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114章 太平洋的血战4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114章 太平洋的血战4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赤道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无情地炙烤着波光粼粼的珊瑚海,蒸腾起的水汽让远方的景物都微微扭曲。

咸湿的海风本应带来一丝清凉,此刻却仿佛裹挟着不祥的预兆,吹拂在德国远东舰队每一位水兵紧绷的神经上。

这支强大的钢铁舰队是帝国在太平洋威严的象征,此刻正以严谨的战斗队形巡航在德属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岛之间这片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水域。

舰队核心是两位巨人:战列巡洋舰“马肯森”号,以其流线型的舰体和八门350毫米主炮彰显着速度与火力的结合;以及更为厚重巍峨的战列舰“巴伐利亚”号。

八门380毫米巨炮是其毁灭力量的保证。拱卫在它们周围的,是两艘轻巡洋舰“埃姆登”号和“德累斯顿”号,以及四艘S113型驱逐舰“S116”至“S119”。

舰桥上高高飘扬的黑白红三色铁十字帝国海军旗,在这片曾经由英国皇家海军主导的水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新霸权意味。

然而,在这表面的威严之下,潜藏着不安,舰队司令,经验丰富的冯·施佩伯爵海军上将,站在“马肯森”号宽敞的舰桥上,坚毅的面容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他那双洞察过无数海况的眼睛,此刻正锐利地扫视着海天线,近来,日军的小型舰艇那些如同蚊子和蛆般恼人的驱逐舰和潜艇,不断在舰队的外围防御圈进行试探性骚扰。

它们时而出现在雷达屏幕的边缘,时而被了望哨在远距离捕捉到踪影,一旦德国舰只转向逼近,它们便立刻施放烟雾,高速脱离。

“这种反常的执着,不像是一般的侦察。”施佩伯爵放下大型望远镜,对身旁的参谋长说道,他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低沉而清晰。

“他们像是在跳舞,用这种挑衅的舞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或者……是在测量我们的反应速度和防御弱点,告诉各舰,保持最高级别的反潜警戒,‘海鸥’侦察机的搜索范围再向外延伸五十海里,我怀疑,日本人绝不仅仅是在我们眼前跳一支毫无意义的舞蹈。”

他的直觉,源自数十年海军生涯培养出的战场嗅觉,精准地捕捉到了风暴来临前的微弱气压变化。

就在德国舰队西南方约一百五十海里处,一片利用热带雨云区和岛屿链阴影掩护的海域,一支由日本海军军令部精心策划、寄予厚望的突击舰队,正如同潜伏在珊瑚丛中的毒蛇般悄然集结、蓄势待发。

这支舰队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大舰巨炮对决思维,体现了日本海军在绝望中寻求非对称打击的决绝。

突击的矛头是四艘帝国海军最新锐的“峯风”级驱逐舰“野风”、“沼风”、“峯风”、“矢风”。

它们拥有接近四十节的恐怖航速,以及足以令任何对手胆寒的武装:三座六联装610毫米“长矛”氧气鱼雷发射管。

这种鱼雷拥有远超同时代各国鱼雷的射程、速度和装药量,是日本海军寄予厚望的“秘密武器”。

提供中程炮火支援和舰队指挥的是两艘轻巡洋舰“天龙”号和“龙田”号(后者为“天龙”级二号舰,非此前被击沉的那艘,不知道该怎么起名了→_→)。

而真正的、隐藏在水下的杀手锏,是悄然伴随舰队行动的四艘“吕号”型远洋潜艇。

这是一场倾尽所有的豪赌,意图利用赤道地区变幻莫测的夜色和复杂海况,以多层次、多方向的狼群战术,对德国巨舰发动一场迅捷而致命的突袭,目标直指“马肯森”和“巴伐利亚”,企图一举扭转太平洋上的力量对比。

1919年5月18日,黄昏时分。

战斗在日落之后打响。最后一抹如同血染般的晚霞挣扎着沉入海平线之下,很快被南太平洋深沉的、几乎是墨黑色的夜幕彻底吞噬。

海面上的能见度迅速下降至不足两海里,微弱的月光时而被飘过的云层遮挡。微风拂过,带起细碎的浪花,发出沙沙的声响,但这自然的宁静即将被钢铁与烈火的咆哮所取代。

德国舰队按照标准夜航程序转为夜间警戒队形,探照灯的巨大光柱如同几柄白色的利剑,警惕地、来回扫视着舰队周围那片令人不安的黑暗。

所有水兵都在岗位上坚守,枪炮官的手指虚放在击发按钮上,声纳室的值更官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耳机里传来的每一个细微的水下回音,试图从海洋的背景噪音中分辨出潜在的威胁。

就在这片看似被德国舰队严密控制的黑暗之中,日军的杀机已然如潮水般从四面涌来。

借助夜幕和远处一片正在酝酿雷雨的低气压区的微弱掩护,日本突击舰队以极高的静默航速,从三个方向悄然切入德国舰队的外围防御圈。

他们的通信保持绝对的无线电静默,各舰长仅依靠预先制定的详细计划和微弱的灯光信号协调行动,展现了极高的训练水平和盲目的执行能力。

“敌舰接触!左舷30度,发现多个高速接近目标!距离8000米!识别为驱逐舰,数量四!”

“右舷150度!发现较大舰影,判断为轻巡洋舰!距离米!”

“声纳接触!多个水下目标!方位2-2-0至2-4-0,判断为潜艇,正在机动占位!”

几乎是在同一分钟之内,德国舰队位于阵列边缘的驱逐舰和“埃姆登”号的了望哨、声纳兵几乎同时发出了凄厉刺耳的警报!敌人来自多个方向,水面水下同时发难!

“全体注意!左舷右舷同时接敌!战斗警报!照明弹准备!各舰按预定预案自由开火!优先打击靠近的驱逐舰,阻止其发射鱼雷!”

施佩伯爵的声音通过传声筒和电话线路,冷静而迅速地响彻“马肯森”号的舰桥和各战位,虽然语调平稳,但所有人都能听出那背后一丝紧绷的弦音,战斗在这一瞬间全面爆发!

刺耳的警报声撕裂了夜晚的宁静,红色的战斗指示灯在各舰舱室内疯狂闪烁。

德国舰队各舰的105毫米副炮、37毫米和20毫米防空炮率先喷吐出炽烈的火舌,密集的曳光弹如同无数愤怒的赤色萤火虫,划破黑暗,扑向那些在夜幕中若隐忽现、高速机动的日舰轮廓。

几秒钟后,主炮的怒吼加入了这场死亡交响乐,“马肯森”号的350毫米巨炮和“巴伐利亚”号的380毫米重炮,朝着日军轻巡洋舰大致方位喷吐出巨大的橘红色火球,雷鸣般的炮声震得海面都在颤抖,炮弹呼啸着掠过夜空,在远方的海面上炸起冲天的水柱。

日军的驱逐舰则展现出了亡命之徒般的疯狂与决绝,它们将引擎功率输出到极限,舰艏高高翘起,在德国舰队编织的密集弹雨中亡命穿梭。

舰体剧烈扭动如同一条条被惊扰的海蛇,不顾自身伤亡,只为一个目标拉近到足以发挥“长矛”鱼雷最大威力的绝杀距离。

它们的单装120毫米主炮也在不断闪动还击,炮弹零星地落在德国巨舰周围,激起一道道白色的水柱,虽然难以造成决定性损伤,但却极大地干扰了德军炮手的瞄准和近防系统的运作。

“发现鱼雷轨迹!左舷大量鱼雷!数量……无法确认!至少十条!距离3000米,高速接近!”

“右舷也发现鱼雷!上帝啊,又一个扇面!交叉射击!”

了望哨的惊呼声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绝望。在德军各舰匆忙射出的照明弹那惨白而摇曳的光芒照耀下,一幕令人头皮发麻的景象出现了:

多达二十余条长长的、笔直的白色死亡航迹,以超过四十节的惊人速度,从左右两个方向如同致命的梳子齿般交叉射来,目标死死锁定住了舰队中央的“马肯森”号和“巴伐利亚”号!这是大日本帝国海军赌上国运的“长矛”,此刻正带着毁灭和终结的气息,无声迅猛地扑来。

“右满舵!双车急退!最大战速!所有能指向侧的近防炮、甚至主炮,使用榴霰弹,拦阻射击!制造水幕!”

冯·米勒中校在“埃姆登”号上嘶吼着,他的战舰正奋力冲向舰队外围,用所有能开火的武器向鱼雷轨迹方向倾泻弹药,试图用弹片和水浪提前引爆这些水下杀手,为战列舰争取渺茫的生机。

“马肯森”号和“巴伐利亚”号庞大的舰体在海面上做出了极其剧烈的规避动作,舵叶打到极限,引擎时而全速前进时而紧急倒车,庞大的舰体在海面上倾斜、扭动,犁出混乱而巨大的白色尾迹,试图在这张致命的鱼雷网络中寻得一线缝隙。

各舰侧舷的机关炮和高速机枪喷射出密集的弹幕,在海面上织成一片试图阻挡死神的火网,炮弹打入水中激起连绵不断的水柱。

然而,鱼雷的数量太多了,覆盖的范围太广了。

“轰!!!!!!”

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首先从“巴伐利亚”号的方向传来,盖过了战场上所有的噪音!一条“长矛”鱼雷精准地命中了其右舷舯部靠后的水线以下部位。

巨大的爆炸力撕裂了以坚固着称的德国装甲带,一个巨大的破口被撕开,灼热的金属碎片混合在高压水柱中横扫过内部舱室,海水以不可阻挡之势疯狂涌入右舷轮机舱和相邻的锅炉舱。

“巴伐利亚”号庞大的舰体猛地向右侧一沉,仿佛被一柄无形的巨锤击中,速度肉眼可见地骤降,浓密的黑烟和白色的蒸汽从破口处猛烈喷涌而出,弥漫在舰体周围。

几乎在同一时间,“马肯森”号也未能幸免,尽管它成功规避了大部分来自右舷的鱼雷,但一条从左侧一艘潜伏至极近距离的日军驱逐舰射出的鱼雷,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狠狠撞上了其左舷舰艏下方。

剧烈的爆炸几乎将“马肯森”号的舰艏水下部分炸碎,大量的海水疯狂涌入锚链舱和前部仓库,导致舰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严重下沉,航速瞬间锐减至不足十五节,舰体埋首于浪中,航行变得异常艰难。

“报告损伤情况!”施佩伯爵的声音在“马肯森”号受损后微微摇晃的舰桥中响起,依旧保持着镇定。

“‘巴伐利亚’号报告:右舷轮机舱大量进水,右轴停转,部分电力中断,航速降至8节!正在全力损管!”

“‘马肯森’号报告:舰艏多处水密舱被毁,进水无法控制,舰艏下沉严重,预计进水超过两千吨,航速受限,急需支援!”

坏消息接踵而至,就在这混乱到极点的时刻,一艘悍不畏死、几乎已经被打残的日本“峯风”级驱逐舰“野风”号,拖着熊熊燃烧的舰体和不断发生的次级爆炸,如同一个漂浮的火炬,竟然奇迹般地突破了德军已经出现漏洞的火力网。

冲到了距离“马肯森”号不足一千米的极近距离!在舰体即将沉没的最后关头,残存的鱼雷兵完成了最后一次装填和瞄准,向着已经受伤的巨兽发射了最后两枚“长矛”鱼雷!

这几乎是抵近射击,距离太近了!“马肯森”号上的每个船员几乎都听到了死亡的召唤。

“左舷!鱼雷!极近!”了望哨的声音已经变调。

“马肯森”号竭尽全力扭动受伤的躯体规避,近防炮手拼死向那两条致命的白色航迹倾泻弹药。

一条鱼雷被成功引爆在舰体前方,巨大的水浪拍打在舰桥上。但另一条……另一条如同索命的亡魂,再次狠狠地撞上了“马肯森”号左舷中部,靠近b炮塔下方的位置!

“轰!!!”

又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剧烈的爆炸再次震撼全舰,火光从舷侧喷涌而出,更多的海水涌入,舰体倾斜加剧,部分副炮炮位沉默下去,电力供应变得极不稳定,闪烁的灯光映照着舰员们满是油污和汗水的脸庞,上面写着震惊与不屈。

而完成这决死一击的“野风”号,也在下一刻被“马肯森”号和“埃姆登”号愤怒的集中火力彻底撕成了碎片,迅速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一团迅速扩散的油污和碎片。

“巴伐利亚”号虽然自身动力受损,但其大部分主炮和副炮依然在顽强地咆哮,用凶猛的拦射火力将另一艘试图靠近的日舰“矢风”号打成了燃烧的废铁,并为整个舰队提供着至关重要的炮火掩护。

水下的战场同样惨烈,德国驱逐舰“S119”号在英勇地追击一艘试图偷袭“巴伐利亚”号的日军潜艇时,被对方狡猾的诱饵战术引入了另一艘埋伏的日军潜艇的攻击扇面。

两条鱼雷从其视线盲区疾射而来,精准地命中了“S119”号的舯部和舰尾。

连续的爆炸几乎瞬间将这艘千吨级的驱逐舰炸成三段,它在短短两分钟内就断成数截,带着舰长和绝大部分船员,消失在了黑暗冰冷的海水中。

而德国潜艇U-151也在这场混战中成功捕捉到了机会,它冒险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冷静地瞄准了正在奋力转向、试图规避德国炮火的日军轻巡洋舰“天龙”号,一枚G7型鱼雷准确地命中了“天龙”号的舰尾。

巨大的爆炸直接摧毁了其舵机舱和螺旋桨,导致这艘日舰失去控制,在原地无助地打转,很快成为了德国舰队集中火力的活靶子,在接连不断的重炮轰击下燃起冲天大火,最终弹药库被引爆,断成两截沉没。

这场混乱、残酷而高强度的夜战,从第一声警报响起到日军残余力量脱离接触,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但对于参战双方而言,仿佛度过了一个世纪。

日军在付出了两艘“峯风”级驱逐舰(“野风”、“矢风”)和一艘轻巡洋舰(“天龙”号)沉没,另有多艘舰艇受伤的惨重代价后,未能达成击沉任何一艘德国主力舰的终极目标,趁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和德国舰队忙于救援受损严重的主力舰、无暇他顾的时机。

残余的“峯风”、“沼风”号驱逐舰和受伤的“龙田”号轻巡洋舰,以及水下侥幸存活的潜艇,迅速脱离接触,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与晨曦微光交织的远方。

海面上留下的是一片触目惊心的战争狼藉。受伤的“马肯森”号如同一个蹒跚的巨人,舰艏低垂,舰体带着明显的左倾,在伤势稍轻但同样步履维艰的“巴伐利亚”号以及剩余护航舰只的艰难护卫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着最近的、能提供足够维修能力的友邦港口蹒跚而行。

“S119”号驱逐舰的少数落水船员在漂浮着油污的冰冷海水中挣扎,救援工作在一片混乱和警惕中紧张地进行。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燃烧的油脂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味,初升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芒洒在这片刚刚经历浩劫的海域,映照出漂浮的碎片和油渍,构成了一幅名为“血色黎明”的残酷画卷。

消息通过无线电波,跨越重洋,传回柏林无忧宫。当战报呈递到林晓皇帝面前时,他震怒了也因此咳出了大量的鲜血。

不是因为损失本身,而是因为日本竟敢如此孤注一掷,采用如此极端而危险的战术,并且真的让帝国海军引以为傲的太平洋支柱遭受了如此难堪的、实质性的打击。

“马肯森”号战列巡洋舰重伤,短期内甚至可能永远无法重返战场;“巴伐利亚”号战列舰也需要长时间的修理。这严重削弱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即时战略威慑力量和舰队机动能力,更可怕的是会让其他流亡政府以及美国看到德国的虚弱动摇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上的影响力。

“我们低估了他们的决心、疯狂和战术执行力。”

林晓的声音如同来自极寒之地,在御前军事会议上回荡。

“同样,我们也高估了我们自己对这种多层次、高强度的非对称饱和打击的防御能力。我们的雷达、声纳、近防系统,在极限压力下依然暴露出协同和反应速度的不足。”他立刻召见了海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部主要人员,目光锐利如刀。

“必须立刻调整我们的太平洋战略!”他斩钉截铁地命令,“主力舰,尤其是宝贵的快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不能再轻易作为诱饵或置于高风险的前沿巡航任务中。”

“我们需要更多的轻型舰艇驱逐舰、护卫舰,建立更严密、层次更多的护航体系;需要更有效、更快速的反潜手段和技术;需要更积极、覆盖范围更广的前沿航空侦察和打击力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巨大的太平洋地图,聚焦在那些星罗棋布的日占岛屿和日本本土列岛上。

“斯科尔兹内的‘狼人’部队,该让他们更加活跃起来了,是时候将战火引向敌人的巢穴附近,我们要让东京那帮军国主义疯子知道,击伤一头雄狮,并不会让你们获得安全,只会引来更多凶猛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猎犬。”

“这片海洋,不会因为一次侥幸的偷袭就改变它既定的主人!帝国怒海的逆鳞,触之者,必要付出百倍的代价!”

珊瑚海的血色黎明,如同一道清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洋战事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更加残酷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