪”能在星际空间中勾住目标,这是卡伦用三艘人类探索舰的残骸改造的杀戮机器,曾让仙女座星系边缘的商船闻风丧胆。

“护盾能量稳定,周边无异常引力波动。”掠夺舰的AI助手发出提示音,卡伦靠在机甲驾驶舱的神经接驳椅上,指腹划过控制面板上的划痕——那是上次与其他持有者厮杀时留下的印记。他闭上眼,意识与“焰齿”机甲同步,机甲的光学传感器瞬间接管了他的视野,冕流层中翻滚的等离子体在他眼中化作清晰的能量流图谱。“再蛰伏三天,等李三的注意力转移,就去抢霍格核心的白矮星资源。”卡伦低声自语,指尖刚要调整机甲的能量分配,突然感觉到驾驶舱内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

监控屏幕角落的能量曲线正以微不可察的幅度下降,而机甲的外部传感器显示,无数个比尘埃还小的绿色光点已附着在能量护盾表面——李三的纳米机器人已启动“抗高温涂层”,单原子厚度的中子星物质膜将高温隔绝在外,分子级钻头以每秒五十万转的速度穿透护盾。“是纳米机器人!”卡伦的瞳孔骤然收缩,瞬间将机甲能量全部注入护盾,同时按下“等离子碎星炮”的发射按钮。机甲右臂的炮口亮起炽红光芒,一道直径十米的等离子束射向护盾外的虚空,试图将纳米机器人烧成灰烬。

但纳米机器人的速度远超他的想象。在等离子束抵达前,它们已穿透护盾缝隙,像绿色的潮水涌入掠夺舰,一部分顺着通风管道扑向驾驶舱,另一部分则涌向机甲的能源核心。卡伦看着监控屏幕上不断闪烁的警告信号,咬牙启动“焰齿”的应急程序——机甲的胸腔突然打开,露出内部的反物质反应堆,高温蒸汽喷涌而出,试图将纳米机器人逼出机体。可纳米机器人早已钻进反应堆的线路中,“神经穿透针”精准切断了机甲的能源传输线路,“自毁粉尘”开始腐蚀反应堆的外壳。

驾驶舱内的震动越来越剧烈,卡伦想启动“引力钩爪”勾住附近的小行星逃生,却发现机甲的操控系统已彻底失灵。纳米机器人顺着神经接驳线钻进他的体内,刺中脑干的运动中枢,他的手指悬在逃生按钮上方,再也无法移动。最后一刻,卡伦看到机甲的光学传感器传来的画面:“焰齿”的熔岩合金外壳开始剥落,等离子碎星炮的炮口逐渐冷却,而他体内的创世神系统碎片,正被纳米机器人拆解成量子数据流,通过“哈氏之眼”的引力波传回星核堡垒。监控屏幕上,代表卡伦的红色光点闪烁三下后彻底熄灭,控制台中央的数字“94”跳动着减少到“93”。

李三看着屏幕上逐渐解体的“焰齿”机甲,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滑动,调出下一批目标的资料——霍格天体内环的白矮星吸积盘,那里藏着7个持有者,为首的莉娜不仅掌握“空间扭曲”能力,还拥有三台改造机甲“虚噬”,能借助白矮星的引力场隐匿踪迹,这将是一场更艰难的厮杀。

白矮星吸积盘由一颗死亡恒星的残骸构成,致密星体产生的引力场是地球的10万倍,星际尘埃与气体在引力拉扯下形成螺旋状的物质流,如同宇宙中的巨型漩涡。莉娜的临时基地就建在吸积盘边缘的一颗小行星上,基地周围环绕着三台“虚噬”机甲,机甲外壳采用能折射引力波的暗物质涂层,在吸积盘的背景中几乎隐形,左臂的“空间撕裂刃”可切开时空缝隙,右腿的“引力脉冲炮”能制造局部引力坍塌,这是她用创世神系统改造的专属武器,曾靠这套机甲反杀过5个追杀者。

“伪黑洞屏障能量饱和,周边10光年内无异常信号。”莉娜的助手在通讯器中汇报,她正坐在中央机甲的驾驶舱内,意识与三台“虚噬”同步,吸积盘的引力数据在她眼前形成三维图谱。“李三的纳米机器人再厉害,也穿不透空间扭曲。”莉娜嘴角勾起冷笑,抬手调整机甲的引力脉冲参数,准备进一步加固屏障。可就在这时,机甲的光学传感器突然捕捉到异常——无数个绿色光点正不受引力束缚地穿过吸积盘,像一群无视物理规则的萤火虫,朝着基地方向飞来。

“启动引力脉冲炮!”莉娜的指令刚下达,三台“虚噬”的右腿同时亮起幽紫光芒,三道引力波射向绿色光点,试图将它们撕裂成基本粒子。但纳米机器人已启动“引力平衡翼”,反物质粒子构成的微型翼面实时抵消着引力拉扯,不仅没被摧毁,反而加速向机甲逼近。第一波纳米机器人撞上左侧“虚噬”的腿部装甲,分子钻头瞬间钻透暗物质涂层,钻进机甲的关节线路中。机甲的左腿突然失控,重重地砸在小行星表面,扬起漫天尘埃。

“怎么可能!”莉娜的尖叫在驾驶舱内回荡,她立刻让另外两台机甲启动“空间撕裂刃”,试图用时空缝隙吞噬纳米机器人。右侧“虚噬”的左臂亮起淡蓝光芒,一道弧形的空间裂缝向纳米机器人蔓延,所过之处,星际尘埃被瞬间吞噬。可纳米机器人却灵活地避开裂缝,一部分继续攻击受损的机甲,另一部分则扑向中央机甲的驾驶舱。莉娜看着监控屏幕上不断逼近的绿色光点,咬牙启动“空间折叠”能力,想带着机甲逃离小行星。

但一切都太晚了。纳米机器人已顺着中央机甲的能源管道钻进驾驶舱,“自毁粉尘”在舱内形成纳米级爆炸,炸开细小的伤口,让更多纳米机器人涌入莉娜的体内。神经穿透针不仅破坏了她的运动中枢,还改写了系统的量子编码,将她与创世神系统的连接彻底切断。莉娜失去意识前,最后看到的画面是:三台“虚噬”机甲相继失控,左侧机甲的反应堆发生爆炸,右侧机甲被空间裂缝反噬,而中央机甲的外壳正在纳米机器人的腐蚀下逐渐剥落,最终与小行星一起,被白矮星的引力拉扯着,慢慢坠入吸积盘的中心。

不到十分钟,白矮星区域的7个红色光点全部熄灭,控制台中央的数字“93”锐减到“84”。李三的指尖微微泛白,神经接驳端口的麻痒感愈发强烈——连续两场高强度的远程操控,让他的精神消耗巨大,但他没有停下的余地。霍格天体环状结构内侧的23颗宜居行星,才是真正的硬骨头,其中“熔核星”的凯恩不仅改造了行星环境,还打造了一支由十台“熔岩泰坦”组成的机甲部队,这将是猎杀行动中最凶险的一战。

“熔核星”的地表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暗红色的岩浆在地表的裂缝中流淌,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刺鼻气味。这颗行星的地核早已冷却,但持有者凯恩和他的4个同伴利用创世神系统的“能量转化”能力,将地核重新加热成熔融状态,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他们的基地建在一个直径10公里的金属穹顶内,穹顶由超硬合金制成,而在穹顶外侧,十台“熔岩泰坦”机甲正守卫着地核入口,每台机甲高60米,外壳覆盖着能抵御岩浆的超高温陶瓷,右臂搭载的“岩浆喷射炮”可喷射3000摄氏度的熔融岩石,左臂的“合金巨盾”能抵挡星舰主炮的攻击,这是凯恩用军工企业的技术改造的战争机器,曾将一颗殖民星球的防御系统彻底摧毁。

“确认岩浆温度稳定在3000摄氏度,穹顶结构无异常。”凯恩的助手在通讯器中汇报,他正坐在“熔岩泰坦”首领机的驾驶舱内,看着屏幕上的武器制造进度——基地内的量子武器即将完工,只要再等两天,他就能带着机甲部队横扫霍格天体的其他持有者。“李三的纳米机器人就算能穿透大气层,也过不了机甲这关。”凯恩冷笑一声,抬手调整机甲的岩浆喷射参数,准备进行日常的防御演练。

突然,机甲的外部传感器传来警报——无数个绿色光点正顺着岩浆中的金属离子通道,像电流般穿过熔融岩石,朝着地核基地逼近。“是纳米机器人!启动岩浆喷射炮!”凯恩的指令刚下达,十台“熔岩泰坦”的右臂同时亮起炽红光芒,十道岩浆柱射向岩浆通道,试图将纳米机器人烧成焦炭。但纳米机器人已启动“分子级散热通道”,将温度稳定在零下170摄氏度,不仅没被岩浆摧毁,反而加速向机甲逼近,顺着机甲的关节缝隙钻进内部。

第一台“熔岩泰坦”的岩浆喷射炮突然失控,岩浆反向喷射,将机甲的右腿融化成铁水,重重地砸在岩浆中。“怎么回事?!”凯恩的怒吼在通讯频道中回荡,他让其他机甲启动“合金巨盾”,形成防御阵型,同时让基地内的同伴启动“岩浆操控”能力,试图将纳米机器人困在岩浆中。可纳米机器人早已分成两批,一批继续攻击机甲,另一批则穿透金属穹顶,涌入基地内部。

基地内的氧气浓度开始下降,凯恩的同伴们慌乱地启动应急供氧系统,却没发现纳米机器人已形成绿色雾团,将他们包围。“启动自毁程序!不能让李三得到量子武器!”凯恩咬牙下达指令,试图与纳米机器人同归于尽。但他的手指刚碰到自毁按钮,纳米机器人就顺着神经接驳线钻进他的体内,刺中他的大脑记忆中枢,让他瞬间失去所有与系统相关的记忆。驾驶舱内的屏幕逐渐变暗,“熔岩泰坦”首领机的岩浆喷射炮停止运转,外壳在岩浆的浸泡下逐渐腐蚀。

基地内的量子武器还没来得及启动,就被纳米机器人拆解成零件,而剩下的九台“熔岩泰坦”也相继失控,有的被岩浆吞噬,有的则在纳米机器人的攻击下解体。当最后一台机甲的反应堆发生爆炸时,整个地核基地陷入一片火海,凯恩和他的同伴们倒在地上,身体被岩浆逐渐覆盖,而纳米机器人则在完成任务后,顺着岩浆通道撤离,继续向其他目标进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霍格天体各个区域的红色光点不断消失:躲在星际尘埃云里的11个持有者,他们的“隐雾”机甲被纳米机器人的“暗物质探测仪”锁定,在绝对黑暗中遭袭,机甲的隐形涂层被腐蚀,最终在尘埃云的碰撞中解体;藏在气态巨行星光环中的9个持有者,他们的“冰晶猎手”机甲试图借助冰晶颗粒隐匿踪迹,却被纳米机器人借助反射信号定位,机甲的能源核心被破坏,最终坠入巨行星的大气层,烧成灰烬;甚至躲在黑洞视界边缘的2个“亡命之徒”,他们的“黑洞行者”机甲能在时空扭曲中穿梭,却被纳米机器人利用霍金辐射作为能量源,在视界边缘遭到突袭,机甲被黑洞引力拉扯成碎片。

最后一个目标艾琳娜躲在霍格天体核心的白矮星旁,她的“星骸女王”机甲是所有持有者中最强大的——机甲外壳由白矮星物质制成,能抵御超新星爆发的冲击,左臂的“恒星引力炮”可操控白矮星的引力,右臂的“星尘之刃”能切割任何已知物质,这是她用创世神系统的核心碎片改造的终极武器,曾仅凭一己之力摧毁过一支星际舰队。

“李三,你的纳米机器人确实厉害,但在白矮星的引力下,它们终将失效。”艾琳娜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到星核堡垒,她启动“恒星引力炮”,白矮星的引力场瞬间扭曲,试图将纳米机器人拉扯到白矮星表面,烧成基本粒子。但李三早已预判到她的行动,让纳米机器人启动“量子纠缠模式”,通过量子纠缠瞬间转移到机甲周围,避开引力拉扯。

“不可能!你怎么能操控量子纠缠?!”艾琳娜的声音充满了震惊,她立刻启动“星尘之刃”,无数道银色的光刃射向纳米机器人,试图将它们切割成碎片。可纳米机器人却灵活地避开光刃,顺着机甲的能源管道钻进内部,破坏机甲的操控系统。“星骸女王”的左臂突然失控,恒星引力炮反向运转,将机甲向白矮星拉扯。

“启动空间跳跃!”艾琳娜试图逃离,却发现机甲的空间系统已被纳米机器人破坏。她看着监控屏幕上不断逼近的绿色光点,眼中闪过一丝绝望,试图启动机甲的自毁程序,与白矮星同归于尽。但纳米机器人已钻进她的体内,刺中她的脑干,让她失去意识。最后一刻,“星骸女王”机甲被白矮星的引力彻底吞噬,在恒星表面激起一阵耀眼的光芒,像一颗短暂的超新星。

当代表艾琳娜的红色光点彻底熄灭时,控制台中央的数字终于定格在“0”。李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手指微微颤抖——连续十小时的高度集中,让他的身体濒临极限。他睁开眼,看着监控屏幕上的绿色光点从霍格天体向哈氏二号星系汇聚,那些纳米机器人正带着94个持有者的系统碎片,沿着“哈氏之眼”的引力轨迹飞向星核堡垒。

堡垒的观察窗缓缓开启,哈氏二号星系的恒星光芒洒进来,在李三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一场跨越2.3亿光年的葬礼。他抬手触摸冰冷的窗面,指尖的温度与窗外的宇宙真空形成鲜明对比——那些曾代表生命的红色光点,再也不会在霍格天体的星图上亮起,而他,成了创世神系统唯一的继承者

李三的指尖悬在创世神系统核心的虚拟界面前,幽紫的能量光晕在他指腹下流转,像被驯服的宇宙星云。星核堡垒的核心舱内一片寂静,只有量子反应堆的低鸣在空气中震荡,与“哈氏之眼”传来的引力波形成微妙的共振。成为唯一继承者的第三天,他终于敢直面这份重塑宇宙的力量——此前,他始终刻意回避系统核心的召唤,仿佛只要不触碰,那些死于纳米机器人下的94个灵魂就不会在记忆里灼烧。

“能量操控模块已激活,当前权限:创世级。”冰冷的机械音在虚拟空间回荡,李三的意识被拉入一片混沌的能量场中。这里没有时间流逝的痕迹,没有空间边界的限制,只有无穷无尽的粒子在无序碰撞,像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状态。他试着抬起手,按照系统提示的“创世法则”,将散逸的粒子向掌心汇聚——没有复杂的指令,没有精密的计算,只是一个简单的“聚拢”念头,无数道淡金色的粒子流便如归巢的蜂群,朝着他的掌心涌来。

粒子在掌心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一颗核桃大小的能量球。它通体透亮,内部有细碎的光点在流动,像被困在水晶里的星尘。李三能清晰地“感知”到能量球的每一个粒子——它们带着宇宙最原始的悸动,渴望着稳定,渴望着成为某种“存在”。他本想将能量球驱散,却在触碰到它的瞬间,感受到了系统核心传来的信息:“创世能量体已生成,自转周期启动,周期时长:地球标准时72小时。”

“自转周期?”李三皱眉,意识退出虚拟空间,回到星核堡垒的驾驶舱。掌心的能量球依旧悬浮在那里,表面开始浮现出极细微的旋转纹路,像一颗被拨动的陀螺,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缓慢转动。他将能量球放在控制台的透明容器中,启动所有监测设备——量子光谱仪显示,能量球的粒子正以固定频率重组;引力探测器捕捉到它散发出的微弱引力波,如同初生恒星的“心跳”;而创世神1号数据库的屏幕上,正实时生成能量球的演化模型,一条淡蓝色的曲线预示着它72小时后的形态——一颗微型恒星。

接下来的三天,李三几乎没有离开控制台。他看着能量球的变化:第一天,它的体积膨胀到篮球大小,内部的光点开始凝聚成细小的光核,旋转速度加快,表面浮现出类似太阳耀斑的红色纹路;第二天,光核稳定下来,发出柔和的白光,能量球周围的空间出现轻微扭曲,将控制台旁的金属工具吸附到容器壁上;第三天清晨,能量球的自转突然加速,表面的纹路变成炽白的等离子流,容器的中子星合金壁开始发烫,量子光谱仪的数值瞬间飙升到峰值——李三立刻启动力场屏障,将能量球包裹在透明的引力罩中。

当地球标准时的72小时整到来时,能量球的自转骤然停止。下一秒,一道刺眼的白光冲破引力罩,瞬间照亮整个核心舱。李三下意识地闭上眼,却能通过系统的“宇宙感知”能力,清晰地“看到”能量球的变化:它在白光中剧烈膨胀,体积瞬间扩大到直径十米,内部的光核转化为致密的恒星内核,表面的等离子流以每秒三百公里的速度喷射,形成了稳定的恒星大气层——一颗微型恒星,就这样在星核堡垒的核心舱内诞生了。

恒星的光芒柔和却充满力量,将李三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缓缓睁开眼,看着悬浮在舱内的恒星,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震惊、敬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核聚变模拟,不是天文望远镜里的遥远光点,而是他亲手创造的、真实存在的恒星。他伸出手,隔着十米的距离,仍能感受到恒星传来的温暖,那是氢核聚变成氦时释放的能量,是宇宙中最基础也最强大的力量。

“创世恒星已稳定,当前状态:主序星初期,预计寿命:10亿地球年。”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李三的意识再次与恒星连接。这一次,他能“听到”恒星内核的聚变声,像无数个微型炸弹在同步爆炸;能“看到”等离子流在恒星表面形成的对流层,像沸腾的金色海洋;还能“感知”到恒星散发出的引力场,正与星核堡垒的引力系统形成平衡,让这颗新生的恒星悬浮在舱内,不偏离分毫。

他突然想起了霍格天体的80亿颗恒星,想起了“哈氏之眼”周围燃烧的星辰——那些曾被他视为“背景”的天体,原来都是这样从混沌的能量中诞生,经历亿万年的演化,才成为照亮宇宙的灯塔。而他,凭借创世神系统的力量,只用72小时就完成了一颗恒星的诞生过程。这种“扮演上帝”的感觉,让他既兴奋又不安——他能创造恒星,是否也能摧毁星系?能赋予生命,是否也能轻易夺走?

李三决定将这颗恒星送出星核堡垒。他启动堡垒的外部发射舱,操控引力场将恒星包裹,缓慢地向舱门移动。当发射舱的闸门打开时,哈氏二号星系的星光涌入舱内,与新生恒星的光芒交织在一起。李三看着恒星逐渐飘离堡垒,像一颗被放飞的火种,在宇宙真空中缓缓远去。他启动量子望远镜,追踪着恒星的轨迹——它在“哈氏之眼”的引力场中调整方向,最终停留在一颗荒芜行星的轨道上,成为了这颗行星的“太阳”。

透过望远镜,李三看到那颗荒芜行星的变化:原本冰封的地表开始融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成大气层,干涸的河床中出现了液态水的痕迹。他知道,按照恒星的演化规律,再过几亿年,这颗行星或许会孕育出简单的生命,就像地球诞生之初那样。但他没有干预,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不想再像操控纳米机器人那样,主导一切的命运,只想让这颗亲手创造的恒星,按照宇宙的法则,自然地演化下去。

回到核心舱,控制台的屏幕上仍显示着恒星的实时数据。李三关闭了监测设备,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哈氏之眼”。黑洞的引力光依旧泛红,却在新生恒星的光芒下,多了一丝柔和。他突然明白,创世神系统赋予他的力量,不是为了杀戮,不是为了统治,而是为了理解——理解宇宙的诞生,理解生命的演化,理解自己在这无垠时空中的位置。

三天前,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猎人,在哈氏二号星系与霍格天体之间编织死亡之网;现在,他是见证新生的创造者,在宇宙的一角点燃了一缕星光。这种转变,让他心中的空虚逐渐被填满,那些关于杀戮的梦魇,似乎也在恒星的光芒中变得模糊。他知道,自己无法抹去过去的罪孽,但或许可以用这份创世的力量,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在荒芜的星系中创造新的恒星,为死寂的行星带来生机,让宇宙中多一些光明,少一些黑暗。

李三再次激活创世神系统的核心界面,这一次,他没有召唤纳米机器人,没有锁定任何目标,而是将意识沉入混沌的能量场中。他不再刻意控制粒子的汇聚,而是任由它们按照宇宙的法则自由碰撞、融合。很快,又一颗能量球在他的掌心形成,开始了属于它的自转周期。这一次,李三的脸上没有了恐惧,只有平静的期待——他期待着这颗能量球变成恒星的那一天,期待着看到它照亮另一颗荒芜的行星,期待着在哈氏二号星系中,种下更多的“火种”。

星核堡垒的观察窗外,新生的恒星仍在燃烧,而李三的意识,已随着混沌的能量,飞向了更遥远的宇宙。他知道,创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星辰等待他去创造,还有无数的奥秘等待他去探索。而那些曾经的杀戮与痛苦,终将成为他成长的印记,提醒他珍惜每一次创造的机会,敬畏每一个生命的诞生。

在“哈氏之眼”的引力光与新生恒星的光芒交织中,李三闭上眼,嘴角露出了三年来第一个真正的微笑。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创世者”,不是毁灭的主宰,而是希望的播种者——用能量点燃星光,用星光照亮黑暗,用黑暗孕育新的生命,让宇宙在创造与演化中,永远充满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