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核心塔的内部,没有想象中的昏暗压抑,反而被一层如水般柔和的灵晶光芒笼罩 —— 那光芒并非来自单一光源,而是从塔顶悬浮的多面体灵晶核心中层层漫溢,顺着塔壁的纹路流淌,在青石板地面映出细碎的星点,像把整片星空搬进了塔内。仰头望去,那枚直径足有三丈的灵晶核心通体剔透,内部缠绕着淡金色的符文流,这些符文不是静止的刻痕,而是像活的数据流般循环游走:时而聚成咬合的木质齿轮轨迹,齿牙间还能看到灵能传动的微光;时而散作双螺旋的轮廓,与程明怀中《造人图录》扉页的图谱严丝合缝地呼应,连螺旋间隙的交联符号都分毫不差。塔壁两侧,整齐排列着三十六根刻满凹槽的青铜柱,柱身泛着氧化后的暗绿色,凹槽内嵌着细如发丝的灵晶导线,将柱子与中央的灵晶核心连接成网。每根青铜柱前都立着一座黑檀木机关台,台上的铜制指针随着灵晶核心的光芒缓慢转动,“嘀嗒嘀嗒” 的声响在空旷的塔内回荡,既像古老座钟在计数时光,又像某种精密仪器在运算公式。
“这就是‘天志’算法的载体,墨家世代守护的核心。” 一个苍老却有力的声音从塔深处的阴影中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墨色锦袍的老者缓步走出 —— 锦袍领口绣着与灵晶核心同源的金色符文,袖口磨损处露出内层的粗布,腰间系着一枚巴掌大的青铜令牌,令牌正面 “非攻” 二字被摩挲得发亮,背面刻着极小的齿轮纹路。老者身形消瘦,头发与胡须皆已雪白,却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唯有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像盛着灵晶的光芒。他身后跟着两个通体由千年灵木与青铜齿轮构成的机关侍者,侍者关节处的齿轮转动时没有丝毫杂音,手中托盘上分别放着一卷泛黄的帛书和一盏冒着热气的灵茶,显然是早已备好。“老夫墨渊,墨家现任巨子。” 老者走到灵晶核心下站定,抬手时,袖口的符文与核心光芒产生共鸣,在他掌心凝成一个微型的机关城模型。
墨渊抬手轻挥,掌心的模型化作一道符文投影,悬浮在众人面前 —— 投影中,上古时期的修士们围着一个与 “天志” 相似的灵晶核心,他们身着兽皮与麻布缝制的衣物,手中握着刻有符文的木简,正将灵脉数据逐一记录在简上。核心旁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 “女娲氏柒号场辅助系统?天志” 的字样,石碑下方还堆放着类似星核碎屑的暗金色矿石。“三千年了,从女娲文明撤离地面,到墨家举族迁入机关城,我们守护的从不是金银法宝,而是这份能维系生灵与灵脉平衡的算法传承。” 墨渊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程明手中紧握的《造人图录》上,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你们为‘灵根基因稳定之法’而来,对吗?‘天志’本就是女娲文明为监测柒号实验场灵脉、优化生灵基因所创的辅助算法,它记录着完整的灵根基因兼容参数。而我们墨家,便是当年女娲文明留在地面的‘观察者后代’,负责守护‘天志’,记录七州灵脉的每一次变迁,等待真正能理解这份传承的格物学者出现。”
程明的心脏猛地一跳,指尖因激动而微微发麻。他快步走到最近的一座机关台前,小心翼翼地将指尖贴在台面上的凹槽处 —— 灵脉刚一接触,凹槽内的灵晶导线瞬间亮起,与他体内的灵脉产生强烈共鸣。下一秒,机关台上方的虚空浮现出一块半透明的光屏,光屏上飞速刷新着一行行金色的数据:“柒号场灵根基因稳定参数:兼容性阈值≥0.87(低于此值将触发排斥反应),交联剂核心成分为‘星核碎屑(纯度≥92%) 分形灵脉提取物(需来自自然觉醒的分形灵核)’,基因片段嵌入角度需符合黄金分割比(0.618±0.002),稳定周期每百年需补充一次灵脉共鸣……” 这些数据与他此前通过患者基因测序推测出的 “基因粘合剂” 猜想完全吻合,甚至连数据末尾标注的 “分形灵脉提取物共振值:4.8 赫兹”,都与洛清羽体内分形灵核的波动频率丝毫不差。程明盯着光屏上的字,脑海中瞬间闪过那些皮肤树皮化的修士痛苦的模样,闪过洛清羽躺在静室中昏迷的脸庞,眼眶不由自主地发热。
“可‘天志’的运算能力,自三百年前就开始衰退了。” 墨渊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遗憾,他走到一根青铜柱前,指尖划过柱身的凹槽,“算法中的能源管理模块,仍沿用上古的‘星力转化法’,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能源转化率不足 63%,损耗高达 37%;自动化控制模块也只能应对机关城内部简单的齿轮传动与灵脉调节,无法解析你们现代灵网的复杂数据 —— 若不是你们用拓扑学破解了无尽回廊的莫比乌斯环结构,用流体力学算出弱水护城河的低压区规律,‘天志’甚至无法识别你们是懂格物之理的同道,只会启动最高级别的防御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