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7章 豆魂归处

灶王爷的赊账簿 第7章 豆魂归处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0:52

立秋这天,西街飘着炒黄豆的焦香。我蹲在豆腐坊门口筛豆子,指尖捻起颗发了芽的——这是张少爷送来的新豆,说是地窖里藏了三百年的老种,泡在井水里竟冒出了白胖的芽。

“三妮,你看我捞着啥了!”赵铁柱举着个竹篮从老井边跑回来,篮里装着些黑黢黢的东西,“井壁砖缝里抠的,摸着像豆子!”

我凑过去一看,是些碳化的豆粒,硬得像小石子。赊账簿突然从围裙兜里滑出来,纸页自动翻到新记的那页:“老井,赊陈年豆种一斤,以三百年豆魂相抵”。墨迹干得飞快,竟在纸页上洇出片浅黄,像极了炒豆子的颜色。

“豆魂?”赵铁柱把碳化豆粒往嘴里塞,咯得牙花子疼,“这玩意儿能有魂?”

他话音未落,豆腐坊的石磨突然“吱呀”转了半圈。我回头看见,磨盘缝里嵌着的豆粉,正簌簌往下掉,在地上堆出个小小的“王”字。爹举着磨杆的手顿住了:“邪门了,这磨盘今早刚刷过!”

正说着,巷口传来驴叫。县衙的师爷骑着毛驴颠颠跑来,驴背上驮着个麻袋:“杨三妮接旨!”他解开麻袋,里面滚出堆青铜豆荚,每个豆粒上都刻着“灶王”二字,“这是从张府地窖挖的,县太爷说与你家豆腐坊有关。”

刘半仙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头发上沾着豆壳:“老朽算到这些豆荚是钥匙!”他捡起个豆粒往石磨眼里塞,“你看这大小,正好能卡住磨盘的机关!”

赵铁柱抢过豆粒往磨眼里塞,石磨突然“咔嗒”响了声,磨盘底下漏出个暗格。我伸手一摸,摸出个油布包,打开一看,是包炒黄豆,香得能勾出馋虫——和老栓头当年走街串巷卖的一个味。

“这豆子炒得火候正好!”赵铁柱抓了把往嘴里扔,突然僵住了,“三妮,你看豆壳上的字!”

豆壳内侧竟用朱砂写着小字,凑起来是“豆魂归处,灶火为家”。赊账簿突然发烫,新添的字迹透着热气:“王记后人,以豆为引,可唤先祖魂”。

“难道...能看见王家的祖宗?”我心跳得像擂鼓。

爹从里屋捧出个旧瓦罐:“这是你奶奶装炒豆的罐子,她说每逢立秋,把新炒的豆子装进去,就能听见老辈说话。”

当天傍晚,我们把青铜豆荚串成串,挂在灶王爷画像旁,和铜铃铛、铜钥匙凑成了一串。爹往瓦罐里装了把新炒的黄豆,又掺了把老井里挖的碳化豆粒,刚盖好盖子,罐子里就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像有人在嗑豆子。

“是你太奶奶!”爹的声音发颤,“她生前最爱嗑炒豆,说豆子嚼碎了,日子就顺了。”

瓦罐突然自己转了个圈,罐口对着老井的方向。我们跟着罐子往井边走,秋风吹得豆叶沙沙响,像无数人在低声说话。井水面映着青铜豆荚的影子,慢慢浮出个穿蓝布衫的老者,正蹲在井边炒豆子——那模样,竟和爹有七分像。

“是王家的老掌柜!”刘半仙的黄符掉在地上,“三百年前就是他,把最后一把豆种藏进了井壁!”

老者的影子对着我们笑,突然往井里扔了把炒豆。水面“咕嘟”冒了个泡,浮起片荷叶,叶上托着颗硕大的黄豆,豆脐处竟长着个小小的“灶”字。

“这是...豆魂的真身!”我惊呼。奶奶说过,真正的好豆种,能长出血脉相连的印记。

赵铁柱伸手去捞,指尖刚碰到黄豆,整颗豆子突然炸开,化作漫天金粉。金粉落在西街各家的屋顶上,飘进敞开的窗棂里——张少爷家的灶台突然飘出豆香,赵婶家的猪哼哼着往豆腐坊跑,连城隍庙的老道都举着香炉赶来,说闻到了三百年前的味道。

回到豆腐坊时,瓦罐里的炒豆已空了大半。爹说,那是王家的老祖宗们把豆子分着吃了,吃了自家的豆,就认了自家的门。赊账簿摊在灶台上,最后一页的字迹闪着金光:“豆魂归灶,烟火为家”。

赵铁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双小布鞋,鞋面上绣着颗发芽的豆子:“三妮,我娘说...等开春,咱也生个像豆子似的胖娃娃,让他学做豆腐。”

我笑着捶他,眼角却湿了。灶王爷画像上的胡须,不知何时沾了些炒豆的金粉,在油灯下闪闪发亮,像在点头应许。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混着晚归农人哼的小调,还有石磨转动的“吱呀”声。我摸着腕上的银镯子,铃铛轻轻响,突然明白——所谓豆魂,从不是藏在井里的老种,而是灶台上的烟火,是手里的磨杆,是代代相传的日子里,那口化不开的豆香。

(第七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