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6章 第6集:动中守静

古人的智慧 第6章 第6集:动中守静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6集:动中守静

晨露还凝在崆峒山的草叶上时,广成子已立于朝阳初升的崖边。轩辕紧随其后,望着老者的背影——那身影仿佛与身后的山峦融为一体,衣襟随山风轻摆,却不见半分慌乱,倒像是山风也在随着他的呼吸起伏。

“昨日教你的‘熊经鸟伸’,还记得吗?”广成子的声音里带着晨雾的清润,没回头,却像已看穿轩辕心中的忐忑。

轩辕躬身:“弟子记得。只是……”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掌心——那是昨日练导引术时,因用力过猛磨出的薄茧,“弟子总觉得,动作做得到位了,可心里头却像揣着只跳脱的鹿,静不下来。”

广成子终于转过身,目光落在他汗湿的额发上。昨日轩辕练了整整三个时辰,从模仿熊的沉稳蹲踞,到学鸟的舒展振翅,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衣襟拧出的水痕洇湿了脚下的青石,可停下来时,非但不觉轻快,反倒比狩猎归来更累。

“你看那崖边的松树。”广成子抬手示意。

轩辕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棵老松扎根在岩缝里,枝干被常年的山风扯得向一侧倾斜,却每一寸都透着苍劲。风过时,松针簌簌作响,整棵树却稳稳当当,连根基处的碎石都不曾动过一分。

“风动,叶动,而根不动。”广成子缓缓道,“你练导引,只学了‘形动’,却忘了‘神凝’。形动如枝叶,神凝如根基,根基不稳,枝叶再繁茂,也经不住一阵狂风。”

轩辕望着松树,忽然想起昨日练“鸟伸”时,总想着“手臂要抬多高”“腿要蹬多直”,心思全缠在肢体的细节上,呼吸也跟着乱了,到后来胸口发闷,头也有些昏沉。他脸一红:“弟子明白了,是把‘形’看得太重,反倒丢了根本。”

“不是丢了,是没找到。”广成子拾起一根枯枝,在地上画了个圈,“你且坐下,闭眼,先寻‘丹田’。”

轩辕依言盘膝坐下,闭眼凝神。可越是想“寻”,脑子里越乱——丹田是什么?是在胸口,还是在小腹?昨日听广成子提过一句“气沉丹田”,他便下意识地收紧小腹,可那股“气”却像个调皮的孩子,要么窜到喉咙,要么沉到肚脐以下就没了踪迹。

“别‘找’,要‘等’。”广成子的声音像一汪静水,“呼吸放自然些,像山间的溪流,不疾不徐。”

轩辕松了松肩,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起初,每一次吸气都带着刻意的“深”,呼气又急着“尽”,反倒比平时更累。他想起部落里的老阿妈纺线时,线轴转得太快会断,太慢又捻不紧,总要找到那个不松不紧的节奏。渐渐地,他的呼吸缓了下来,鼻尖感受到空气的微凉,胸腔随着气流轻轻起伏,像风中摇摆的草叶,自然而然。

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觉得肚脐下方一寸的地方,隐隐有股温热感,像揣了个小小的炭火盆,不烫,却暖得让人舒服。那感觉很淡,稍一留意,就像受惊的兔子般躲了起来,可放松下来,它又悄悄冒出来。

“找到了?”广成子的声音适时响起。

轩辕猛地睁眼,眼里闪着光亮:“好像……有了。暖暖的,在小腹那里。”

广成子点头:“那便是丹田。守住它,再练‘熊经’。”

这一次,轩辕没急着摆出姿势。他先站定,让呼吸匀了匀,感受着丹田那缕微弱的暖意,然后才缓缓屈膝,双臂如熊爪般虚握,慢慢下沉。他不再想“膝盖要弯多少度”,只想着“气从丹田沉下去,像树根往土里扎”。

刚蹲到一半,他忽然觉得左腿膝盖有些发僵——昨日练得太猛,这里有些酸胀。换作平时,他定会想着“再坚持一下”,可此刻,丹田的暖意似乎顺着腿往下淌了些,那股酸胀竟减轻了不少。他顺势把重心往右腿移了移,姿势虽不如昨日“标准”,却莫名地稳当。

“很好。”广成子的声音里带着赞许,“形随神动,而非神随形动。膝盖酸胀,是身体在告诉你‘此处不宜过用’,顺着它,而非逆着它,这才是‘顺应自然’。”

轩辕心中一动。他想起部落里的猎手,追捕羚羊时,从不会硬邦邦地直着腿跑,总是屈着膝,顺着地形的起伏调整步伐,那样才跑得稳、跑得久。原来导引术和狩猎一样,都要“顺”,不能“犟”。

他继续往下蹲,双臂慢慢收回,像熊在拢住身前的猎物,同时感受着丹田的暖意随着动作缓缓流转。吸气时,那暖意似乎往上升了些,带着一股轻盈;呼气时,又沉下去,添了几分沉稳。一呼一吸间,肢体的动作仿佛成了那股暖意的“形”,而暖意又是动作的“魂”,魂与形缠在一起,难分彼此。

“现在试试‘鸟伸’。”广成子道。

轩辕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双臂如鸟翼般缓缓展开。这一次,他没去看手臂抬得多高,只想着“气从丹田升到两肩,再顺着手臂流到指尖”。奇妙的是,随着这念头,手臂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托着,自然而然地抬到了与肩同高的位置,腋下也不似昨日那般发紧,反倒觉得舒展。

他微微后仰,像鸟展翅欲飞,同时感受着丹田的暖意顺着脊椎往上爬,一直蔓延到后颈。昨日练这个动作时,总觉得腰腹发空,今天却像有根无形的线从丹田牵到头顶,稳稳地吊着整个身体。山风从他展开的臂弯里穿过,带着松脂的清香,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像只鸟,翅膀虽未动,却已有了翱翔的底气。

“保持住,别贪多。”广成子提醒道,“今日就练这两个动作,每个做九遍,关键在‘神不离丹田’。”

轩辕依言练习,一遍,两遍……起初,那股暖意还会随着注意力的分散而时隐时现,可练到第五遍时,它仿佛扎了根,无论手臂如何伸展、身体如何下蹲,那股暖意都稳稳地待在丹田,像个忠实的伙伴,陪着他完成每一个动作。

太阳升到头顶时,他收了势,竟没觉得累,反倒浑身轻快,像洗了个热水澡,连昨日磨出的茧子都不那么疼了。他低头看自己的手,指关节因常年握弓而有些僵硬,此刻却灵活了不少,指尖还带着淡淡的暖意。

“这才是‘动中守静’。”广成子递给他一块野果,“形动以通经络,神凝以养元气。经络通了,元气足了,病邪自然进不来。你看山间的鹿,每日奔跑跳跃,却很少生病,便是因为它们‘形动而神不扰’,顺应天性罢了。”

轩辕啃着野果,忽然想起部落里那个总喊腰疼的石匠。石匠凿石头时,总憋着一口气猛砸,凿几下就直着腰喘气,歇息时又瘫坐在地上,要么一动不动,要么动得太猛。他以前觉得是石匠劳作太累,现在才明白,怕是“形动”太躁,“神凝”不足,气脉乱了,才积了病。

接下来的日子,轩辕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练导引。他不再刻意追求动作的标准,只守着丹田的暖意,让肢体随着气息自然舒展。广成子又教了他“鹿抵”“猿提”“虎扑”,每个动作都对应着一种生灵的天性——鹿的舒展,猿的灵活,虎的沉稳,而他练起来,总在其中看到部落生活的影子:鹿抵时,像在山林里避开荆棘;猿提时,像攀着树干采摘野果;虎扑时,像狩猎时蓄势待发。

有一日练“虎扑”,他正沉腰屈膝,准备“扑”出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响动。眼角的余光瞥见一只小麂子从草丛里窜出来,离他不过几步远。换作平时,他定会立刻起身追捕,可此刻,丹田的暖意提醒着他“神不能散”。他强压下心头的波动,依旧保持着“虎扑”的姿势,只是呼吸稍稍紧了些。

那小麂子起初吓了一跳,见他不动,竟试探着往前凑了凑,黑亮的眼睛盯着他,像在好奇这个“不动的人”。轩辕能闻到它身上带着的青草气息,甚至能看到它耳朵尖上的绒毛。他忽然觉得,自己和这小麂子,和崖边的松树,和山间的风,都成了这崆峒山的一部分,彼此不扰,却又紧紧相连。

直到小麂子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他才缓缓收势,只觉得丹田的暖意比平时更盛,浑身的力气像是用不完似的。他望着小麂子消失的方向,忽然懂了广成子说的“静非不动”——静不是僵死的“定”,而是像大地包容万物般,任风雨来过,任生灵走过,自身的根基却始终稳稳当当。

三个月后,轩辕辞别广成子时,广成子没再多说什么,只赠了他一句:“导引之道,在‘通’,在‘和’,通者不滞,和者不病。回去吧,把这‘动中守静’的道理,用在族人身上。”

轩辕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起身时,只觉得脚步轻快,丹田的暖意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像揣着一颗小小的太阳。他回头望了一眼崆峒山,朝阳正照在山顶的巨石上,金光闪闪,而他知道,那座山里的智慧,已像种子般落在了他心里,只待回到部落,便能生根发芽。

只是他没想到,回去的路上,这刚学的本事就派上了用场——行至一处峡谷时,遇到了个被毒蛇咬伤的采药人,那人疼得浑身发抖,脸色发青,气息也越来越弱。轩辕看着他抽搐的肢体,忽然想起了广成子的话:“形乱由神乱,先稳神,再治伤。”

他深吸一口气,先按住采药人手腕的脉门,轻声道:“别怕,跟着我呼吸。”然后,他一边用随身携带的草药敷在伤口上,一边引导着采药人“意守丹田”。起初,那人疼得听不进话,轩辕便自己先放缓呼吸,让丹田的暖意透过掌心,一点点传到他的脉门上。

不知过了多久,采药人的颤抖渐渐轻了,呼吸也跟着匀了些,脸上的青色退了不少。轩辕知道,这是“神”稳住了,“气”顺了,身体才有了抵抗蛇毒的力气。他松了口气,望着远处的山峦,忽然无比笃定:广成子教的不只是养生,更是救命的法子。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回到部落后,如何将“动中守静”的导引术教给族人,又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