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71章 帝国的博弈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71章 帝国的博弈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7年8月的欧洲,呈现出一幅战争烈度分布不均的奇异图景.西线,昔日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堑壕地带,现如今也只是偶尔响起的零星枪炮声,更像是为胜利庆典燃放的余响,协约国的投降,让这片土地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大获全胜的德意志帝国并未能高枕无忧。数个重大的问题如同几把锋利的匕首,从不同方向指向帝国的心脏——柏林。

这一切,都要求刚刚从意识深处惊心动魄的对峙中苏醒过来的威廉皇帝,在病体初愈后,立刻以惊人的意志和精力,投入这场远比正面战场更加复杂、更加考验智慧的帝国棋局。

无忧宫皇帝书房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水味和旧书本的气息,林晓披着一件柔软的晨袍,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锐利。

他坐在巨大的橡木书桌后,面前摊开着一幅巨大的奥斯曼帝国地图,上面用醒目的红色箭头标注着阿拉伯起义军和凯末尔国民军的推进方向和土耳其军队的溃退路线。

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外交大臣屈尔曼和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肃立在一旁。

“陛下,”屈尔曼指着地图,语气沉重,“大马士革、耶路撒冷相继失守,阿拉伯部落纷纷倒向侯赛因。”

“我们在巴格达铁路沿线的利益据点岌岌可危,土耳其军队的士气已经崩溃,伤亡已超过15万,安纳托利亚门户洞开,根据情报,青年土耳其党内部,特别是恩维尔帕夏,对德国的‘见死不救’怨气很大,甚至有人开始秘密接触英国人…”

林晓轻轻咳嗽了一声,侍从官汉斯·伯格少尉立刻递上一杯温水。皇帝抿了一口,缓缓说道:

“直接派兵跨海远征,去拯救奥斯曼在中东的残局,是不现实的,这个盟友不值得我们过多拯救,我们的血液必须优先供给东线,但是,绝不能让他们彻底倒向敌方,或者内部崩溃。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一个…希望。”

贝特曼接口道:“经济援助和武器补给可以给一部分,但恐怕难以扭转战局。”

“光给枪炮和金钱不够,”林晓摇了摇头,目光深邃,“要给一个梦想,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未来蓝图。”

他转向屈尔曼,“以我的名义,给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和青年土耳其党领导层发一封长电报。语气要诚恳,要充满理解和…远见。”

他顿了顿,开始口述电报的核心内容,一旁的秘书迅速记录:

“开头表达朕对奥斯曼帝国勇士们英勇奋战的‘最深切的敬佩’,对他们目前遭遇的‘暂时挫折’表示‘同情与理解’,强烈谴责英国及其代理人的‘卑鄙煽动’和‘背后捅刀’的行径。”

“然后,是关键部分。”林晓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要向他们描绘战后:待欧洲战事彻底平息,德意志帝国将倾尽全力,协助我们最忠诚的盟友——奥斯曼帝国,不仅恢复秩序,更将重铸昔日荣光。”

“届时,丢失的阿拉伯领土并非永久失去,我们支持奥斯曼在合适的时机,以新的形式恢复对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考虑在未来协助奥斯曼建立一支全新的、由德国最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陆海军,确保其在东地中海和安纳托利亚的绝对优势。”

他抬起头,看着他的大臣们:“我们要提出一个愿景:一个横跨欧亚非、由柏林和君士坦丁堡共同主导的‘大陆联盟’,彻底打通从北海到波斯湾的陆上通道,共享经济繁荣与战略安全,告诉他们,当前的困难,只是伟大复兴前夜的短暂痛苦,帝国的未来,将与奥斯曼的命运紧密相连。”

兴登堡元帅微微皱眉:“陛下,这是否承诺过于…宏大?未来变数很大,而且多瑙联邦方面并不会同意。”

林晓淡淡一笑:“元帅,这叫战略投资,现在给他们画一张足够大的饼来让他们充饥,能让他们在饿死前继续为我们守住博斯普鲁斯海峡,挡住未来英国舰队进入黑海的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这叫…希望之光。”

他转向屈尔曼:“同时,立刻安排一批军事顾问和紧急军火,再提供一笔短期贷款,让他们能购买粮食稳定伊斯坦布尔和安纳托利亚的民心,动作要快,要让苏丹和恩维尔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

“是,陛下!”屈尔曼躬身领命。这封满载着“希望”的电报,于8月7日发出,它如同一剂强心针,虽然无法立刻止血,但确实为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提供了继续战争的精神支柱。

遥远的东线,莫斯科郊外,这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混合着硝烟、血腥和尸体腐烂的恶臭。

至8月10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一部,连同数量庞大但装备杂乱的白军盟友,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莫斯科的陆上合围。

一条漫长的、蜿蜒曲折的包围圈将这座巨大的城市紧紧箍住。堑壕、铁丝网、密集的雷区、相互支援的火力点,构成了冰冷的“莫斯科铁环”。

曼施坦因元帅的前线指挥部设在一个半地下化的旧庄园里,电话铃声、电报机的滴答声、参谋军官急促的脚步声从未停歇。

墙上巨大的莫斯科城防地图上,代表敌我双方的红蓝箭头犬牙交错,密密麻麻的标记显示着每一处激烈争夺的街道、工厂和废墟。

“元帅,这是过去24小时的战报。”一位面容憔悴的参谋将文件递给曼施坦因。将军快速浏览着,眉头紧锁。

伤亡数字再次触目惊心:又一个步兵团在夺取一处火车站时被打残;红军的狙击手和潜伏在废墟中的突击小组,给进攻部队造成了远超预期的损失;

他们在巷战中依然是个难缠的对手;最可怕的是红军士兵和政治委员那种近乎疯狂的抵抗意志,他们往往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甚至发动自杀式反冲击。

“告诉各部队指挥官,”曼施坦因的声音沙哑但坚定,“不要一味强攻!充分利用我们的炮兵和空中优势!把城市分割开来,一块一块地啃!用火炮和喷火器清理每一个地下室、每一栋楼房!我们需要的是控制,而不是废墟!”

他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对进攻方越不利,尤其是俄罗斯的严冬正在一步步逼近。

与此同时,在柏林无忧宫的战情室里,林晓正与兴登堡、鲁登道夫以及新任陆军部长格勒纳将军研究东线局势。

“曼施坦因和博克的压力非常大,”兴登堡指着沙盘上莫斯科周围密集的德军标志,“红军的抵抗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计,巷战消耗了我们太多精锐的步兵和士官,他们急需生力军和技术装备,尤其是适合巷战的坦克、重型炮和工兵。”

鲁登道夫补充道,语气急促:“必须在下雪前解决莫斯科!否则,漫长的补给线和恶劣的天气将成为我们的噩梦!我建议,立刻将从西线撤回的第六、第八、第十一军团主力,共计6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以及第501、502重型装甲营,火速增援东线!同时,调集所有可用的‘熊蜂’火炮和工兵爆破单位。”

林晓凝视着沙盘上那座被红色光圈包围的城市模型,沉默了片刻。

他能想象前线的惨烈,每一个伤亡数字都让他心头沉重,但他更清楚,莫斯科必须拿下,否则对俄战争将陷入无休止的泥潭。

“批准增兵计划。”他终于开口,声音不容置疑,“命令铁路部门最高优先级保障东线运输!告诉曼施坦因和博克,朕给他们需要的兵力和装备!但朕也要结果!朕不要一份长长的阵亡名单,朕要莫斯科的钥匙!让他们运用智慧,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朕要在克里姆林宫顶上看到帝国的旗帜!”

8月15日,命令下达。一列列满载着士兵和武器的军列,如同钢铁洪流,日夜不停地驶向东方,帝国的战略重心,毫无悬念地压在了莫斯科方向。

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吞并北意大利的消息,在柏林高层引起了极大的愤怒,但更多的是被一种“果然如此”的冷静所取代。

“卡尔一世陛下还是太年轻,太急于证明自己了。”外交大臣屈尔曼在御前会议上评价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他以为趁着陛下您身体不适,就能造成既成事实。”

“这不是冲动,这是精心计算过的冒险。”林晓冷冷地说,“他看准了我们暂时被东线牢牢拖住,无力在南线采取强硬措施。他想恢复奥匈在地中海的出海口和影响力,甚至想摆脱我们对意大利地区的控制。”

“是否需要进行军事威慑?比如在蒂罗尔边境举行演习?”格勒纳将军提议。

林晓摇了摇头:“不,现在和奥匈发生任何形式的军事对峙,都是愚蠢的,这会让伦敦和莫斯科的残敌看到中欧同盟裂痕的希望,我们需要的是外交上的精准反击,既要让他感到痛,又要给他留有余地。”

他沉思良久,然后对屈尔曼说:“准备一封以我亲笔签名的密信,用最可靠的渠道直接送给卡尔一世。”

这封于8月18日送出的密信,措辞极为考究,这封信的本质是:默认奥匈对北意大利的“安全控制”,但要求共享经济命脉和政治影响力,如果卡尔拒绝,那么柏林不介意在奥匈帝国境内棘手的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民族问题上“改变态度”。

这是一手漂亮的外交组合拳,既展示了自己的铁拳和发达的肌肉,又留下了谈判空间。

帝国的沉重事务之外,当然也有相对轻松的插曲,8月22日下午,林晓在处理完一批公文后,特意让侍从叫来了副官汉斯·伯格少尉。

汉斯走进书房,立正敬礼,身姿笔挺:“陛下,您找我?”

林晓放下手中的文件,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军官,汉斯眼神清澈和未来的大学生一样,面容坚毅,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处理日常事务,还是协调内部宣扬帝国胜利的纪录片的拍摄,都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沉稳和高效。

“汉斯,”皇帝开口,语气平和,“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表现出的忠诚、细致和能力,我都看在眼里,帝国需要你这样优秀的年轻军官作为未来的栋梁。”

汉斯微微一愣,随即答道:“为陛下和帝国服务是我的荣幸!”

“嗯,”林晓点了点头,“从今天起,你的军衔晋升为上尉。这是你应得的奖励。”

汉斯·伯格脸上瞬间涌上激动之色,他再次挺直身体,声音因喜悦而略微提高:“陛下!感谢陛下的信任和栽培!我…我定当更加努力,不负陛下的期望!”

“很好,”皇帝摆了摆手,“继续做好你分内的事,尤其是那部电影,UFA公司那边你要多跟进,朕希望明年春天,全世界都能看到帝国胜利的辉煌景象。”

“是!陛下!我一定确保任务完成!”汉斯立正敬礼,眼中闪烁着忠诚与干劲的光芒。

这次晋升不仅是对汉斯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林晓有意培养自己核心班底的一步。

几天后,汉斯因公务再次前往柏林大学附近与UFA公司的制片人会面,结束时已是傍晚,夕阳给古老的建筑染上一层金色。

当他步行穿过那条熟悉的小街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中国留学生林明华,正站在一家书店的橱窗前。

这次是她先看到了汉斯,微笑着主动打招呼:“晚上好,上尉先生。”她注意到了他肩章的变化。

汉斯停下脚步,回以微笑:“晚上好,林小姐。只是处理一些公务。”

“再次感谢您上次的帮助,”林明华说,“还有,恭喜您晋升。”

“谢谢。”汉斯感觉心情很好。两人自然而然地并肩走了一小段路,聊起了刚刚结束的会面(汉斯隐去了电影的具体内容),以及橱窗里看到的几本书。

当然对于远东那个不安分的岛国——日本,林晓决定不再满足于此前小规模的骚扰和警告。

他要给东京的军国主义分子一次足够深刻、足以让其铭记数年的“教训”,使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再轻易挑战德国在太平洋和华夏的利益。

8月25日,一次高度机密的会议在海军部大楼深处举行,与会者只有皇帝、海军部长、海军总参谋长以及公海舰队司令希佩尔海军上将。

“陛下,”希佩尔上将对着话筒说道,“根据您的意图,我们初步拟定了一个代号‘远东破日’的行动计划。

计划抽调公海舰队部分精锐,包括2艘‘拜恩’级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6艘新型轻型巡洋舰以及12艘驱逐舰和4艘大型补给舰,组成一支特遣舰队。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

皇帝的声音冷静而清晰:“目标?”

“主要任务是破交作战。舰队将分批、伪装、选择南太平洋偏僻航线,秘密前往我们在特鲁克环礁的基地集结,一旦集结完毕并接到命令,将对日本通往东南亚资源区以及美国西海岸的主要海上航线,实施一次强大的、闪电式的打击。”

“重点目标是其大型商船队、油轮,并伺机摧毁其位于南洋的孤立海军基地或设施,如塞班岛或特鲁克附近的日军前哨,目的是沉重打击其海上运输能力,震动其国内,展示帝国海军的全球存在和打击力量。”

“风险评估?”皇帝问。

“很高,陛下。”海军参谋长坦言,“长途奔袭,补给线漫长,一旦行踪暴露,可能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全力围攻,而且,这可能会提前引发与日本的正式海上冲突。”

“风险与收益并存。”林晓说道,“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帝国的海军不仅能封锁北海,也能将利剑悬在他们的头顶。执行计划吧,细节你们完善好。记住,保密是第一位的。”

同一天,在柏林郊区一栋不起眼的安全屋内,奥托·斯科尔兹内少校接到了皇帝的密令。这次召见更加隐秘,只有皇帝和斯科尔兹内两人。

皇帝将一张小纸条推到他面前,上面只有三个名字:石原莞尔、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

“这三个人,是日本陆军内部‘统制派’和‘大陆派’的少壮精英,是对我们未来远东战略最具威胁的头脑。”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冷酷,“他们对满洲、对俄国的野心极大,是潜在的祸根,想办法,让他们‘消失’,要干净利落,看起来像意外——车祸、疾病、或者…派系暗杀,你在日本应该已经布置了一些人手,动用一切资源,像你在波尔多解决法国抵抗分子头目那样,不要留下任何指向我们的痕迹。”

斯科尔兹内面无表情地扫过名字,将纸条烧掉,灰烬碾碎。他立正,简短地回答:“明白,陛下,我存在的目的就是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没有多余的问题,只有绝对的服从,帝国的暗影之刃,再次出鞘,悄无声息地指向了远东。

八月的最后几天,柏林无忧宫皇帝书房里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巨大的欧亚地图上,各种颜色的箭头和标记清晰地显示了帝国的战略部署:

红色的重兵集团死死围困着莫斯科;蓝色的箭头象征海军特遣队正悄然驶向太平洋;指向维也纳的虚线代表着外交博弈;而伸向君士坦丁堡的橄榄枝则试图稳住侧翼。

林晓站在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这片被他深刻改变的大陆,东线的决战已进入白热化,南线的博弈需要耐心与手腕,奥斯曼这个盟友需要持续输血,而远东的利剑与暗刃则是一次大胆的战略预置。

战争的形态已经演变,从单纯的军事征服,转向了更复杂的政治整合、经济控制、外交威慑和秘密行动。帝国的力量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巨网,试图覆盖并控制整个欧亚大陆的秩序。

他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历史的沉重责任感,下一步的落子,将决定这张网的牢固程度,也将决定这个由他一手重塑的世界的最终格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