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乡野奇途 > 第5章 桐油与心事

乡野奇途 第5章 桐油与心事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36

鸡叫第二遍时,李二柱就醒了。他摸了摸兜里的冰糖,纸包已经被体温焐得发软,糖香透过纸缝钻出来,甜丝丝的。他娘还在酣睡,眼角的皱纹在晨光里舒展开,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灶房的水缸快见底了,李二柱挑着水桶往溪边走。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路边的野草上挂着水珠,太阳一照,亮得像碎银子。

溪边已经有人了,是春杏在洗衣裳。木槌捶在石板上,发出的声响,惊起几只蜻蜓,在水面上盘旋。见了李二柱,她手里的木槌顿了顿,脸颊泛起红晕。

早啊。李二柱放下水桶,声音有点发紧。

春杏低下头,把一件蓝布衫往水里按,今天去里正家?

嗯,问问桐油的事。李二柱舀了两桶水,刘老栓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刷上桐油,梁木能结实点。

春杏拧着衣裳的水,水珠顺着她的指尖往下滴:俺爷说,里正家的桐油是去年秋天榨的,一直舍不得用。你...多说点好话。

知道了。李二柱挑起水桶,脚步却慢了些,中午要是有空,来碾房坐坐,俺娘蒸了红薯。

春杏没应声,只是木槌敲打的节奏快了些,像是在点头。

回到碾房,他娘已经蒸好了红薯,灶台上还温着野菜粥。今天去里正家,把这几个红薯带上。他娘往竹篮里装着红薯,刚蒸的,热乎。

李二柱看着竹篮,突然想起兜里的冰糖,掏出来塞进娘手里:把这个也带上,给里正家的孩子尝尝。

他娘捏着冰糖,眼睛亮了亮:哪来的?

春杏给的。李二柱含糊道,转身去收拾工具。

里正家的门虚掩着,李二柱敲了敲,八字胡出来开门,见了他就笑:来得巧,里正正说你呢。

正房里,里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翻着本泛黄的账簿,旁边站着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约莫七八岁,正盯着桌上的算盘出神。来了?里正抬了抬眼皮,庙修得咋样了?

回里正爷,梁木和屋顶都弄好了,就差刷桐油了。李二柱把竹篮放在桌上,俺娘蒸的红薯,您尝尝。

小姑娘的眼睛一下子黏在红薯上,咽了口唾沫。里正敲了敲桌子:小花,回屋去。小姑娘撅着嘴,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桐油是有,里正放下账簿,但那是留着修祠堂用的。龙王庙虽要紧,可祠堂是祖宗牌位待的地方,不能含糊。

李二柱心里一沉,赶紧说:里正爷,俺就用一小半,保证不耽误修祠堂。再说,龙王庙修结实了,今年风调雨顺,秋收多打些粮食,祠堂也能修得更气派不是?

里正端起茶杯,呷了口茶,没说话。八字胡在旁边敲边鼓:里正,二柱这后生实在,昨天修庙干得卖力,村里人都看着呢。

里正放下茶杯,看着李二柱:你要是能保证,年底交粮时多交两斗,这桐油就给你用。

两斗粮食可不是小数目,够他娘俩吃一个月了。李二柱咬了咬牙:中!俺保证。

里正点点头,让八字胡去库房取桐油。小姑娘不知啥时候又跑了出来,盯着李二柱手里的冰糖,眼睛瞪得溜圆。他把冰糖递过去,小姑娘怯生生地接过来,飞快地塞进口里,腮帮子鼓鼓的,像只偷食的小松鼠。

谢...谢谢叔。小姑娘含着糖,说话含糊不清。

里正笑了:这丫头,没规矩。话里却带着暖意。

拿着桐油往回走,李二柱觉得脚步轻快了不少。油桶是个粗瓷罐,上面还贴着张红纸,写着个字,油香混着纸墨味,闻着很舒坦。

路过刘老栓的药铺,门开着,刘老栓正坐在门口晒药草,见了他手里的油桶,眼皮跳了跳:里正真给你了?

嗯,里正爷体恤,说刷上桐油结实。李二柱故意把两个字说得重了些。

刘老栓捻着胡须,没说话,只是翻药草的手劲大了些,几片干草碎落在地上。

回到龙王庙,二柱子和三石头已经在等了。见了桐油,三石头眼睛一亮:这油真香!刷上去肯定管用。二柱子也摩拳擦掌:赶紧弄,弄完了俺请你们去张寡妇家喝玉米粥。

李二柱往梁木上刷桐油,油刷子是用麻线捆的,不太顺手,刷得坑坑洼洼。春杏不知啥时候来了,手里拿着个细竹枝,递过来说:用这个缠上麻线,能刷得匀些。

他接过来一试,果然顺手多了。春杏蹲在旁边,帮他递油桶,阳光照在她的发顶上,绒毛都染上了金边。二柱子和三石头对视一眼,嘿嘿笑着往远处挪了挪,假装看风景。

昨天的红薯,你吃了吗?李二柱没话找话,手里的刷子却没停。

吃了,甜。春杏拨着油桶上的红纸,俺娘说,你娘蒸红薯的手艺好。

回头让俺娘教你娘。话一出口,李二柱就后悔了——这话听着像提亲,脸腾地红了。

春杏也低下头,耳根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手里的红纸被捏出了褶子。庙里静悄悄的,只有油刷划过木头的声,还有远处溪水潺潺的流淌声,像是在替他们说话。

桐油刷完,梁木变成了深褐色,油光锃亮,看着就结实。三石头跳上屋顶,踩了踩新铺的茅草:结实!今年下雨肯定不漏了。

二柱子拍着李二柱的肩膀:行啊你,能从里正手里要出桐油,有本事!

正说着,里正和几个老人拄着拐杖来了。里正绕着庙转了圈,摸了摸刷过桐油的梁木,点点头:不错,比我想的强。他转身对老人们说:这后生靠谱,落户的事,就这么定了。

老人们纷纷点头,有人说:二柱这孩子实诚,留着是咱村的福气。

李二柱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眼眶有点发热。他娘不知啥时候也来了,站在庙门口,抹着眼泪笑。

傍晚收工时,春杏往李二柱兜里塞了个布包,他摸出来一看,是双布鞋,针脚细密,鞋面上还绣着朵小野花。

俺娘做的,说...说你挑水磨脚。春杏说完,转身就跑,辫子在空中划出好看的弧线,像只快活的燕子。

李二柱捏着布鞋,鞋里还带着点体温,暖得他心里发颤。二柱子凑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行啊你,这是好事将近?

他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把布鞋揣得更紧了。夕阳把庙门的影子拉得很长,桐油的香味混着泥土的气息,在晚风里慢慢散开。李二柱知道,从今天起,他在这个年代,才算真正有了个家。

碾房的烟囱又冒烟了,比前几天更旺,像是在跟天边的晚霞较劲。灶房里,他娘哼着小调,锅里的红薯粥咕嘟咕嘟响,李二柱坐在门槛上,看着手里的布鞋,突然觉得,光绪二十六年的春天,真是甜丝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