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散尽,程明已站在百草园的空地上。手中握着一根临时削成的青竹剑,这是他用昨夜砍下的竹子制作的,剑刃被打磨得异常光滑,却没有开锋 ——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锋利,而是精准的气流反馈。
洛清羽留下的清灵丹被他贴身收好。那三枚莹白的丹药散发着温和的灵气,提醒着他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冰冷的公式和数据,还有需要守护的人与事。但此刻,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竹剑上。
“昨天的涡流只是解决了连贯性问题。” 程明挥动竹剑,划出一道平稳的弧线,“但威力的核心,还在于如何利用气流。”
量子神识自动展开,竹剑周围的空气在他视野中化作无数条淡蓝色的流线。当剑刃以 45 度角劈下时,流线在剑身前形成密集的堆积,像遇到礁石的浪花 —— 这就是阻力的来源,也是能量浪费的重灾区。
“必须让气流‘顺从’地流过剑刃。” 程明停下动作,脑中浮现出大学物理课本上的插图 —— 机翼剖面上方的流线稀疏(流速快),下方的流线密集(流速慢),这种差异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升力…… 如果能转化为向前的穿透力呢?”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
伯努利原理的核心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流体速度增加时,压力会减小。如果能让剑刃两侧的空气流速产生差异,形成压力差,就能获得额外的动力,甚至让灵气顺着压力梯度凝聚,形成更锐利的攻击。
程明调整握剑的姿势,将竹剑的角度微微倾斜,使剑刃的一侧更加平缓,另一侧则保持相对陡峭。当他再次挥剑时,量子神识捕捉到了惊人的变化 —— 平缓一侧的气流速度明显加快,流线变得稀疏;陡峭一侧的气流则相对缓慢,流线依旧密集。
“压力差…… 出现了!” 程明的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他能感觉到竹剑在劈砍时受到一股轻微的 “拉扯力”,这股力量与他施加的力量方向一致,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协助他挥剑。
但这还不够。单纯的角度调整产生的压力差过于微弱,不足以对威力产生质的提升。
“速度!需要更快的速度!” 程明开始加快挥剑的频率。他将之前优化过的招式连贯性发挥到极致,让竹剑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连续的弧线,每个弧线都保持着最优的倾斜角度。
随着速度的提升,剑刃两侧的流速差异越来越明显。平缓一侧的气流被高速带动,形成了一层薄薄的 “低气压带”;陡峭一侧则形成了相对的 “高气压带”。压力差产生的推力越来越强,甚至让竹剑发出了轻微的嗡鸣。
“就是现在!” 程明低喝一声,将丹田内的灵气顺着手臂注入竹剑。
在量子神识的视野里,淡金色的灵气粒子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均匀地分布在剑刃表面,而是被压力差 “吸” 向了低气压的一侧,在剑尖处凝聚成一个旋转的气团。当竹剑劈中前方的一块青石时,气团瞬间爆发,竟在坚硬的石面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成功了!” 程明激动地喘着气。这道白痕远非竹剑本身的硬度所能造成,而是灵气在伯努利原理作用下凝聚爆发的结果。
他立刻开始分析数据:剑刃倾斜角度 15 度,挥剑速度约为之前的 1.5 倍,灵气凝聚效率提升了 40%,威力提升…… 难以量化,但直观感受至少翻倍!
“还能再优化。” 程明没有满足。他注意到,当剑刃划过空气时,尾部会产生紊乱的涡流,这仍然在浪费能量。他想起了现代战斗机的翼尖小翼,那是为了减少诱导阻力而设计的。
程明尝试着在收剑时,让手腕微微旋转,使剑刃尾部划出一个微小的 “倒钩” 轨迹。这个动作果然起到了作用,尾部的涡流明显减弱,流线变得更加顺畅。
“能量损耗进一步降低!”
密林深处,洛清羽的呼吸再次变得急促。
她亲眼看到程明手中的竹剑发出嗡鸣,看到空气在剑身前扭曲,最后竟在青石上留下痕迹 —— 那可是能承受外门弟子全力一击的青石!更让她震惊的是程明挥剑的姿态,明明速度极快,却给人一种 “轻盈” 的错觉,仿佛不是在劈砍坚硬的空气,而是在水中划行。
“这是什么剑法?” 洛清羽下意识地模仿着程明的动作,却只感觉到手臂传来的剧烈阻力,灵气运转也变得滞涩不堪,“为什么他能如此轻松?”
她再次看向程明,目光落在他手中的竹剑上。那把普通的竹剑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挥动都暗合某种天地至理,却又与她所知的任何武学典籍都截然不同。
程明并不知道自己又一次颠覆了洛清羽的认知。他正沉浸在不断优化的乐趣中,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进行实验。他尝试了不同的剑刃角度(从 10 度到 20 度),不同的挥剑速度,不同的灵气注入方式,甚至还模仿鸟类翅膀的扇动,尝试在剑刃上制造微小的 “波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