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67章 北方的征服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67章 北方的征服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经过数周残酷至极、寸土必争的巷战和严密封锁,威廉格勒(原名是彼得格勒,部分将领拍皇帝马屁而这么叫)。

这座罗曼诺夫王朝的旧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摇篮,终于如同一个流尽了鲜血的巨人,耗尽了最后一丝有组织的抵抗力量。

1917年5月18日,在德军持续不断、几乎将城市外围犁平的重炮轰击、“游隼”俯冲轰炸机精准而恐怖的尖啸、以及步兵部队顶着巨大伤亡发起的一**不计代价的猛攻下,红军最后的核心防御阵地——围绕冬宫、海军部大厦和彼得保罗要塞的街区——终于彻底崩溃。

德军第18集团军(费多尔·冯·博克中校指挥)的步兵和第4装甲集群(埃里希·霍普纳中校指挥)的残余装甲单位,从南面的莫斯科门、东面的涅瓦河左岸以及西南面的普尔科沃高地等多个方向,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入城市中心。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校精心策划和协调的“北光-惊雷”攻势,历经磨难,终于取得了战术上的最终成功。

在冬宫广场,最后一批坚守的红军水兵和赤卫队员依托街垒和宫殿的廊柱进行着绝望的抵抗。

枪声、爆炸声、呐喊声和濒死的哀嚎响彻这座曾经象征着帝国权力的广场。

一名满脸硝烟、军服破烂的德军上尉,躲在一辆被击毁的雷诺坦克残骸后面,对着电话声嘶力竭地呼喊:

“…我们需要更多迫击炮!他们藏在每一个窗口!每一个柱子后面!狙击手!很多狙击手!我的连队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

电话那头传来营长冷酷的声音:“坚持住!掷弹兵营正在向你右翼靠拢!师部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天黑前把旗帜插上冬宫屋顶!”

最终,伴随着机枪持续不断的嘶吼和长柄手榴弹的爆炸声,德军士兵以巨大的伤亡代价,一步步清理了广场和宫殿。

下午三时左右,一面巨大的、黑白色红的德意志帝国国旗,艰难地、缓缓地升上了冬宫主楼那标志性的穹顶,几乎同时,河对岸的彼得保罗要塞也停止了抵抗,帝国的旗帜在那里升起。

消息通过无线电迅速传回后方指挥部。曼施坦因上校站在他的指挥车前,举着望远镜看着城市方向升起的浓烟,脸上没有任何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

他对身边的参谋长说道:“我们拿下了这座城市,但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而且,这远非结束,通知各部队,严密清剿残敌,但要警惕陷阱和冷枪,红军主力…他们撤得非常有序。”

的确,红军残部除了少数死战到底或被包围无法脱身的单位选择投降外,大部分在城破前夜就已化整为零,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从北面悄然突围,遁入广袤的卡累利阿森林和沼泽地带,保留了有生力量。

他们在撤退时执行了彻底的焦土政策,炸毁了重要工厂、桥梁,烧毁了仓库,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物资和设备。

双方在这场长达数月的围城战中损失都极为惨重,数字令人窒息:

· 德军及盟军(芬兰、爱沙尼亚部队): 自围城战役开始,累计伤亡高达28万人(其中阵亡及失踪约8万人),损失坦克、火炮超过400辆,各类飞机200余架。

疾病、瘟疫以及最残酷的巷战,吞噬了帝国东线最精锐的部队。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兵营、连被打得只剩下骨架,第4装甲集群的许多装甲单位只剩下番号。

而英勇的红军: 损失更为惊人,保守估计超过45万人(阵亡、伤重不治、被俘、失踪),技术装备损失殆尽。

但正如曼施坦因所料,红军指挥系统并未完全崩溃,大量成建制的部队在城破前得以撤离,指挥骨干得以保留。

占领彼得格勒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性胜利,其政治和心理意义无可估量,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但在前线,从曼施坦因到博克、霍普纳等高级将领,都清醒而冷静地认识到,真正的战略目标——迫使苏维埃俄国彻底投降或崩溃——还远未实现。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纵深无限、资源丰富且承受了如此巨大损失仍未被击垮的对手。

下一步战略在占领后迅速制定,并得到了柏林总参谋部的批准:不再急于向俄罗斯腹地纵深盲目追击,避免陷入拿破仑式的困境。

而是利用春夏季的有利时机,以彼得格勒为主要后勤基地和跳板,主力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向南旋转!

目标并非直接攻击重兵防守的莫斯科,而是横扫和清除莫斯科以北和西北方向的广阔地域,夺取古老的贸易城市诺夫哥罗德、重要的交通枢纽加里宁(原特维尔)等战略要点。

与此同时,从斯摩棱斯克向东推进的中央集团军群部队也将向北挤压,最终目标是在莫斯科以东实现两大集团军群的会师,完成对俄国心脏地带史无前例的战略大包围,彻底切断莫斯科与北部、东部乃至南部的最后陆上联系,将这座都城及其庞大的守军困死、饿死。(某狐狸挑战AI苏联的打法)

东线战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以大规模围困、封锁、消耗和经济战为主的阶段。

就在东线彼得格勒战事达到**的同时,威廉皇帝的视线再次敏锐地投向遥远的远东。

他深知,必须在中国问题上给那个贪婪且不安分的“盟友”日本套上坚实而冰冷的缰绳,防止其破坏自己的全球布局。

一系列秘密而高效的指令从柏林发出,很快,一批数量极其惊人、足以改变地区力量平衡的军火,开始以“战后废弃物资处理”、“友好折扣价援助”等名义,从德国控制的青岛港和通过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在德国压力下部分恢复运行)运抵中国。

这批军火清单令人咋舌:

轻武器: 超过三十万支保养良好的毛瑟98步枪、数千挺mG08\/15轻机枪以及海量的配套弹药。

火炮和坦克: 数百门77mm野战炮、105mm轻型榴弹炮,以及堆积如山的炮弹,110辆“鬣狗”轻型坦克

海军装备: 甚至包括几艘退役但经过精心维修的德国鱼雷艇和浅水炮舰,可用于江河防御。

这些武器被刻意地、几乎同时地提供给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南方的国民党领导人常凯申(蒋介石)。

德国驻华代表(分别前往沈阳和广州)向双方表达了几乎一致的意思,话语中充满诱惑与暗示:

“尊敬的将军\/主席阁下,德意志帝国十分愿意见一个强大、统一、稳定的中国出现,一个拥有强大国防力量的中国是维持远东和平与稳定的基石。”

“这些装备足以武装起数个精锐的师团,帝国秉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但真诚地希望,未来中国的领导力量,无论来自南方还是北方,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真正可靠、真诚、并能提供长期支持和先进技术的朋友,帝国的市场、资本和技术,随时向朋友敞开。”

这番表态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中国南北双方都激起了巨大波澜,张作霖和蒋介石都欣喜若狂地接收了这些“天降横财”,同时又对德国人同时资助对手感到疑虑和愤怒,彼此间的猜忌和竞争陡然加剧。

与此同时,一份措辞极其强硬、毫无回旋余地的外交照会,通过中立的瑞士渠道,被送达东京外务省:

“德意志帝国外交部致日本帝国政府:

帝国政府以极大的关注审视近期远东局势之发展。帝国认为,维持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之完整,对于远东之持久和平与稳定具有根本性之重要性。

帝国依据商业契约及友好互助之精神,向中国方面提供用于维持内部秩序与自卫之物资,乃完全合法且合理之行为,不容任何第三方置喙。

帝国政府于此郑重声明,并强烈警告任何试图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尤其是关乎满洲、蒙古、山东等地区)之军事冒险或干预行动。任何此类单方面行动,都将被德意志帝国视为对其核心利益与远东战略之最严重挑衅 帝国政府将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以扞卫上述利益之权利。

望日本帝国政府慎重考量

——德意志帝国外交部,柏林”

这份冰冷彻骨、充满威慑意味的照会,如同一盆混合着冰碴的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日本陆军内部狂热的“北进派”头上。

它清晰地划出了德国的红线,毫不掩饰地暗示:如果日本敢趁机入侵中国东北或华北,那么德皇不介意收留一条儿子(狗),也不介意在日本开一场连烧三天的烧烤派对。

柏林的态度如此明确,使得东京政府内部再次陷入激烈的争吵和恐慌,“南进”向太平洋岛屿扩张的声音,暂时压过了“北进”大陆的冒险论调,但之后发生的事足以证明这是个多么愚蠢的问题。

在柏林无忧宫,日常的公务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皇帝副官汉斯·伯格少尉近期的工作效率奇高,处理文件迅速果断,安排行程井井有条,脸上时常带着一种若有若无、难以掩饰的笑意,甚至在向皇帝汇报时,也显得比以往更加自信和从容。

这些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威廉皇帝那双洞察力惊人的眼睛,一天下午,在汉斯例行汇报完日程安排后,皇帝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让他离开,而是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脸上带着一丝戏谑的表情:

“汉斯,”他开口说道,“最近气色很不错嘛。看来柏林大学的学术空气,还有…那家咖啡馆的黑森林蛋糕,确实很养人啊。连带着工作效率都提升了不少。”

汉斯的脸瞬间“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他显然没料到皇帝会突然提起这个,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陛下…我…那个…我只是…”

“好了好了,”皇帝笑着摆摆手,打断了他的窘迫,“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这是好事,总是泡在文件和地图里,人会变呆的。我看你最近也确实辛苦,嗯…这样吧,给你放两天假,好好去放松一下,做点…嗯…深入的‘学术交流’。”皇帝特意在“学术交流”上加了重音,眼里的笑意更深了。

汉斯又惊又喜,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连忙挺直腰板立正敬礼:“非常感谢陛下!我一定…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他所谓的“期望”显然和皇帝说的不是一回事。

林晓:“(地铁、老头、手机)(内心:???什么叫不辜负我的期望?)”

望着汉斯几乎要雀跃着离开的背影,林晓忽然恶趣味丛生,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他按下了呼叫铃,召来了帝国安全局的实际负责人,奥托·斯科尔兹内少校。

“奥托,”皇帝看着眼前这位高大冷峻的军官,眼中闪烁着顽皮的光芒,“有个‘特殊’任务,去找两套旧工装,要干净但不起眼的,再弄辆普通的欧宝汽车。我们一会儿出去,‘体察一下民情’。”

斯科尔兹内虽然对这道命令感到有些意外和不解,但他没有任何疑问,只是干脆利落地回答:“遵命,陛下。十分钟内准备好。”对他而言,皇帝的命令无需理解,只需执行。

很快,两人换上了看起来像普通工人或技术员的蓝色工装,悄悄地从皇宫一个不常用的侧门溜了出去,坐上了一辆毫不起眼的黑色欧宝汽车。

根据安全局早已掌握并暗中保护的副官行程(皇帝之前要求确保汉斯和林小姐的“学术交流”安全无虞),斯科尔兹内熟练地将车开到了柏林大学附近的一个电车车站旁停下。

果然,没多久,就看到汉斯·伯格穿着一身熨烫得笔挺的便装,显得有些紧张又期待地等在车站。

不一会儿,林明华也到了,她穿着一身素雅的连衣裙,戴着那副圆圆的眼镜,两人见面,相视一笑,气氛融洽而略带羞涩,一起登上了驶往蒂尔加滕公园方向的电车。

“跟上那辆电车,保持距离。”林晓对斯科尔兹内吩咐道,脸上带着看好戏的表情。

斯科尔兹内一言不发地执行命令 到了蒂尔加滕公园,他们看着汉斯和林明华下了车,买了一份冰淇淋,然后沿着洒满阳光的林荫小径慢慢散步。

林晓和斯科尔兹内也下了车,像两个真正的下班后逛公园的“工友”一样,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跟在后面。

看着汉斯有些紧张地比划着说什么,努力找话题的样子,以及林明华听着他说话时那含蓄而温柔的笑容,林晓忍不住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像铁塔一样严肃的斯科尔兹内,低声笑道:

“哈哈哈,奥托,快看我们的汉斯,我敢打赌,他现在比指挥一个装甲师突破敌军防线还要紧张....,淦,这个榆木脑袋...让个座还说什么有“金血管”(痔疮)?真是个笨蛋!不过…”皇帝赞许地点点头,“眼光确实不错。那位林小姐,很有东方知性美。”

斯科尔兹内那张万年不变的扑克脸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极其古怪的表情,他似乎完全无法理解皇帝陛下为何会对下属的约会如此感兴趣,并且还要亲自跑来“观摩”。

但他还是尽职地扮演着“工友”的角色,同时锐利的目光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周围的环境,确保绝对安全。

五月的阳光温暖而和煦,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叶,在公园的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前方,年轻男女的身影并肩坐着,低声交谈着,渐行渐远,后面,跟着两位伪装得颇为蹩脚、却兴致勃勃的“帝国首席跟踪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