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103章 “天鸢”展翅飞翔

帝国再临:我的1915 第103章 “天鸢”展翅飞翔

作者:爱吃笨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7

巴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柏林无忧宫的书房里,林晓的思绪却已经飞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摊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欧洲地图,还有一份份关于北美工业潜力、日本在华夏大地和西伯利亚的蠢蠢欲动、以及远东苏俄传播革命的情报简报。

他深知,仅仅依靠陆军的钢铁洪流和现有的战术空军,无法确保帝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全球性博弈中占据绝对优势。他需要一把能够跨越海洋、直接打击敌人心脏地带的“战略铁锤”。

“汉斯,”林晓放下手中的一份关于美国海军扩建计划的报告,对侍立一旁的副官说道。

“通知施佩尔部长,还有‘天鸢’项目的总负责人,赫尔·施耐德博士,我要立刻见他们。”

“是,陛下!”汉斯·伯格上尉立刻领命而去。

不到一个小时,帝**备与弹药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和一位看起来有些拘谨、戴着厚厚眼镜、穿着沾了些许油污的白色实验服的中年人,出现在了皇帝的书房里。

这位中年人就是赫尔·施耐德博士,帝国航空研究院的顶尖专家,被皇帝亲自点将,负责那个在许多人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天鸢”远程战略轰炸机项目。

“陛下。”两人恭敬地行礼。

林晓没有过多寒暄,目光直接投向施耐德博士:“博士,放松点,我又不可能送你去东线,告诉我,‘天鸢’怎么样了?我上次看到的还只是一堆令人头疼的图纸和你们没完没了的要求拨款报告。”

施耐德博士推了推眼镜,脸上瞬间焕发出一种属于科学家和技术狂人的光彩,之前的拘谨一扫而空:“陛下!‘天鸢’,它……它已经不再是图纸了!V1号原型机,三天前已经在佩内明德的秘密试验场完成了总装!我们……我们甚至已经进行了几次低速滑行测试!”

“哦?”林晓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兴趣和期待,这比他预想的要快。

“仔细说说,遇到了哪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有,它真的能达到我当初提出的那些……嗯,‘奇思妙想’吗?”

施耐德博士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语速快得像连珠炮:“问题?陛下,问题太多了!您提出的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对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要求极高,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建立新的生产线!”

“四台戴姆勒-奔驰db 601液冷发动机的协调和散热,尤其是内侧发动机的布局,让我们掉了不少头发!还有那个巨大的、内部弹舱的设计,以及为了达到1200公里航程而必须的庞大燃油携带量……这些都让机体的结构强度和重量控制成为了噩梦!”

他顿了顿,脸上却带着征服难题后的自豪:“但是,陛下,我们做到了!通过使用最新研发的高强度铝合金,以及重新设计的翼梁和桁架结构,我们解决了强度问题。发动机的协调通过改进的联动控制系统得以实现。”

“至于航程,我们优化了气动外形,采用了陛下您提到的‘层流翼型’概念(坑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林晓只是模糊地提过),并且尽可能减轻了每一克不必要的重量!根据我们的计算,V1号机在携带2吨炸弹的情况下,航程完全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1200公里!”

林晓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这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他“先知”般的指引和帝国不计成本的投入。

“那么,试飞呢?什么时候可以进行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飞行?”

“就在明天,陛下!”施耐德博士激动地说,“如果天气允许,首席试飞员,冯·格莱姆上尉,将驾驶V1原型机进行首飞!我们……我们恳请陛下能够亲临现场指导!”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是兴奋,也夹杂着对未知风险的担忧,毕竟,这种尺寸和概念的飞机,在全世界都是头一遭。

林晓几乎没有犹豫:“当然!我会亲自去。汉斯,安排行程,明天一早出发去佩内明德。施佩尔部长,你也一起。”

“是,陛下!”施佩尔和汉斯同时应道。施佩尔脸上也带着欣慰,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终于要见到成果了,这无疑将是他掌管军备生产以来的又一笔亮眼政绩。

佩内明德,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乌瑟多姆岛上的秘密航空试验中心,在1918年7月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迎来了它至高无上的主人。

试验场的跑道经过了特别的加长和加固,周围戒备森严。

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林晓皇帝、施佩尔部长、汉斯上尉,以及一群神情紧张又兴奋的工程师和地勤人员,正翘首以盼。

跑道的尽头,一架庞然大物正静静地停放着,在晨曦的微光中展露出它那极具未来感的轮廓。这就是“天鸢”V1原型机。

即使早有心理准备,当林晓亲眼看到这架飞机时,内心依然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它太大了!又长又大!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修长的机身泛着金属的冷冽光泽,巨大的单翼展弦比很高,四台db 601发动机短舱对称地安装在机翼上,巨大的三叶螺旋桨静止不动。

机身中部是透明的投弹手舱和驾驶舱,尾部是高大的双垂尾,与其说是一架飞机,不如说是一艘准备远航的空中战舰。

它与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双翼、木布结构的飞机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真是个……美丽的怪物。”林晓忍不住低声赞叹。汉斯在一旁默默点头,眼中也充满了惊奇。

施耐德博士在一旁激动地介绍着:“陛下,您看,机长22.8米,翼展34米!空重就接近11吨!最大起飞重量预计能达到18吨!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飞机!”

这时,一名穿着皮质飞行夹克、神情坚毅的年轻飞行员在机械师的陪同下走了过来,向皇帝敬礼:“陛下!试飞员,冯·格莱姆上尉,准备完毕,请求登机!”

林晓看着这位勇敢的飞行员,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上尉,帝国的未来,有一部分就系于你的操控杆上了。不要勉强,安全第一。我相信你和施耐德博士的团队。”

“遵命,陛下!为了帝国!”格莱姆上尉眼中闪过激动和决然,再次敬礼,转身大步走向那架钢铁巨鸟。

地勤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为发动机启动做准备,随着启动马达的嘶吼声,四台db 601发动机依次喷出黑烟,然后逐渐转变为平稳的轰鸣。

巨大的螺旋桨开始旋转,越来越快,最终化作四片模糊的光盘,卷起跑道上的尘土和草屑。

观礼台上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无线电里传来格莱姆上尉冷静的声音:“塔台,V1请求滑行。”

“允许滑行,祝你好运,上尉。”

庞大的“天鸢”开始缓缓移动,沿着跑道向前滑行。它的速度逐渐加快,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林晓握紧了拳头,内心远不如表面那么平静,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飞机试飞,更是对他改变历史进程能力的一次关键检验。

“速度80……90……100……抬前轮!”格莱姆的声音再次响起。

只见“天鸢”的前轮缓缓离开了地面,紧接着,整个庞大的机身,仿佛有些不情愿地,但终究是稳稳地脱离了跑道的束缚,冲向了蔚蓝的天空!

观礼台上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工程师们相互拥抱,施耐德博士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用袖子擦着眼镜。

林晓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接过汉斯递来的望远镜,紧紧地追踪着空中那个越来越小的身影。

“天鸢”在空中平稳地飞行着,进行着基本的转弯、爬升和下降测试。它的飞行姿态看起来相当稳定,发动机工作正常。

大约飞行了四十分钟后,“天鸢”开始对准跑道,准备降落。

这是一个更加危险的阶段。巨大的机身和重量,对起落架和飞行员的操控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天鸢”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主起落架率先触地,激起一阵青烟,随后前轮也稳稳落下,减速板升起,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后,终于安全地停了下来。

成功了!“天鸢”的首飞圆满成功!

当格莱姆上尉从舷梯上走下时,迎接他的是英雄般的欢呼。林晓亲自走上前,与他握手:“干得漂亮,上尉!你是帝国的骄傲!”

随后,林晓转向施耐德博士和他的团队:“先生们,你们创造了历史!从现在起,战争的形态,将被改写!帝国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勋!”

试飞成功的兴奋过后,在试验场的保密会议室内,林晓主持了一场关于“天鸢”未来发展和应用的绝密会议。

与会者除了施耐德博士、施佩尔和汉斯,还有几名被紧急召来的总参谋部高级军官和海军代表。

“先生们,”林晓开门见山,“‘天鸢’的成功,意味着帝国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工具。它不仅仅是一架轰炸机,更是我们投射力量、威慑潜在敌人的长臂,现在,我们来谈谈,这只‘苍穹之影’该如何利用。”

他首先看向施耐德:“博士,首飞成功只是第一步。我需要你们立刻开始V2、V3号原型机的制造,并着手组建第一个‘天鸢’试验作战联队。同时,改进工作不能停,我需要它的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并且具备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达到2000公里航程,载弹量提升到4吨!”

施耐德博士立刻记录,虽然感到压力巨大,但更多的是被委以重任的激动:“是,陛下!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接着,林晓的目光扫过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对于总参谋部而言,‘天鸢’将赋予我们全新的战略选择。它的首要假想敌,并非欧洲大陆上的残敌。”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前,拿起指示棒。

“第一,西向,跨越大西洋。”指示棒点在美国东海岸,“虽然目前航程还不够,但这是未来的方向,我们要让美国人知道,他们那片所谓的‘安全绿洲’,并非遥不可及。‘天鸢’的存在,将是未来我们与华盛顿谈判时,最有力的筹码之一。”

“第二,东向,威慑苏俄控制区,”指示棒划过广袤的俄罗斯平原,指向莫斯科、乌拉尔工业区。

“如果托洛茨基或者斯大林未来最终统一了俄国,并且对我们抱有敌意,‘天鸢’可以深入其战略纵深,摧毁其重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使其庞大的陆军失去支撑。”

“第三,也是近期最现实的应用,”指示棒移向了英伦三岛,“对英国势力的清算。”

“虽然海军和我们的‘狼群’潜艇已经限制了其活动,但‘天鸢’可以从法国北部或低地国家的基地起飞,直接轰炸其位于苏格兰的残余海军基地、造船厂和工业中心,彻底断绝他们抵制德国的念想,加速其加入欧盟的想法。”

军官们听着皇帝的阐述,眼神越来越亮,他们原本只将“天鸢”视为一种威力更大的战术轰炸机,但皇帝却将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直接关联于帝国未来的全球布局。

林晓最后看向海军代表:“海军也需要思考,未来是否需要能够搭载‘天鸢’或者其衍生型号的、更大型的航空母舰,将我们的战略打击半径,延伸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海军代表显然被这个更宏大的构想震撼了,连忙记录并表示会深入研究。

“具体的作战计划和目标清单,由总参谋部联合航空兵司令部,根据‘天鸢’的性能参数和后续改进情况,尽快制定出来。”

林晓最后命令道,“记住,‘天鸢’是我们最锋利的战略之剑,非到关键时刻,不得轻易示人,一旦出鞘,必要石破天惊!”

就在“天鸢”首飞成功不到两周,经过紧张的测试和短暂的适应性训练,第一个装备了区区三架“天鸢”V1型轰炸机的试验中队,被秘密部署到了刚刚被德军完全控制的法国北部加来地区的一个前线机场。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并非投掷炸弹,而是执行一项特殊的心理战和战略威慑任务——对英国本土进行夜间传单投撒,即所谓的“纸片轰炸”。

林晓亲自批准了这次行动。目的有三:一是测试“天鸢”在实战环境下的远程导航和夜间飞行能力;

二是向困守孤岛的英国政府和民众展示帝国空军前所未有的远程打击能力,施加心理压力;

三是为后续真正的轰炸行动积累经验。

1918年8月6日,月色朦胧。三架庞大的“天鸢”轰炸机,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加来机场悄然升空。

它们没有携带炸弹,弹舱里装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

这些传单用英文写着敦促英国民众放弃对德国的抵制、要求政府与帝国谈判欧盟的事,并配上了“天鸢”投弹的想象图,极具威慑力。

飞行编队在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野狼”侦察机的粗略引导下,依靠初步的无线电导航和飞行员的天文导航,成功地飞越了英吉利海峡。

几个小时后,在苏格兰爱丁堡、格拉斯哥以及英格兰北部一些工业城市的上空,数百万张传单如同雪片般飘落。

当英国民众在清晨发现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不速之客”时,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和震动。

英国政府更是震惊万分,他们意识到,德国人不仅拥有了远程轰炸机,而且已经能够轻易地将它飞到英国本土上空!这意味着,之前依赖海峡天险所带来的安全感,已经荡然无存!

这次成功的“纸片轰炸”,虽然未造成任何物质损失,但其心理冲击和战略威慑效果,甚至超过了一次小规模的传统轰炸。

它向伦敦和渥太华的流亡政府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德意志帝国的铁拳,已经可以隔海直接砸到他们的头顶。

“纸片轰炸”的成功报告和英国方面惊恐的反应,很快摆在了林晓的案头。

同时,总参谋部也提交了基于“天鸢”初步性能制定的几套后续作战方案,包括对英国残余海军基地的试探性轰炸,以及对苏俄控制区铁路枢纽的远程打击可行性研究。

在无忧宫的战略地图室,林晓再次召集了他的核心幕僚。

地图上,代表“天鸢”作战半径的圆圈,已经覆盖了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北部以及俄罗斯伪沙皇国的欧洲部分。

“先生们,‘天鸢’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林晓的声音在室内回荡,“现在,我们需要决定,这只刚刚振翅的雄鹰,第一个真正的猎物,应该是谁?”

是继续对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其加入欧洲联盟,彻底解决西线的后顾之忧?

还是将矛头指向东方,趁苏俄没起来之前,对其脆弱的工业和交通体系进行战略瘫痪,阻止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红色巨人的崛起?

或是南下,震慑地中海,警告意大利各分裂政府不要有非分之想,巩固帝国在南欧的势力范围?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战略方向和潜在的风险。

林晓的目光在地图上几个关键点之间游移,最终,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一个地方。

“或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更能彰显帝国力量、同时测试‘天鸢’极限的目标……比如....小岛?”

他的话语意味深长,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帝国战略轰炸的时代,即将以雷霆万钧之势,正式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