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54章 远东的谈判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54章 远东的谈判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6年的严冬迫不及待地降临东欧,将无边的泥泞冻结成铁硬的冰原。

战争的形态随之改变,德意志这头蛰伏的巨兽再次开始磨砺爪牙。而在阳光依旧惨淡的南方和遥远的远东,而日本帝国在阴影中的较量也悄然升级。

大地终于封冻,持续了数周的泥泞沼泽和翻浆土路,在西伯利亚寒流的无情侵袭下,彻底凝固成了坚硬如铁、可供大军通行的天然通道。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校等待的这个决定性时机,终于到来了。

他站在前沿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呵出的白气瞬间在镜片上凝结成霜。眼前是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死亡地带,远方图拉城低矮的轮廓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若隐若现。

他精心策划的攻势,代号“瓦尔特”,要求一举粉碎图拉外层防御,为最终兵临莫斯科城下打开决定性的突破口。所有赌注都已押上。

11月18日拂晓,气温骤降至零下十五摄氏度。空气冰冷刺骨,仿佛能冻裂钢铁。突然之间,天地间仿佛炸裂开来!

德军炮兵集群——包括从西线紧急调来的、拥有骇人口径的超重型攻城炮(那台“帝王“巨炮报废了)——开始了长达三小时的毁灭性炮火准备。

成千上万发炮弹撕裂寒冷的空气,发出令人窒息的呼啸,如同冰雹般砸向苏军阵地。

巨大的爆炸声连绵不绝,冻土块和冰屑被抛向数十米高空,形成一片诡异的、混合着黑烟与雪尘的帷幕。

红军事先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在如此密集和猛烈的轰击下,如同被巨锤反复敲击的核桃,不断坍塌、碎裂。

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伴随着引擎低沉而有力的咆哮,涂着冬季白漆的德军装甲突击集群,如同从雪地中苏醒的钢铁巨兽,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打头阵的是加装了防寒套件、可靠性有所提升的“野狼”坦克,其后跟随着数量较少但更为强悍、装备长身管75mm炮的“狼王”重型坦克。

它们引导着大批身穿白色冬季伪装服、目光坚毅的德军步兵和精锐的风暴突击队,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

冻硬的地面极大地有利于装甲部队的机动,履带碾过冰封的大地,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

曼施坦因再次施展其拿手的迂回与钳形攻势艺术,他以主力部队猛攻图拉正面防线,同时,派遣由经验丰富的赫尔曼·霍特将军指挥的第1、第2装甲师组成快速突击集群,向北进行一场大胆的深远迂回,意图彻底切断图拉与莫斯科之间的最后联系,将这座英雄之城彻底孤立。

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残酷,迅速演变为近距离的屠杀,红军的抵抗顽强到了疯狂的程度。

他们依托着被炸成废墟的城镇和村庄,利用每一个弹坑、每一堵断墙作为掩护,反坦克地雷(其实就是量大的炸药,步兵踩上也会炸)被仓促埋设在坦克必经之路;手持反坦克步枪的狙击小组潜伏在瓦砾中,伺机攻击坦克脆弱的侧后;

燃烧瓶(“莫洛托夫鸡尾酒”)投掷小组则悍不畏死地近距离扑向钢铁巨兽,甚至有成建制的红军新兵,在政委的带领下,高喊着“为了苏维埃!为了祖国!”,发起毫无掩护的密集人海冲锋,倒在德军机枪交织出的致命火网之下。

新近仓促组建的红军坦克部队,驾驶着老旧的雷诺Ft或少量缴械的轻型坦克,也勇敢地投入战场,但它们很快就被性能远超自己的“野狼”和“狼王”击毁。

在这片钢铁与火焰交织的地狱中,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的身影异常活跃,他顶着密集的炮火和神出鬼没的狙击手冷枪,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拼命穿梭,准确地将一份份至关重要的命令从前线指挥部传达到各个激战中的营连单位。

他那近乎病态的狂热信念和似乎永不枯竭的精力,在这种极端严酷的环境下,反而变成了一种扭曲的优势,再次赢得了其上司的侧目和嘉奖。

惨烈的战斗持续了四天。至11月22日,德军主力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艰难地突入图拉城郊,与守军展开了更为残酷血腥的逐屋争夺战。

而与此同时,霍特将军的迂回装甲集群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向北推进了数十公里,其先头侦察部队甚至已经能够窥见通往莫斯科的主要公路和铁路线,严重威胁到了红军至关重要的后勤生命线。

消息传回莫斯科,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列宁和托洛茨基发出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的绝望号召,将最后的后备队、军校学员、甚至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契卡人员都武装起来,填进了摇摇欲坠的防线。

莫斯科的城墙已遥遥在望,它那巨大的轮廓仿佛在冰冷的地平线上向德军招手。然而,曼施坦因的攻势也已达到了极限,部队损失惨重,后勤补给线在严寒和苏军游击队的骚扰下变得异常脆弱。

他在发给柏林大本营的电报中写道:“莫斯科已触手可及,但我们需要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努力。胜利或将取决于未来四十八小时” 最终的结局,依然悬而未决。

这座位于加龙河畔的城市,并未因政府的迁入而焕发生机,反而笼罩在一种败退后的屈辱、焦虑和挥之不去的压抑之中。

街道上,溃散的士兵、惊慌的难民和面色阴沉的官员构成了一幅混乱的图景,政府机构分散在征用的酒店、学校和大宅中,无线电天线杂乱地架设在屋顶,仿佛在徒劳地捕捉着希望的信号,空气中弥漫着失败的气息和一种对未来的深切恐惧。

在这片混乱的中心,深居简出的贝当元帅是其精神象征,也自然成了德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头号目标。

他的指挥部设在相对偏僻、易于守卫的波尔多医学院建筑群内。这里岗哨林立,巡逻队频繁穿梭,戒备森严。

贝当深知自己处境危险,行动极其谨慎,极少公开露面,他的安保细节由最忠诚的士兵组成,其行程安排属于最高机密。

然而,再严密的防御也有其规律可循,通过潜伏在波尔多的德国情报网数周的紧密监视和分析,奥托·斯科尔兹内少校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这位年迈的元帅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依然保持着一种近乎固执的日常习惯——每天下午四点,他会从其指挥部步行至附近那所被征用的医学院图书馆,在一间僻静的阅览室里独自阅读一小时,这是他唯一允许自己放松和思考的时刻。

这条路线相对固定,且图书馆的安保虽然严密,但在下午三点五十五分左右,内部巡逻队与外部岗哨会有一个短暂的交班间隙,大约持续三到四分钟。

时间:11月20日下午3点55分。

波尔多的天空阴沉,下着冰冷的细雨。医学院古老的石砌建筑在雨水中显得更加灰暗和肃穆。

斯科尔兹内,这位“欧洲最危险的男人”,化身一名身着沾满油污工装、提着工具箱的维修工,凭借伪造的证件和无可挑剔的法语口音(略带阿尔萨斯口音),轻松混过了外围检查,他利用后勤通道进入了医学院主楼内部。

图书馆位于一条长长的、铺着老旧木地板的走廊尽头,走廊天花板很高,悬挂着一盏颇为沉重的、装饰着石膏花纹的老式吊灯。

斯科尔兹内目标明确,行动迅捷如猫,他事先已通过图纸和研究确认了这盏吊灯的结构。

在确认走廊暂时无人后,他迅速架起工具箱里的简易人字梯,用特制的工具巧妙地拧松了吊灯主要承重链绳的连接卡扣,使其看起来完好,但实际上已无法承受全部重量,他计算好了时间,吊灯将在几分钟后,因自身重力和轻微的震动而彻底脱落。

完成手脚后,他迅速收起工具,消失在走廊另一端的阴影处,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

他选择了一个预定的观察兼狙击点——远处一栋附属建筑的楼梯间窗口,这里视野良好,且便于撤离。

下午3点58分。贝当元帅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走廊入口。他身着元帅制服,但背脊已不如往日挺拔,脸上刻满了疲惫和沉重的忧虑,在一名副官和两名警卫的陪同下,缓步走向图书馆,就在他们行至走廊中段,恰好位于那盏被动过手脚的吊灯正下方时!

“咻!”

一声极其轻微、几乎被脚步声掩盖的枪声从远处传来。

一颗来自斯科尔兹内那支加装了高效消音器的鲁格p08手枪的小口径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早已被弱化的承重链绳的最终连接点!

“咔嚓——哗啦啦!!”

致命的断裂声响起!那盏沉重的石膏吊灯如同被斩断了绳索的锚,带着毁灭性的重量和无数水晶玻璃饰片,轰然从天而降,直砸向正下方的贝当元帅!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死亡的阴影瞬间笼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名紧随贝当左右的年轻副官——或许叫让·杜兰德,一个来自诺曼底、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本能。

他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来不及呼喊,猛地用尽全身力气将老元帅向前方狠狠推去!

“元帅!小心!”

砰!!!轰隆!!!

沉重的吊灯狠狠砸落在地板上,摔得粉碎!飞溅的石膏碎片和水晶棱角如同霰弹般四射!

年轻的副官被吊灯边缘重重砸中了肩膀和胸膛,骨头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他当场喷出一口鲜血,像破布娃娃一样被撞飞出去,倒在废墟中生死不知。

而被推开的贝当元帅虽然避开了致命一击,但也因巨大的冲击力和年迈体衰,头部猛地撞击在走廊坚硬的石墙之上,发出一声闷响,当即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殷红的鲜血迅速从他花白的发际线间流淌下来,染红了元帅制服的金色肩章。

“刺客!” “警戒!” “元帅受伤了!快叫医生!”

瞬间的死寂之后,走廊里爆发出警卫们惊恐万状的尖叫和呼喊声。警报凄厉地响起,更多的士兵蜂拥而至,现场陷入极度的混乱 人们围在昏迷的贝当和重伤的副官身边,不知所措。

而此刻,制造了这场混乱的元凶,奥托·斯科尔兹内,早已如同幽灵般沿着预设的撤退路线离开了现场。

他穿过嘈杂的后院,翻过一道矮墙,跳上一辆早已等候在此、发动机未熄火的黑色轿车。

司机一言不发,立刻驾车汇入波尔多下午的车流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斯科尔兹内面无表情地擦拭掉工具上的指纹,将其丢弃在沿途的河里。

他没有亲眼确认贝当的死亡,但对于他这样的专家而言,一击之后,无论结果如何,立即远遁是铁律。他的任务是为帝国清除威胁,而非满足个人虚荣心。

贝当元帅被火速送往最好的医院进行抢救。虽然经过紧急手术保住了性命,但颅脑遭受重创,一直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完全丧失了理事能力。

他的政治和军事生命,在这一天下午,被那盏坠落的吊灯和一颗冰冷的子弹实质性地终结了。

消息传开,“自由法国”顿时群龙无首。原本就脆弱的临时政府内部,各派势力——包括戴高乐派、魏刚派、以及其他政治人物——为争夺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甚至丑陋的内斗,抵抗意志和本就低落的士气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组织的有效性和凝聚力荡然无存。

但就在斯科尔兹内行动的同时,一场针对德国皇帝的致命阴谋也在悄然逼近。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下属的“特种任务班”精心挑选并派遣了一个代号“玄武”的两人刺杀小组。

成员中村铁藏(剑道高手,精通爆破)和小野田修(神枪手,伪装专家),携带伪造的瑞士商务护照和精密武器(拆解隐藏的特制狙击步枪、高性能炸药、毒针等),通过一艘前往北欧的中立国货轮,历经周折,于11月下旬在荷兰鹿特丹港秘密登陆。

他们计划通过德国境内复杂的铁路网前往柏林,利用柏林的外交人员密集区作为掩护,寻找接近皇帝的机会。

他们接收到的指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制造混乱,干掉德意志帝国的核心,他们的行动极其谨慎和专业,如同滴入大海的两滴墨水,暂时未被德国严密的安全网络察觉。杀机,正无声地向柏林蔓延。

世界的另一端,中国沈阳(奉天),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大帅府内,一场秘密会谈正在进行。

与会者包括张作霖及其幕僚、一位刚从广东赶来、代表着常凯申(蒋介石)的国民党特使(可能是张群或戴季陶级别的人物),以及几名德国外交部和军事顾问团的中级官员(如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的中校,此人精通东方事务)。

谈判的气氛微妙而紧张。德国人带来的条件是:希望中国(无论是北方的张作霖还是南方的国民党)能在远东牵制日本,至少保持有利于德国的中立。作为回报,德国愿意:

1. 提供一笔可观的军事贷款(以马克或武器形式)。2. 协助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兵工厂(合作生产步枪、机枪甚至火炮)。3. 承认中国在未来收回山东权益的合法性。4. 在外交上向日本施压。

这对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各方势力而言,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张作霖野心勃勃,想借助德国力量巩固东北、甚至问鼎中原,但又极度忌惮身边的日本关东军。

常凯申的代表则希望获得外援,用于北伐,统一中国,但对德国能否真正制约日本深表怀疑,且对与军阀合作心存芥蒂。

德国人则精明地周旋于两地之间,试图用最小的代价撬动远东的格局,让日本后院起火。

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各方都在试探、算计、权衡。巨大的利益与巨大的风险并存。能否达成协议,能达成何种程度的协议,都还是未知数,远东的棋局,因为欧洲的战火,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下一章整改内容“林晓被扑倒在地上,毫发无伤,但他看着倒在血泊中、呼吸微弱的汉斯,大脑一片空白。那个从他一穿越就陪伴在身边,总是有些困惑却无比忠诚,帮他处理无数琐事,甚至听他那些莫名其妙吐槽的年轻人,此刻正为救他而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