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46章 远方的硝烟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46章 远方的硝烟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6年9月1日初秋,德意志帝国的中枢神经同时被多条战线的硝烟和内部清算的寒光所刺激着。

威廉皇帝(林晓)如同一位技艺高超却又压力巨大的指挥家,不但要努力让帝国这台复杂而庞大的战争机器,在胜利的凯歌与潜在危机的杂音中,还要保持协调并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9月4日,柏林,无忧宫一间屋子临时改为军事法庭的偏厅,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一丝压抑的恐怖。

没有旁听的记者,没有喧嚣的公众,只有寥寥数名最高级别的军方法官、帝国首相、总参谋长、海军参谋长以及面无表情端坐在主位上的皇帝本人。

被告席上,站着几名脸色惨白、昔日趾高气扬的年轻容克军官(不包括之前那个酒会上讽刺皇帝的容克贵族,埋个伏笔,他未来会发动政变)。

他们来自佛兰德斯鱼雷艇支队,正是“误击”美国商船事件的直接责任人。

除此之外,还有两名级别更高的海军军官和一名陆军后勤部门的官员,他们或被指控为肇事者提供庇护、篡改证据,或自身就有严重的渎职和贪污行为。

起诉书由奥托·斯科尔兹内少尉(即将晋升)秘密搜集并提供,内容详实得令人发指:

不仅有涉事军官战前饮酒夸口的证人证词、被修改又恢复的航海日志副本,还有他们挪用军用物资、倒卖紧俏配给品的账本记录,甚至包括一些私生活极其不检点的照片和信件,证据链条完整,无可辩驳。

审判过程迅速而冷酷,皇帝亲自聆讯,他的问题尖锐而直接,常常让试图狡辩的被告哑口无言。

“冯·阿尼姆少尉,你声称当时海况恶劣无法辨认,但你的航海日志显示,你在攻击前十分钟的记录是‘视线良好,可见度约5海里’。对此你作何解释?”

“克拉默上尉,你账户里突然多出的一笔巨款,与你签批放行的那批‘特殊物资’的消失,时间上为何如此巧合?对此你作何解释?”

“霍恩少校,你向下属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统一口径隐瞒真相时,可曾想过这几乎将帝国拖入与另一个巨人的战争?就此导致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被告的容克军官们辩护苍白无力,在铁证面前纷纷崩溃。

他们原本指望的家族背景和人情网络,在这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秘密法庭里,没有丝毫作用。

最终,判决是严厉的:

· 三名直接肇事的鱼雷艇艇长被判处死刑(后由皇帝“恩情”改为终身苦役,发配非洲殖民地最艰苦的矿山)。

· 两名包庇篡改证据的高级军官被革除一切职务,剥夺贵族头衔(需皇帝和议会最终批准,但皇帝态度明确),判处二十五年监禁。

· 那名贪污渎职的后勤官员被判处十五年监禁,并追缴所有非法所得。

判决当场生效,林晓在宣布判决后,冷冷地对在场所有高级军官说道:

“帝国的胜利,建立在每一个士兵的牺牲和每一位公民的奉献之上!绝不允许任何人,凭借出身或职权,践踏这份牺牲,蛀空帝国的根基!此例一开,绝无姑息!望在座的诸位好自为之!”

这场迅捷而严厉的内部审判,像一道无声的惊雷,迅速在帝国高层和容克圈子中传开。

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皇帝决心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和渎职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即便是根深蒂固的容克贵族利益集团,一旦触及底线,也将遭到无情的清算。

许多人感到震惊和畏惧,也有人暗中对此感到不满,但至少在明面上,军队和政府内的风气为之一肃。

审判结束后,林晓在书房单独召见了奥托·斯科尔兹内。

“少尉,你做得很好,高效、精准、且绝对保密。”皇帝的语气中带着赞赏,“你搜集的证据,不仅是惩罚几个蠢货的关键,更是撬动某些顽固堡垒的杠杆。”

“为陛下和帝国服务,是我的职责。”斯科尔兹内立正回答,脸上没有任何得意之色。

“你的能力和忠诚,值得更高的奖赏和更重的责任。”林晓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晋升令。

“鉴于你在意大利行动、内部调查以及其他多项特殊任务中的卓越表现,我晋升你为少校!同时,正式任命你为‘帝国安全局特别行动处’处长,直接向我负责,你将拥有更广泛的权限和资源,负责执行帝国内外最敏感、最艰难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情报搜集、特殊行动、以及…内部监察。”

这意味着斯科尔兹内从此执掌了一柄隐藏在帝国帷幕之后的利剑,其权力和行动范围将极大扩展。

他依旧面无表情,但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感谢陛下的信任!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去吧,斯科尔兹内少校。帝国阴影中的战场,同样重要。”林晓挥了挥手,这位未来的“欧洲最危险的男人”,就此踏上了更广阔的大舞台。

与在林晓审判完的同时,在东线遥远辽阔而混乱的战场上,命运的齿轮也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始转动着。

在乌克兰东部靠近顿河的区域,曼施坦因中校协助指挥的邓尼金白军部队,与红军一支得到加强的步兵师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战斗常常在广袤的麦田、起伏的丘陵和泥泞的河谷中进行,战线模糊,情况瞬息万变。

一次,曼施坦因乘坐的指挥车在前沿视察时,遭遇了一股渗透进来的红军骑兵侦察队的突然袭击。

司机当场阵亡,车辆瘫痪,护卫的哥萨克骑兵与红军骑兵混战在一起,曼施坦因和几名参谋被迫下车,依托车辆残骸用步枪和手枪还击,情况一度十分危急。

就在红军骑兵即将冲垮他们薄弱的防线时,一阵急促而准确的步枪点射从侧后方响起,接连撂倒了几名红军骑兵。

开枪者是一个趴在土坎后的、穿着不合身奥匈军服的年轻士兵,他眼神狂热,射击动作却异常冷静熟练。

这股突如其来的火力支援打乱了红军骑兵的节奏,为曼施坦因的卫队争取到了喘息和重组的时间,后续赶来的白军部队最终击退了这股红军。

战斗结束后,曼施坦因找到了那个开枪的士兵,士兵显得有些激动和拘谨,自我介绍是来自奥匈帝**队的传令兵,名叫阿道夫·希特勒,因部队被打散而暂时配属给一支后勤运输队,恰好路过此地。

“你的枪法很准,士兵,反应也很快。你救了我和我的参谋们。”曼施坦因赞赏道。

“长官!这是为了德意志!为了帝国!”希特勒激动地回答,几乎语无伦次,“能为您这样的德**官服务,是我的荣耀!那些斯拉夫布尔什维克匪徒…”

曼施坦因点了点头,对这个士兵强烈的“德意志意识”印象深刻(虽然他是奥匈籍),尤其是其战斗表现。

他随手写了一张嘉奖令,并建议将其调离后勤部队,分配到一支需要优秀射手的侦察单位去。

但曼施坦因并不知道,这个偶然救了他的小人物,内心燃烧着怎样一种复杂而危险的火焰,而曼施坦因也不知道他这个决定在未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这个小插曲并未改变东线整体的战略态势,战局依旧胶着,红军的抵抗愈发顽强,白军虽然得到援助,但内部问题重重,推进缓慢且代价高昂。

曼施坦因在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再次强调: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机动部队和更有效的协同,否则东线的“放血”将持续下去,难以达成战略目标。

西线依然维持着紧张的平静。但双方都在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疯狂积蓄力量。 德军方面,古德里安和鲁登道夫抓紧时间整训部队,将更多的“野狼”坦克和“金雕”战斗机、“游隼”俯冲轰炸机部署到一线,并演练着更复杂的步坦空协同战术。

从东线抽调整训完毕的师团也陆续西调。一切迹象表明,德军正在酝酿一场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目标很可能直指巴黎,意图在美国力量真正介入前,彻底终结西线战事。

英法联军则拼命加固防线,被称为“兴登堡防线”的德军阵地对面,出现了更多更深的堑壕、铁丝网和混凝土机枪堡。

英国的新型坦克(mark V)和法国更先进的飞机也在加速生产和部署,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拖下去,等待美国下场。

在地中海另一侧,奥斯曼帝国战线却持续恶化,尽管德国和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提供了大量援助和顾问,但奥斯曼军队那低迷的士气和脆弱的后勤补给。

导致奥斯曼军队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面对英军及其阿拉伯盟友的进攻,节节败退。

后勤崩溃、士气低落、民族分离主义抬头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这个古老的穆斯林帝国。

恩维尔帕夏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德军派驻奥斯曼的利曼·冯·桑德斯将军发回的电报充满了 深深的挫折感,请求柏林施加更大压力或者提供更多支援补给和顾问。

促使奥斯曼帝国进行内部改革并更有效地输送补给,否则整个中东战线有崩溃的风险。

帝国的秋天,收获的不仅仅是胜利的果实,也有内部清理的阵痛和各方战线带来的持续压力。

威廉皇帝站在无忧宫的地图前,目光扫过西线即将发力的箭头,掠过东线混乱的色块,瞥过奥斯曼摇摇欲坠的防线,最后落在那份刚刚签署的晋升令和审判摘要上。

他知道,外部战争与内部改革必须同时进行。

手术已经开始,阵痛不可避免,帝国的命运,取决于他能否在这复杂的棋局中,同时驾驭胜利与清算,协调前线与后方,直至最终赢得这场由他一手改变的、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下一场风暴,已在西线地平线上凝聚,而帝国的内部,经过这番浴火重生,是变得更坚韧,还是孕育着新的裂痕,还是新的挑战,唯有时间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