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52章 百年前的小黑子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52章 百年前的小黑子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6年的深秋,寒意渐浓,战争的烈火却以不同的形式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继续燃烧。

胜利的德意志帝国并未迎来安宁,反而面临着旧敌最后的疯狂反扑、新局势下的战略抉择以及内部治理的复杂挑战。

与此同时,一些微小的人性光辉和来自未来的恶趣味,也在硝烟中悄然闪现。

德意志公海舰队在北海的强势表现和持续有效的有限制潜艇封锁,如同一根越来越紧的绞索,勒住了不列颠群岛的咽喉。

不列颠群岛内物资短缺,尤其是粮食和燃油的匮乏,已经从少量的配给演变为真正的饥荒。

物价飞涨,日用品短缺,底层民众生活困苦,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而爱尔兰岛对英国的统治早已愈发不满。

时间:10月25日,这场危机终于被点燃,首先是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码头工人因食物配给再次削减和高强度的的工作条件爆发了大罢工,迅速演变为与警察的暴力冲突。

罢工浪潮如同野火般蔓延到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工业中心。

更严重的是,在爱尔兰都柏林,长期积压的民族独立情绪与战争带来的痛苦相结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新芬党和爱尔兰共和兄弟会(IRb)的成员趁机活动,袭击英军巡逻队和政府机构,试图挣脱英国的统治。

虽然这些起义和骚乱缺乏统一领导和足够武器,很快被紧急调回的英军部队残酷镇压(尤其是在爱尔兰),但它们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国内士气和国际形象,迫使伦敦不得不从本已捉襟见肘的前线抽调兵力回国维稳,大英帝国,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正从内部开始显现裂痕。

而远在柏林的林晓得知此事后,开玩笑的对奥托斯科尔兹内少校和汉斯伯格少尉说道:“看看人英国国内,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民众了,必须重拳出击。”

另一边退守法国南部的贝当元帅,不甘心国家的屈辱灭亡,他手中虽然只有残兵败将和仓促组建的新兵师,但获得了来自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部队的增援和不堪忍受国家分裂愤怒的“意大利志愿军”以及英国通过大西洋航线拼死运来的少量补给。

他决定发动一场旨在挽回颜面、提振士气、并试图在之后与德军谈判时增加筹码的攻势,代号“尊严行动”。

时间:11月1日,法军选择在中央高原 东缘,里昂西南方向的狭窄战线发动进攻。这里地形较为复杂,不利于德军装甲部队大规模展开。

进攻初期,法军出乎意料的凶猛和数量(人海战术)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突破了德军几个前沿阵地。

殖民地步兵(如摩洛哥哥萨克步兵,阿尔及利亚民兵)的凶悍白刃战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指挥该地段防御的,恰巧是刚刚从东线调来、熟悉应对步兵浪潮战术的埃尔温·隆美尔中校(此时已因战功晋升),他指挥一个精锐的符腾堡山地营。

隆美尔迅速判明局势,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利用地形,巧妙设置防御支点和火力陷阱,并将仅有的几门“熊蜂”突击炮和重机枪作为机动火力,精准打击法军进攻队形的密集处和指挥节点。

他本人更是亲临一线,手持步枪参与狙击,其冷静的指挥和精准的射击极大鼓舞了德军士气。

法军的攻势很快就在德军顽强的防御和高效的杀伤下停滞不前,缺乏重炮和空中支援的他们,在付出惨重伤亡后,仅仅推进了不到5公里就再也无力前进。

11月3日,德军预备队(包括一个“野狼”坦克连以及数十架的“游隼”俯冲轰炸机)赶到,发起反击,迅速收复失地,并将精疲力尽的法军赶回了出发阵地。

“尊严行动”以法军的彻底失败告终,贝当挽回颜面的企图落空,反而耗尽了手中最后一点宝贵的机动兵力,南线战事再次陷入沉寂,法军彻底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

在东线,无情的俄罗斯泥泞期将所有军事行动都变成了地狱般的惨烈,德军推进缓慢后勤支援跟不上,导致德白军不得不停止对莫斯科的进攻,曼施坦因上校的指挥部设在一个乌克兰小村庄里,周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泥海。

时间:11月初的某一天,曼施坦因带着副官艰难地视察完前沿阵地返回,军靴上沾满了沉重的泥浆,又冷又饿。

曼施坦因跺去靴上泥浆,声音发沉:“冷饿能扛,前沿急缺飞机(只因)武器支援,速发报柏林催拨!”

副官立正:“是!即刻拟电,明说补给不能再拖!”

在村口,他们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慈祥的乌克兰老汉,老汉看着这些帮助他们“赶走莫斯科老爷”的德国友好军人,(德国宣传机器一直将己方描绘成乌克兰的“解放者”再加上之前的皇帝政策),犹豫了一下,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块用布包裹着的、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粗糙的黑面包,递给了曼施坦因。

“拿着吧,长官,”老汉面带笑容用生硬的德语夹杂着乌克兰语说,“谢谢你们…赶走了那些征粮队…和沙皇....愿上帝保佑你们…德乌友谊万岁(Slava Niemetsko-Ukrains'kii druzhbi!)”

曼施坦因愣了一下。他是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理性甚至有些冷酷,但此刻,在这冰冷的泥泞和残酷的战争中,这块微不足道的黑面包和老人朴素的话语,却带来了一丝异样的温暖。

他郑重地接过面包,并拿出了足以购买三块黑面包的钱递给老人向老人行了一个军礼,并用刚学的乌克兰语说了声:“迪亚库尤(谢谢)。”

这个小小的插曲很快在部队中传开,被帝国宣传部门大肆渲染,作为“德军受到乌克兰人民拥戴”的证明。

然而,曼施坦因自己心里清楚,这种“友谊”脆弱而功利,建立在共同敌人(红军)和德国相对“温和”的占领政策之上,东线的未来,依旧迷雾重重。

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如何在封冻后,尽快解决莫斯科问题,在泥泞中,他遇到了同样前来汇报前线防御情况的隆美尔,两人就防御工事的构筑交换了意见。

柏林无忧宫内,林晓(皇帝)的目光投向了远东,日本之前的报复行动(驱逐侨民、没收资产)虽然恶心,但并未伤及德国根本。

现在,西线压力稍减,他决定给这个不安分的破岛国一点颜色看看,他授意帝国海军部和外交部,启动了一项针对日本的“骚扰行动”:

1. 命令几艘伪装良好的辅助巡洋舰(如“海鹰”号姊妹舰)和远洋潜艇,绕过主要航道,前往太平洋,专门袭击日本通往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商船。

目的不是造成多大损失,而是制造恐慌,推高日本海上贸易的保险成本和风险。

2. 德国突然宣布,停止向日本出口所有涉及光学、精密机械、化工(尤其是染料)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这对正努力发展现代工业的日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3.扶持代理人: 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国东北地区(满洲)的反日力量(如部分土匪武装)提供少量武器和资金,给他们添乱。

同时,加强与中国的北洋政府接触,暗示可能提供更多支持以对抗日本在山东的扩张,甚至承诺战后将放弃对青岛的殖民,以及战后对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友好互助。

这些措施迅速生效,日本商船接连被“不明身份”的袭击舰击沉,国内工业界抱怨连连,军部和大藏省(财政部)就如何应对吵得不可开交。

海军主张强硬反击,甚至寻找德国袭击舰决战;陆军则担心陷入两面树敌的困境(主要假想敌仍是俄国和美国);

外交家和财阀则呼吁冷静,认为不应过度刺激德国,应集中精力消化既得利益,东京的战略决策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歧和混乱。

时间:11月5日,柏林,总参谋部举行了一次关于东线下一步行动的会议,与会者包括兴登堡、鲁登道夫、刚从西线调回的霍夫曼将军、以及通过电报联线的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的代表。

会议气氛热烈,讨论着一旦大地封冻,如何向莫斯科发动最后一击,有人主张正面强攻,有人主张再次迂回包抄,甚至还有人主张放弃莫斯科转攻其他有战略价值的地方。

远在东线的曼施坦因通过电报,再次讲述了他大胆的侧翼迂回包围计划,而隆美尔的代表则汇报了其在南线防御战中高效利用地形和机动火力的经验。

林晓皇帝听着汇报,看着这些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兴登堡、鲁登道夫、曼施坦因(没到)、隆美尔(虽未亲至)——如今都在为他效力,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甚至还有些洋洋得意。

会议结束时,心情不错的他,看着电报里曼施坦因和报告里隆美尔那总是与泥泞、灰尘为伴,常常亲临最前线的描述,甚至要求支援武器中的飞只因和配备着发动只因的坦克时。

林晓突然想起了什么,忍不住对身边的汉斯和刚汇报完工作的斯科尔兹内开玩笑说:

“看看我们这两位前线的天才,曼施坦因和隆美尔,听说他们整天在泥地里打滚,还要求支援飞机和坦克,这两个泥地里打滚的‘小黑子’!食不食油饼啊?整天就想着坦克、飞机。”

“告诉后勤部门,把他们需要的东西都送过去,顺便给他们多送几套新制服过去,别整天整得跟刚从煤堆里捞出来似的,好歹是我们帝国的门面将军。”

“小黑子”这几个来自未来的网络梗,汉斯和斯科尔兹内自然完全听不懂,但他们能明白皇帝是在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对两位将领的关心和赞赏(以及对他们不修边幅的调侃)。

两人只能努力绷着脸,肩膀微微抖动,憋着笑点头称是,皇帝这种偶尔冒出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幽默感,他们已经开始习惯了。

战争仍在继续,局势依然严峻,但在这一刻,无忧宫里却因为一个无人懂的玩笑,而暂时冲淡了紧张的气氛。

帝国的车轮,在名将的驱动和皇帝时而深沉、时而跳脱的指引下,继续向着未知的终点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