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68章 戏台光影

灶王爷的赊账簿 第68章 戏台光影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0:52

天刚蒙蒙亮,打谷场就飘起了油彩味。豆宝揣着那颗红珠子,踩着露水往戏台跑,鞋底子沾着的麦秸在地上拖出细碎的响。戏台的帆布已经拉开,几个戏服架子立在台侧,绿的蟒袍、粉的帔衫、绣着龙纹的箭衣,在晨光里泛着柔光,像一群站着的花。

“小娃娃来得早啊。”穿水红衫子的旦角姑娘正对着镜子描眉,眉笔在眼角勾出个漂亮的弧度。豆宝趴在台边,盯着她手里的胭脂盒:“这是用杏花做的吗?我去年摘过杏花,晒成粉是白的。”姑娘被他逗笑了,用指尖蘸了点胭脂,往他鼻尖上点了点:“加了朱砂,就红了。”

他摸着鼻尖的红印,像得了宝贝似的,转身往场院外跑——要去告诉张婶,他也有“戏台上的红”了。路过麦秸垛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响动,扒开麦秸一看,是只刺猬,蜷成个刺球,怀里还抱着颗麦粒。“你也来看戏吗?”他小声问,刺猬却抖了抖刺,滚进更深的麦秸里了。

日头升高时,乡亲们扛着板凳往场院赶。张婶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的菜团子,还有用油纸包着的瓜子。“给旦角姑娘带两个菜团子,”她往豆宝兜里塞了把瓜子,“昨儿听她说爱吃荠菜馅的。”豆宝捏着瓜子,刚要往戏台跑,就被赵铁柱拽住:“先帮我挂灯笼,戏要开了,得亮堂点。”

戏台两侧的红灯笼挂起来时,锣鼓声“咚咚锵”地响了。戏班子的武生正在台上演武,翻筋斗时靴底带起的风,把台边的布帘吹得猎猎响。豆宝趴在台角,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菜团子都忘了递——那武生的枪耍得像条银蛇,枪尖的红缨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引得台下的叫好声浪头似的涌。

“穆桂英来啦!”有人喊了一声,豆宝赶紧抬头,只见穿翎子的旦角踩着碎步上场,凤冠上的珠子叮当作响,身上的靠旗随着动作展开,像只开屏的孔雀。他忽然想起沈叔叔说的,婉奶奶年轻时也爱唱这出,说穆桂英的枪能挑开乌云。

戏演到穆桂英挂帅时,台下的人都看呆了。旦角姑娘的唱腔又亮又脆,像山涧的泉水撞在石头上,每一句都砸在人心坎上。豆宝举着菜团子,忘了递也忘了吃,直到那姑娘朝他笑了笑,他才慌忙把团子递上去,红珠子从兜里滚出来,落在戏台的木板上,“叮”地一声脆响。

“给你的。”他捡起珠子递过去,姑娘接过来,别在凤冠的流苏上:“那我就当是穆桂英的兵符啦。”台下的哄笑声里,豆宝的脸比鼻尖的胭脂还红,转身钻进人群,找张婶要了块帕子,想擦擦汗,却发现帕子上的梅枝绣线,在戏台的光影里竟像在轻轻晃。

中场休息时,沈叔叔提着个陶壶过来,里面是泡好的薄荷茶。“喝点解解腻,”他给豆宝倒了碗,“戏里的热闹是假的,茶里的凉是真的,得记着。”豆宝捧着茶碗,看着戏台边的武生在练枪,忽然问:“沈叔叔,婉奶奶也会耍枪吗?”

沈叔叔的茶碗顿了顿,眼里的光软了些:“她不会耍枪,却会用绣花针,说针能绣出江山,也能缝补日子。”他指着戏台上的穆桂英,“你看,不管是枪还是针,能把日子过出劲来,就是真本事。”

日头偏西时,戏快演完了。穆桂英领兵出征的唱段刚起,天上忽然飘起了小雨。乡亲们却没人动,有人找了油纸伞,有人干脆把草帽往头上一扣,就那么淋着雨看。豆宝挤在张婶身边,听着雨声混着唱腔,忽然觉得,这雨是老天爷也来听戏了,怕戏散得太快,特意洒点水,想留留时光。

戏散时,夕阳从云里钻出来,给戏台镀了层金。戏班子的人在收拾行头,旦角姑娘把红珠子还给豆宝:“兵符得还给你这个小传令兵。”豆宝却摇头:“你留着吧,等明年再来,还当穆桂英的兵符。”

灯笼被摘下来时,戏台的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豆宝帮着拾掇瓜子壳,发现刺猬从麦秸垛里钻出来,正仰头看戏台,像是还没看够。“明天就散了。”他跟刺猬说,刺猬却叼起那颗麦粒,慢悠悠地往麦秸深处爬,仿佛知道,戏会散,人会走,但麦香还在,日子还长。

回去的路上,张婶哼着戏里的调子,豆宝摸着兜里的红珠子,听见身后的锣鼓声渐渐远了,却好像有什么东西留在了场院——是戏台的光影,是唱腔的余韵,是红珠子上沾着的,穆桂英的豪气,和这日子里,藏不住的热乎劲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