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格物科举的考场,设在灵脉院旁的旧赵家演武场。清晨的雾还未散尽,演武场四周就已挤满了观礼的百姓,他们踮着脚,望向场中整齐排列的考位 —— 每个考位前都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放着算筹、量角器、灵能检测仪,还有一本摊开的《灵气力学三讲》,这是青州首届格物科举的 “入场券”,也是凡人通往 “科修士” 的第一道门。
“快看,那是李墨!无灵根还敢来考科举,真有勇气!” 人群中有人指着考位区的一个年轻书生。李墨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手里攥着一支自制的竹笔,笔杆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 —— 这是他根据教材里的 “长度测量法” 做的工具,能精准到分毫。他没有灵根,从小靠帮人抄书糊口,灵根普查时被判定 “无任何隐性灵根基因”,却凭着对格物知识的痴迷,硬是啃完了《灵气力学三讲》,还自己推导了抛物线轨迹的延伸公式。
“无灵根怎么了?程圣师说过,科修士靠的是知识,不是灵根!” 旁边的老农张老汉反驳道,他手里还拿着李墨帮他算的灵田收成表,“李书生帮我算过,按抛物线原理修水渠,能多浇两亩地,比有灵根的修士还管用!”
辰时一到,程明身着素色长衫,走上考场中央的高台。他手里拿着一卷明黄色的科举章程,声音透过灵能扩音器传遍全场:“青州首届格物科举,以‘实用’为要,分三场考核 —— 第一场考算学与灵气原理,第二场考灵具操作,第三场考战术推演。凡通过者,授予‘格物进士’称号,纳入青州科修士体系,可参与灵脉管理、灵具研发,甚至领兵守卫州境!”
考生们瞬间挺直了腰板。李墨深吸一口气,翻开桌上的试卷 —— 第一题就是 “弩车发射时,若风速为每刻三丈,目标距离百丈,需调整多少角度才能命中?”,这正是他钻研了半个月的抛物线应用题。他快速取出量角器,在草稿纸上画出轨迹图,算筹在手中翻飞,很快就得出答案:“仰角三十一度,左偏两度,抵消风速影响。”
三场考核持续了三天。第一场考理论,李墨因对抛物线、杠杆原理的熟练掌握,拿到全场最高分;第二场考灵具操作,他操控改良后的微型弩车,三箭全中百丈外的靶心,连负责监考的王铁山都忍不住点头:“这准头,比有灵根的修士还稳!”;第三场考战术推演,他设计的 “抛物线覆盖战术”—— 用多台弩车按不同角度发射,形成火力网,更是被程明评为 “最优方案”。
放榜那天,演武场的公告栏前挤爆了。当李墨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 “格物进士” 榜首时,激动得手都在抖 —— 他从小因无灵根被人嘲笑 “一辈子只能抄书”,如今却成了青州首批科修士的领头人。百姓们围着他欢呼,有的递灵米饼,有的送布帛,连之前嘲笑过他的人,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李进士!以后你就是咱们无灵根凡人的榜样了!” 张老汉拉着李墨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李墨刚想说话,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破空声 —— 三柄飞剑从天而降,落在演武场中央,为首的修士身着赵家服饰,正是柳苍澜派来的筑基修士赵峰。他看着公告栏上的 “格物进士” 名单,嘴角露出嘲讽的笑:“一群靠死读书的凡夫俗子,也敢称‘修士’?今天就让你们知道,没有灵根,再懂些歪门邪道,也不是真正修士的对手!”
说着,赵峰催动灵力,手中的飞剑发出淡红色的灵光,指向李墨:“你就是榜首?听说你无灵根还敢操控弩车?我倒要看看,你那点破知识,能不能挡住我的飞剑!”
百姓们瞬间慌了,纷纷后退。王铁山刚想上前,却被李墨拦住:“王大哥,让我来。” 他走到演武场旁的弩车边 —— 那是科举时用的改良弩车,加装了根据抛物线原理设计的瞄准器。李墨深吸一口气,快速检查弩车的部件,然后取出量角器,测量风速(他提前在演武场四周放了测风旗,此刻旗角偏右,风速约每刻两丈),又估算赵峰的距离(约八十丈)。
“赵修士,你说知识没用?那咱们就试试。” 李墨的声音冷静得可怕,他调整弩车仰角至二十八度,又将瞄准器右偏一度,然后按下发射按钮 —— 弩箭带着破空声飞出,轨迹完美契合他计算的抛物线,直奔赵峰的飞剑!
“叮!” 一声脆响,弩箭精准撞在飞剑的灵力薄弱处,飞剑瞬间失去控制,“哐当” 掉在地上。赵峰愣住了,他不敢相信,一个无灵根的书生,竟能用弩车击落他的飞剑!他恼羞成怒,催动第二柄飞剑,这次速度更快,角度更刁钻,想打李墨个措手不及。
李墨却早有准备。他根据第一箭的反馈,快速调整参数 —— 风速不变,距离缩短至七十丈,仰角调整为二十六度,同时在弩箭上加装了一枚灵晶碎片(科举时剩下的废料,能增强穿透力)。再次按下按钮,弩箭带着淡蓝色的灵光飞出,这次不仅击落了飞剑,还擦着赵峰的灵甲飞过,在他的肩膀上划开一道口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