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106章 舆论战争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106章 舆论战争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1918年9月20日,柏林,无忧宫。

秋日的阳光带着一丝清冷,透过高大的拱形玻璃窗,在铺着巨大欧亚地图的红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地图上,代表德意志帝国及其控制区域的颜色已经覆盖了中欧和东欧的大片土地,触角甚至延伸至高加索和波罗的海沿岸。

然而,威廉二世皇帝的目光并未在这些已掌控的区域过多停留,而是越过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投向了北美,也扫过了广袤而混乱、仍燃烧着零星战火的俄罗斯远东。

书房里安静得能听见壁炉中木炭轻微的噼啪声。林晓放下手中把玩的那枚帝国马克金币,抬起头,看向侍立在侧的汉斯·伯格少校。

“汉斯,”林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深思熟虑的穿透力,“你觉得,伦敦那位躲在渥太华寒冷办公室里、靠回忆和雪茄度日的前首相,还有巴黎那些逃到阿尔及尔、在地中海阳光下空谈‘自由’的所谓‘自由法国’分子,他们现在最害怕什么?”

汉斯·伯格少校略一思索,谨慎地回答道:“回陛下,依我看来,他们最害怕的,应该是被遗忘,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在欧洲本土的人民会逐渐接受新的现实,适应新的秩序,他们的抵抗口号会失去听众,最终和那些旧时代的尘埃一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无人问津。”

“说得对,但还不够深刻。”林晓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双手背在身后,望着窗外在秋风中微微摇曳的橡树。

“他们更害怕的,是真相被系统地揭露,是他们赖以维系的光环被无情剥落,是他们统治合法性的根基被从根本上动摇。他们现在依靠的,是物理上的距离和过去残存的、正在快速褪色的威望,那么,我们就用声音,用文字,用影像,跨越海洋,去敲碎他们这层脆弱的外壳。”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如鹰隼,直视着汉斯:“是时候发动一场针对所有流亡政府的、全面的、高强度的舆论战争了。”

“我们要让全世界,尤其是他们本国那些饱受战火摧残、渴望安定生活的人民看清楚,这些躲在万里之外安全角落里发号施令的人,不过是一群在关键时刻抛弃了祖国和人民的懦夫、失败者,他们的存在,除了给本国人民带来持续的动荡和外部干涉的借口,阻碍真正的和平与重建,毫无益处。”

汉斯立刻领会了皇帝的意图:“陛下是打算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日益扩大的广播网络和宣传机构,发动一场声波和纸面上的攻势?”

“不仅仅是广播和报纸,”林晓嘴角勾起一丝冷峻而自信的笑意,“传单、海报、电影新闻片、甚至私下流通的小册子……所有能用的媒介都要动员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无孔不入的宣传网络。戈培尔博士和他手下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不是一直渴望一个更大的舞台来施展他们的‘抱负’吗?现在,我就给他们这个舞台。”

“我们要系统性地、持续地、反复地揭露这些流亡政府的无能、内部的**与分裂、以及他们与某些外国势力紧密勾结,试图将欧洲重新拖入战争泥潭的‘险恶用心’。”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加拿大和北非的位置,具体指示道:“针对伦敦流亡政府,宣传重点要强调他们在战争中的一系列致命决策失误是如何导致大英帝国分崩离析的,以及他们现在如何完全依赖美国和加拿大的施舍才能维持门面。要给他们贴上‘寄人篱下的没落贵族’、‘仰人鼻息的流亡客’这样的标签。

“而对于那个所谓的‘自由法国’,则要全力淡化其‘自由’的华丽外衣,着力揭露其领导层中充斥着旧共和的遗老遗少和极端顽固的殖民主义者,指责他们为了个人权欲和虚幻的帝国旧梦,不惜将法兰西母亲拖入永无止境的内战深渊,阻碍在欧洲联盟框架下法德和解与法国真正复兴的历史进程。”

“陛下,如此猛烈的舆论攻势,可能会激起对方更强烈的反弹,甚至促使他们采取更极端的行动……”汉斯基于一贯的谨慎,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反弹?”林晓嗤笑一声,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不屑,“他们还能做什么?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向我们发射诅咒的电波吗?或者派几个间谍来搞破坏?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反弹。当他们被戳到痛处,破防到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反驳、辩解时,他们就已经落入了我们设定的战场,被迫在我们的节奏里跳舞。”

“汉斯,你要记住,舆论的高地,我们不主动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这不仅是为了打击那几个苟延残喘的流亡政权,更是为了巩固我们在欧洲大陆的统治根基,让那些内心还对他们抱有幻想、或者暗中期待他们卷土重来的人彻底死心。”

“同时,这也是做给华盛顿那些观望者看的,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支持这些历史的残渣余孽,是徒劳无功且缺乏政治智慧的。”

1918年9月25日,柏林广播电台大厦,一号播音室。

这里灯火通明,技术员在各就各位,神情专注。着名的帝国广播员,拥有着被宣传部长戈培尔盛赞为“德意志灵魂之声”的沃夫冈·里希特,正了正喉咙前昂贵的麦克风,调整了一下呼吸。

他面前摊开着由宣传部顶尖笔杆子精心撰写的广播稿。晚上八点整,面向全球的特别广播节目《欧洲之音》准时开始。

里希特那充满磁性、带着不容置疑权威语调的声音,通过电波,瞬间传向了四面八方:

“……今夜,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那些远离欧洲大陆,却依然自称代表欧洲古老国家的所谓‘流亡政府’,那些自称代表不列颠、代表法兰西的先生们,此刻正舒适地坐在渥太华温暖的壁炉旁,或是沐浴在阿尔及尔和煦的地中海阳光下,享受着异国的庇护与款待。”

“却对着他们饱经战火、渴望和平与秩序的故土,隔空指手画脚,发出不负责任的叫嚣与空洞的威胁。”

“我们不禁要问:当伦敦的市民仍在废墟中艰难地寻找食物和栖身之所,当巴黎的工人在帝国无私的帮助下,日夜不息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这些远在天边的‘流亡领袖’们,又为他们水深火热的人民做了什么实质性的贡献?除了不断乞求外国的武器和金钱,试图重新点燃那片他们亲手丢弃的土地上的战火,他们还能做什么?”

他的语调转为一种尖锐的讽刺: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那个所谓的‘自由法国’吧!剥开它那件‘自由’的华丽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它的领导层里,充斥着被历史车轮无情淘汰的保皇党遗老和顽固不化的殖民军官,他们怀念和渴望的是旧时代的特权与荣光,而非他们口中高喊的人民的自由。”

“他们口口声声为了法兰西,却将这个伟大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海外殖民地的战车上,不惜让法兰西母亲继续流血,只为满足少数人的野心与虚荣。这真的是自由吗?不!这不过是少数人野心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最后,他的声音变得高昂而充满力量,如同宣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帝国暨欧洲联盟,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新欧洲,我们向所有放下武器、拥抱理性与秩序的国家和人民伸出援手,提供帮助。”

“而对于那些执意活在过去、试图破坏新秩序、将欧洲再次拖入深渊的幽灵,我们只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回答:帝国的力量,足以扞卫我们亲手建立的和平!任何试图挑战这一点的行为,都将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这仅仅是开始,与此同时,帝国控制下的各大报纸,如影响力巨大的《人民观察家报》、《德意志总汇报》等,连篇累牍地刊登精心炮制的分析文章、辛辣的社论和极具侮辱性的讽刺漫画。

在一幅广为流传的漫画中,丘吉尔被描绘成一个肥胖、叼着巨大雪茄、不顾脚下堆积如山的士兵尸骨、只顾对着地图咆哮的战争狂人;而在另一幅漫画里,埃兰准将被画成一个躲在北非沙漠帐篷里、衣衫褴褛、对着一张破旧欧洲地图做白日梦的落魄军官,眼神空洞而迷茫,这些宣传品通过各种公开和秘密的渠道,向中立国乃至敌对国家渗透,试图影响全球舆论。

1918年9月28日,加拿大渥太华,一栋被临时征用作为英国流亡政府驻地的石砌建筑内。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坐在宽大的扶手椅里,房间里弥漫着浓重的雪茄烟雾,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柏林电台的德语广播,旁边一位年轻的译员低声而快速地翻译着。

听着那些尖锐刻薄、歪曲事实的指控,丘吉尔的脸色由红转青,手中的哈瓦那雪茄几乎被他粗壮的手指捏断。

“无耻!卑鄙的谎言!毒蛇般的嘶鸣!”他愤怒地低吼着,胸膛剧烈起伏,但在那愤怒的火焰之下,眼底深处却难以掩饰地闪过一丝深深的无力与挫败。

德国的舆论攻势精准狠辣,直接打在了他们最脆弱、最无法辩解的痛处远离本土,缺乏实际影响力与行动能力。

同日,北非阿尔及尔,自由法国总部所在地,一座充满摩尔风格的白色建筑内。

夏尔·埃兰准将同样收听了这段广播。与丘吉尔的暴怒不同,他显得相对平静,只是那紧握的、指节发白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汹涌的波澜。

“他们想从精神上打垮我们,瓦解我们的抵抗意志,”他对身边几位核心幕僚说,声音低沉而坚定,“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这一切诽谤最有力的反驳。我们必须加快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用我们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点燃的希望之火,来回应柏林这些恶毒的噪音!”

然而,尽管流亡领袖们试图振作,德国的宣传也并非全无效果。在一些重要的中立国,如瑞士、瑞典,甚至在英国本土和法国的部分海外殖民地,一些民众和政治观察家开始对这些流亡政府的实际作用、代表性和未来前景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与讨论。

就在对西方流亡政府的舆论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林晓的战略目光再次投向了东方。

那片广袤无垠、资源丰富却局势未定的俄罗斯土地,始终是他庞大战略棋盘上一个至关重要、且充满变量的区域。

那个在德国刺刀和外交手腕共同支持下,于1917年10月20日在莫斯科圣母安息大教堂加冕的“全俄沙皇”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是帝国在东线最重要的战略棋子,也是遏制潜在威胁、攫取利益的关键。

1918年10月2日,柏林无忧宫,地下一层的秘密电报通讯中心。

一份来自莫斯科的加密长文电报,经过数道严格的解码程序,被直接呈送到了林晓的办公桌上。

发电人是帝国驻莫斯科全权军事顾问团团长,经验丰富的冯·德·戈尔茨将军,电报内容详尽,汇报了基里尔沙皇政权目前的统治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沙皇本人一个日益强烈、近乎迫切的战略诉求。

林晓坐在壁炉旁的软椅上,就着跳跃的炉火光芒,仔细阅读着电文,戈尔茨将军报告称,基里尔政权在德国持续不断的大力军事和经济援助下,已经基本控制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核心区域,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

政权架构初步稳定,组建了一个以保皇党贵族、部分前沙俄官僚和少数右翼社会革命党人为主的、看似联合实则由保皇派主导的政府,并开始以旧俄军军官和忠诚的哥萨克部队为核心,重建一支被称为“帝国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新军队。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国民经济因连年战争和革命濒临崩溃,农村地区匪患横行,行政效率低下。

而最致命的威胁,来自于东面的布尔什维克虽然在1918年初的系列战役中遭受重创,主力西进受阻,但其残余力量在托洛茨基、布琼尼等人的领导下,有序地撤退至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乃至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他们依托广袤的战略纵深、部分尚未被摧毁的工业基地以及某些外国势力的暗中援助,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和重组。

尤其是在远东,红军游击队和分散的地方苏维埃政权仍然活跃,他们不断袭击交通线,严重威胁着连接俄国东西部的生命线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也阻碍了基里尔政权彻底统一俄国、并完全兑现其对德国承诺的战略目标。

电文的最后部分,是戈尔茨将军以凝重语气转达的基里尔沙皇的迫切请求:“沙皇陛下及其军事内阁坚信,必须趁红军在远东立足未稳、内部派系纷争加剧、且日本直接干预的威胁尚未变成现实之际,发动一场决定性的东征战役,以期彻底铲除布尔什维克余孽,光复罗曼诺夫王朝的全部疆土。”

“他恳请皇帝陛下您,能够基于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友谊,全力支持并援助这次伟大的、关乎俄罗斯命运的圣战。”

林晓放下电文,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支持基里尔政权东进,从战略上看,符合帝国的长远利益。

一个统一、稳定、且在经济和军事上高度依赖德国的俄罗斯,将成为帝国可靠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东方战略屏障,并能有效牵制乃至抵消日本在远东的扩张野心。

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持续的投入需要提供更多的军事顾问、更多的武器装备、乃至在关键时刻,可能需要直接出动部分德军精锐部队进行战术支援,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基里尔政权在实力逐渐壮大后,可能产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离心倾向。

权衡利弊之后,林晓做出了决断。他按响了呼叫铃,汉斯·伯格少校应声而入。

“汉斯,立即通知总参谋部、外交部和东方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一小时后在蓝色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

林晓语速很快,显示了他思维的清晰和果断,“另外,以我的名义,给莫斯科的戈尔茨将军回电:帝国原则上同意沙皇陛下的东进计划构想。”

“帝国将依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军事顾问、装备及后勤支持。请沙皇陛下责成其总参谋部,尽快提交一份详尽的作战方案草案及具体的所需援助清单。”

“同时,以私人建议的口吻提醒他,此次军事行动需注意与帝国在远东的整体利益相协调,尤其要密切关注并有效应对日本方面可能的动向和干预。”

1918年10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乌斯宾斯基大教堂。

庄严肃穆的东正教仪式正在这里举行。空气中弥漫着**的气息,数百支蜡烛将穹顶下的圣像壁画映照得金碧辉煌。

刚刚年过五十、头顶已显稀疏的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沙皇,身披沉重的、缀满宝石的皇袍,在摇曳的烛光和僧侣们悠长低回的圣歌吟唱中,虔诚地跪在圣像前。

他的面容带着一丝长期操劳的疲惫,但深陷的眼窝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那是对光复罗曼诺夫王朝全部疆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俄**君主”的强烈渴望,也是对彻底消灭布尔什维克“异端”的宗教般热忱。

冗长的祈祷仪式结束后,在克里姆林宫沙皇的私人军事会议厅内,气氛陡然从宗教的虔诚转变为战争的务实与紧张。

厚重的橡木桌上铺着昂贵的丝绒桌布,上面摆放着银质茶饮和精致茶点,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墙上那幅巨大的远东地区军事地图上。

地图上,蓝色的箭头代表忠于沙皇的部队,红色的区域和箭头则标示着红军残余势力的分布和主要活动方向,几条粗黑的线代表着至关重要的西伯利亚铁路。

沙皇基里尔坐在长桌的主位,他的两边分别坐着他的军事内阁主要成员,大多是一些神情严肃、留着大胡子的旧俄将军,以及以冯·德·戈尔茨将军为首的、穿着笔挺德军制服、神情冷峻的德**事顾问团。

“诸位,”基里尔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祈祷而略显沙哑,但却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上帝庇佑着俄罗斯,而我们的朋友,伟大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陛下,也站在我们这一边。”

“然而,布尔什维克的瘟疫尚未完全肃清,他们在东方广袤的土地上苟延残喘,如同病毒般玷污着神圣的俄罗斯母亲。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集结我们的力量,给予他们最后一击,彻底净化我们的国土了!”

他将目光投向坐在他右手边的戈尔茨将军,语气中带着询问与期待:“将军阁下,帝国皇帝陛下的支持,是我们发起这场圣战信心的基石,不知关于详细的作战方案和贵国承诺的援助事宜,帝国总参谋部是否有进一步的指示?”

戈尔茨将军微微颔首,用流利而略带普鲁士口音的俄语回答,声音清晰而冷静:“沙皇陛下,威廉二世皇帝陛下已经审阅了初步报告,并原则上批准了您的东进计划。根据我帝国总参谋部的初步评估认为,此次远东战役的核心关键在于快速的机动能力、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对关键交通线的控制。”

“我们建议,主力部队应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分阶段、跳跃式东进,建立稳固的兵站和补给点,逐步压缩和分割红军控制区。”

“同时,有必要组建一支强大的、高度机械化的快速纵队,并辅以传统的哥萨克骑兵部队,用于侧翼迂回、纵深突击以及清剿铁路沿线的游击队。”

他顿了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具体说道:“基于此,德意志帝国将立即向贵国‘帝国俄罗斯武装力量’提供以下首批援助:

包括三个整编师建制的、经过我军后勤部门彻底翻新和维护的77毫米野战炮和mG08重机枪;

五十万支毛瑟98式步枪及配套的足量弹药;五百辆法制缴获或德制二手卡车,以显着改善贵军的战略机动与后勤运输能力;

以及,派遣一个由一百五十名经验丰富的德军校级和尉级军官组成的战术指导与联络团,随同贵军主力部队一起行动,提供战场指挥、训练和通讯协调支持。

此外,帝国空军将派遣两个中队的‘金雕’战斗机和‘天鸢’重型轰炸机,部署于前线机场,为贵军提供至关重要的空中侦察、战场遮断和对地火力支援。”

这些援助清单,虽然并非德军一线部队正在换装的最新式装备,但对于严重缺乏重武器、机动车辆和现代战术指挥体系的沙俄军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能极大提升其战斗力。

基里尔沙皇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感激神色,他几乎是舒了一口气:“太好了!请代我向伟大的威廉二世皇帝陛下转达最诚挚的谢意!德意志帝国的慷慨援助,将极大地增强我们胜利的把握,加速神圣俄罗斯的光复!”

他随即转向坐在长桌另一侧的一位面容冷峻、穿着旧俄海军上将服的中年男子,“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海军上将!”

高尔察克应声而起,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西伯利亚的寒风:“陛下!请您吩咐!”他是在德国方面认可和推动下,从远东复杂局势中被召回并委以重任的旧俄名将,此刻被正式任命为此次东征战役的总司令。

“我正式任命你为东方战线最高司令官,全权负责此次东征战役的一切规划与指挥!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将军、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将作为你的副手,协助你指挥陆军和哥萨克部队!我要求你,整合所有忠于沙皇、忠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主力部队的集结、装备配发和基本的战前协同训练!时间不等人,远东的局势瞬息万变!”

“遵命,陛下!为了上帝,为了沙皇,为了神圣俄罗斯!我必将竭尽全力,荡平赤匪,光复河山!”高尔察克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坚定有力,眼中闪烁着好战与使命感交织的光芒。

会议结束后,整个莫斯科及其控制区仿佛一架被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着运转起来。

巴巴罗萨 启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