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役房的夜总是来得格外早。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西山背后,程明就用破布堵住了窗棂的缝隙,只留下一盏油灯在角落里散发着微弱的光。案几上摊着一张拼接起来的麻布,这是他用三天的口粮从缝补房换来的,足够宽大,能容纳下他心中那个大胆的构想。
“开始吧。” 程明深吸一口气,从怀里摸出那截烧焦的木炭。指尖悬在麻布上空,他却迟迟没有落下 —— 这个举动,或许会彻底改写修真界对灵根的认知,责任重大得让他指尖微颤。
量子神识在脑海中展开,无数光谱数据像繁星般闪烁。他闭上眼,将这些数据按照活跃度重新排序:最活跃的是火灵根,其次是金灵根,然后是木灵根、水灵根,最稳定的是土灵根。这个顺序与地球元素周期表中 “金属活动性顺序” 有着惊人的相似,仿佛冥冥中自有规律。
“第一行,就放最基础的五行灵根。” 程明终于落笔,在麻布左上角写下 “火” 字。
他没有按照传统的 “金木水火土” 排序,而是根据灵气活跃度(他在心里称之为 “灵气序数”)排列:火(1)、金(2)、木(3)、水(4)、土(5)。每个字的下方都标注着对应的光谱峰值和特征:
火(1):650nm,活跃,能量衰减快,类似碱金属;
金(2):620nm,较活跃,能量集中,类似过渡金属;
木(3):550nm,中等活性,成键能力强,类似碳族元素;
水(4):480nm,低活性,稳定性好,类似卤族元素;
土(5):580nm,惰性,能量持久,类似稀有气体。
写完这一行,程明的额头已经渗出细汗。油灯的光晕在字迹上跳动,这些简单的符号仿佛活了过来,在麻布上形成一个微型的能量循环 —— 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土,土生火,完美契合他之前推导的 “化学键成键规律”。
“接下来是变种灵根。” 程明的目光变得更加专注。
这几天他特意接触了一些拥有 “变异灵根” 的修士:外门有个弟子是 “雷灵根”,其光谱峰值与火灵根接近,却带着更强的振动频率;丹房有个药农是 “冰灵根”,本质是水灵根的低温变种,光谱峰值向短波方向偏移了 20nm;甚至还有个看守仓库的老杂役,拥有罕见的 “风灵根”,光谱呈现出独特的双峰结构,像是金与水的混合体。
“雷灵根,活跃度 1.5,介于火与金之间。” 程明在火与金的下方添上 “雷” 字,用斜线连接,“应是火灵根的激发态,类似元素的同位素。”
“冰灵根,活跃度 3.8,接近水却更稳定。” 他在水灵根下方写下 “冰”,标注 “水分子的固态形式,能量结构更致密”。
最让他兴奋的是风灵根。老杂役的灵根光谱在 500nm 和 600nm 处各有一个峰,恰好对应金与水的特征区间。程明在金与水的中间位置画上一个旋转的符号代表风,旁边注释:“金生水的过渡态,兼具两者的成键特征。”
随着符号一个个落下,麻布上的图表逐渐成形。程明没有遵循传统的方格排列,而是采用了螺旋状的结构 —— 中心是最活跃的火灵根,向外依次是金、木、水、土,变种灵根则分布在母本灵根的周围,像行星的卫星。
“这才是正确的形态。” 程明看着这个螺旋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地球的元素周期表是二维表格,却蕴含着电子层分布的三维结构;灵根的排列也不该是死板的五行,而应是动态的能量循环,变种灵根就是不同能量态之间的过渡。
他突然想起洛清羽曾提过的 “双灵根修士”。这类修士往往被视为异类,两种灵根相互冲突,修炼速度反而不如单灵根。但在程明的图表上,双灵根的位置恰好对应元素周期表中的 “合金”—— 只要找到合适的 “配比”,就能发挥出 1 1>2 的效果。
“比如金与土的双灵根……” 程明在金与土之间画了个连接符,“金的锐利加上土的稳定,应该能形成类似‘陶瓷合金’的结构,兼顾硬度与韧性。”
这个发现让他连夜修改图表,在每个灵根之间添加了可能的 “合金区间”。当最后一笔落下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整个图表像一幅复杂的星图,五行灵根是明亮的主星,变种灵根是环绕的行星,而合金区间则是连接星辰的引力线。
程明后退半步,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图表的右下角,他用小字写下了核心观点:“灵根者,灵气元素之排列组合也。若无优劣,唯适其用。”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困住无数修士的枷锁。火灵根虽活跃,却难以持久;土灵根虽缓慢,却稳如泰山;变种灵根看似驳杂,却可能在特定环境下发挥奇效 —— 就像地球上的稀土元素,虽不常见,却是高科技设备的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