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86章 闪电战是这么玩的!小希

1918年3月2日 - 5日

柏林无忧宫内,壁炉里的火焰驱散了初春的微寒。

威廉皇帝站在巨大的战略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多瑙联邦解体后那片色彩斑驳、战火纷飞的区域。

在经过与总参谋部、外交部长达数小时的缜密权衡后,他最终拍板定案。为了确保帝国东南翼的多瑙河区域的长期稳定,防止该地区因奥匈崩溃而彻底碎片化,并产生可能波及德国利益的不可控混乱,他决定支持卡尔一世有限度的、以哈布斯堡名义重整河山的尝试。

但前提是,这把“哈布斯堡的旧剑”必须被重新锻造,其剑柄必须牢牢握在柏林的手中。

“我们不能坐视中欧变成一个永无宁日的巴尔干,所以我们需要一场闪电战,来解决奥地利的麻烦,小希…咳咳…邓尼茨上尉闪电战是这么玩的。”林晓对侍立一旁的副官卡尔·邓尼茨上尉说道,语气冷静而决断。

“卡尔表弟的幻想可以存在,但必须在帝国的框架内,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听话的缓冲区,而不是一群互相撕咬、随时可能引来外部狼群的野狗。”

帝国的战争机器,尽管重心仍在全球,但其一部分齿轮再次高效地启动起来,目标直指中欧:大量被标记为“淘汰”或“训练用途”的德军装备,从巴伐利亚、西里西亚等地的储备仓库中被紧急调出,通过昼夜不停的铁路运输,源源不断地运往维也纳。

这支物资洪流包括:超过五万支保养良好的毛瑟98步枪、数千挺mG08\/15轻机枪、数百支早期型号的mp-18冲锋枪,以及超过三百门77mm野战炮和105mm轻型榴弹炮,配套的弹药更是以列车专列计算。

同时,一批经验丰富、政治上可靠的德军士官和基层军官,被以“退役志愿者”或“军事顾问”的身份,秘密编入正在维也纳及周边地区重新组建的“奥地利皇家军团”中,充当中坚骨干。

为了确保此次军事行动的高效和绝对服从柏林的战略意志,帝国派出了一个堪称豪华的、星光熠熠的军事顾问团:海因茨·古德里安元帅这位装甲战与闪电战理论的狂热推崇者,负责指导并实际策划对捷克军团的主要突击,他将在此检验其“集中、速度、纵深”的作战理念。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 以其精妙的迂回包抄和机动作战思维着称,被派往布达佩斯,协助濒临崩溃的匈牙利方面应对东线罗马尼亚的威胁,稳定战局。

费多尔·冯·博克中校 这位以严谨、细致和卓越战术执行力闻名的年轻军官被破格重用,具体负责指挥加强给奥军的小型装甲突击部队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 – 凭借其在东线和巴尔干的赫赫战功以及无可置疑的资历和威望,这位老帅坐镇维也纳,负责协调各方关系,震慑潜在的不满声音,并代表帝国与卡尔一世进行最高级别的沟通。

这些名将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远超对手的先进战术思想,更象征着德意志帝国钢铁般的意志已经不容置疑地降临于此。

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当卡尔一世看到古德里安那锐利而充满自信的眼神,以及那份由柏林总参谋部草拟、细节周密的作战计划时,他既感到一阵兴奋,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或许只是帝国棋盘上一颗更重要的棋子,而非真正的棋手。

1918年3月6日 - 10日

得到人员和装备强力补充、实质上已由德军顾问团主导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在经过短暂而高效的适应性训练和部署后,于3月6日黎明,在北部边境向昔日盟友——捷克——发动了代号为 “春醒” 的闪击战。

黎明时分,炮火准备: 密集的105mm和150mm榴弹炮火,如同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猛烈砸在捷克军团位于林茨以北的防御阵地上,重点摧毁其预设的机枪火力点和通讯枢纽。

炮火延伸后,博克中校指挥的德奥混合装甲先遣队(80辆“野狼”\/“鬣狗”坦克引擎轰鸣,排成楔形攻击队形)如同钢铁巨兽,从弥漫的硝烟中猛然冲出。

与此同时,天空中传来令人心悸的尖啸,数架涂铁十字标志的“游隼”俯冲轰炸机作为战术支援如同秃鹫般扑下,对残存的捷克坚固据点进行精准打击。

坦克群无视小股抵抗,利用其火力和机动性,迅速在捷克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宽大的缺口。

紧随其后的卡车运载的摩托化步兵和奥地利皇家军团主力,则沿着装甲部队打开的通道,不顾侧翼安全,以最大速度向东北方向迅猛穿插,目标直指摩拉维亚的工业与交通重镇——布尔诺。

古德里安通过无线电,不断向前线指挥官强调:“速度!速度!还是速度!不要停下来清理残敌,留给后续步兵!你们的任务是布尔诺,是切断他们的交通线!像热刀切黄油一样穿透他们!让敌人陷入混乱和恐惧!”

捷克军队完全没料到会遭受来自“盟友”奥地利的如此凶猛的装甲突击。

其主力部队尚在匈牙利方向与匈牙利军队对峙,北部防线兵力相对空虚,且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和心理准备。

在德奥联军这柄由钢铁、速度和空中打击组成的重锤敲击下,捷克北部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德奥联军在短短四天内,向前疯狂推进了超过80公里,兵临布尔诺城下,不仅严重威胁到该城的安全,更致命的是,他们成功地切断了仍在匈牙利境内作战的捷克军团主力与捷克本土北部的直接陆上联系。

对其主力形成了巨大的侧翼包抄和后方被断的威胁,捷克共和国,这个新生的国家,陷入了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1918年3月7日 - 11日

与此同时,在布达佩斯,被困守的匈牙利军队也因为曼施坦因元帅的到来和随之而来的德军火炮、顾问以及部分弹药补给,而奇迹般地稳住了几乎崩溃的阵脚。

曼施坦因以其冷静的头脑和卓越的大局观,迅速评估了局势,并开始集中匈牙利手中有限的机动兵力。

在曼施坦因的指导下,匈牙利军队不再分散兵力死守每一寸土地,而是主动收缩,依托多瑙河和蒂萨河这两道天然屏障,构建重点防御。

当复仇心切、但战术相对呆板的罗马尼亚军队试图强渡蒂萨河时,遭到了得到德军炮兵顾问校准后的猛烈炮火覆盖,渡河部队损失惨重。

紧接着,匈牙利一支精心保留的骑兵师和得到加强的步兵部队,在曼施坦因策划下,对渡河受挫、队形混乱的罗军先头部队发动了一次凌厉的反突击,成功将其击退至河东岸,并俘虏了近千人。

这一仗,迫使势头正盛的罗马尼亚人暂时转入守势,开始重新评估战场形势和德国的决心。

而此时随着东线压力骤减,以及部分增援抵达,匈牙利守军也开始在南部战线发起连排级别的局部反击。

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逐渐恢复的士气,成功地将南线联军逐离了布达佩斯近郊,缓解了首都直接遭受炮击的威胁。

战局的突然逆转,让布拉格的捷克政府、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王室和萨格勒布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议会都陷入了极大的震惊、恐慌和不知所措。

他们终于清晰地意识到,德意志帝国这只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巨兽,已经正式将其庞大而冰冷的阴影,毫不留情地投射到了多瑙河流域,并且毫不犹豫地使用了其最锋利的爪牙。

与此同时与中欧高歌猛进的“春醒”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攻势,在经历了初期的疯狂推进后,终于显露出了疲态,甚至可以说是强弩之末的迹象。

从叙利亚沿海到汉志腹地的漫长补给线,成为了奥斯曼军队的噩梦。

恶劣的沙漠环境对车辆损耗极大,贝都因游击队的持续袭扰使得运输队步履维艰。部队急需的燃油、炮弹、备用零件甚至干净的饮水,都补给困难,前线部队的战斗力持续下降。

连续数月的高强度作战消耗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新补充的兵员训练不足,士气低落。

更糟糕的是,非战斗减员严重,痢疾、沙漠热等疾病在军中蔓延,许多部队减员高达三分之一。

尽管失去了统一指挥,但阿拉伯部落利用广袤无垠的沙漠和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展开了更灵活、更残酷的游击战。

他们袭击落单的巡逻队,破坏脆弱的补给线,不断消耗着奥斯曼军队本就紧张的兵力和本已不高的士气,奥斯曼军队的重装备在沙漠中难以发挥优势,反而成了累赘。

英国流亡政府和不列颠工团通过其在亚丁湾和波斯湾的基地,开始更积极地向仍在抵抗的阿拉伯部落提供更多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弹药和黄金资助,这进一步鼓舞了反抗者的斗志。

因此,奥斯曼军队向麦加的最后推进变得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和物资的代价。

在3月10日左右,其疲惫不堪的前锋部队在距离麦加不到50公里的一处关键绿洲地带,遭遇了重新集结起来的阿拉伯部落联军的顽强阻击。

奥斯曼军队发起了数次冲锋,均被击退,激战数日未能取得突破,攻势被迫陷入停滞。

恩维尔帕夏那“吞并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狂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奥斯曼这只“疯狗”在疯狂的撕咬后,似乎已经力竭,陷入了进退维谷、后勤不继的困境。

1918年3月11日,柏林,无忧宫。

林晓在书房里,同时听取着副官邓尼茨简洁有力地汇报来自中欧“春醒”行动的最新捷报和近东奥斯曼战线受阻的消息。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惊人成功,似乎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对此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并未有太多欣喜,仿佛这只是计划内的必然结果。

而当听到奥斯曼攻势在麦加城外停滞的消息时,他也只是微微蹙了蹙眉,但并未感到任何意外,似乎早已料到这支老朽的帝**队后劲不足。

“给维也纳的马肯森元帅和卡尔皇帝发电,”林晓对邓尼茨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转达我的祝贺,祝贺‘春醒’行动初战告捷,但是,必须明确告知他们,帝国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更不是免费的。”

“在‘恢复秩序’、稳定战线的同时,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当局,必须立刻开始与帝国外交部和经济部的代表,商讨并尽快签署新的《中欧经济与关税同盟条约》的具体条款,以及《共同防御协定》的细节,中欧的未来规划,必须在柏林绘制的蓝图上进行,这一点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

他又看了一眼关于奥斯曼战线的报告,沉吟片刻。

“另外,给伊斯坦布尔的大维齐尔和恩维尔帕夏发电,对他们的军队在汉志地区的‘英勇奋战’和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赞赏。”

“同时,以朋友的身份,‘提醒’他们,在目前情况下,巩固现有占领区,恢复有效的地方统治,建立稳定的后勤体系,比继续盲目的、代价高昂的沙漠远征更为重要和现实。帝国愿意基于盟友的情谊,提供必要的后勤咨询和有限的物资支持,帮助他们稳定现有战线,消化战果。”

帝的战略意图清晰而冷酷:利用中欧的混乱,以最小的直接出兵代价,通过武装代理人和派遣军事顾问团的方式,将奥匈帝国故地重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经济体系。

而对于那陷入沙漠战争泥潭、消耗巨大的奥斯曼盟友,则加以“劝诫”和有限支持,确保其不彻底崩溃、能继续牵制英国即可,而非支持其不切实际的扩张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