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64章 檐下的晒谷场

灶王爷的赊账簿 第164章 檐下的晒谷场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0:52

秋阳把晒谷场晒得滚烫,沈青竹正把新收的谷子摊开,木耙划过谷粒,发出“沙沙”的轻响。林小满蹲在场边的石碾旁,手里攥着根麦秸,有一下没一下地划着地面。

“青竹哥,”她忽然开口,麦秸尖在地上戳出个小坑,“你说……当年我娘用这碾子压谷子时,是不是也总看你爹劈柴?”

沈青竹直起身,额角的汗珠滚进衣领:“王大爷说过,那时候你娘总夸我爹的斧头挥得稳,说他劈的柴烧起来都比别家旺。”他把木耙递给她,“来试试?摊匀点,不然晒不透。”

林小满接过木耙,学着他的样子推了两下,谷粒在阳光下闪着金芒,像撒了满地碎星。“我娘还留着他劈的柴禾棍呢,说能治小孩夜哭,”她忽然笑出声,“后来我才知道,是她怕我夜里怕黑,故意编的故事。”

沈青竹蹲在她身边,捡起粒谷子放在齿间咬开,壳脆米香:“老一辈的人总把心思藏在这些小事里。就像这石碾,你娘当年推着它碾新米时,说不定也在想,这米够不够一家人吃到来年开春。”

场边的老槐树影里,坐着位纳鞋底的老婆婆,是村里最年长的陈婆婆。她眯着眼睛看了会儿,忽然开口:“小满丫头,你娘当年总说,青竹他爹编的竹筐最结实,装谷子从不漏。”

林小满的木耙顿了顿:“陈婆婆,您还记得他们俩?”

“咋不记得?”陈婆婆放下鞋底,指着场角的石臼,“那年头收了新米,你娘就用那石臼舂米,青竹他爹就在旁边劈柴,说要烧最旺的火蒸新米饭。两个人不说话,可谁都离不得谁。”

沈青竹往石臼里丢了把谷子,舂了两下,米糠簌簌往下掉:“就像这谷子和石臼,少了哪个都出不了白米。”他忽然想起今早林小满递来的搪瓷碗,碗沿的缺口蹭过手心时,居然不觉得硌了。

日头偏西时,谷子晒得差不多了。沈青竹把谷堆拢成小山,林小满拿着扫帚扫去谷糠,两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在谷堆旁交叠在一起。

“青竹哥,”林小满忽然从兜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四叶草,“给你,上次团子馅里的,我晒成标本了。”

沈青竹接过来,指尖碰着她的指尖,像触到晒热的石碾,烫得心里发慌。他把布包塞进贴身的口袋,那里还装着那片四叶草标本,两片叶子隔着布贴在一起,像两颗靠得很近的心。

陈婆婆看着他们,忽然笑了:“你娘和他爹当年,也总在这晒谷场留到日头落,说晚风吹着谷堆,比啥曲子都好听。”

风果然来了,吹得谷堆泛起金浪,带着新米的清香。林小满的木耙和沈青竹的木锨靠在石碾旁,柄上的汗渍还没干,却像生了根似的,谁也没想着分开。

收工回家时,沈青竹忽然说:“明早我来修石臼吧,看能不能舂出新米。”

林小满踢着路上的小石子:“那我去摘点槐花,蒸槐花饭,就用那搪瓷碗装。”

晚风把他们的话吹得很远,晒谷场的谷堆旁,不知何时落了只麻雀,啄起粒谷子又放下,歪着头看那两个并肩走远的背影,仿佛在看很多年前的故事,在日头下慢慢重现。而那只装过荠菜团子的搪瓷碗,此刻正摆在沈家的灶台上,里面盛着刚摘的野枣,红得像串小灯笼,把碗沿的缺口都衬得温柔了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