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24章 第124集:耐寒与导引

古人的智慧 第124章 第124集:耐寒与导引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24集:耐寒与导引

北地的风,像无数把小刀子,刮在脸上生疼。轩辕裹紧了身上的兽皮,望着远处被冰雪覆盖的山峦,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凛冽的寒风里。他随北地部落已住了月余,从最初的畏寒瑟缩,到如今能在雪地里行走半个时辰而不觉得彻骨冷,心里清楚,这并非只因习惯了寒气,更因那些看似寻常的伸展扭转——部落人称之为“导引”的法子。

清晨的部落营地,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天刚蒙蒙亮,不论老幼,都会聚在篝火旁,随着太阳一点点爬上山头,做起一套奇怪的动作。老者动作迟缓却沉稳,少年动作迅猛而有力,连刚会走路的孩童,也会跟着大人伸胳膊蹬腿,咿呀学语间透着认真。轩辕起初只是远远看着,直到那日见部落里最年长的巫医——一位须发皆白、却腰杆挺直的老者,在雪地里做完一套动作后,竟能赤手劈开一块冻得坚硬的木柴,才真正动了探究的心思。

“这导引之术,练的是筋骨,通的是气血。”巫医见轩辕看得入神,拄着拐杖走到他身边,声音洪亮得不像古稀之人,“北地苦寒,若只靠兽皮御寒,终究抵不过那钻心的寒气。可这身子骨若是活泛了,气血像开春的河水似的流动起来,再冷的风,也钻不进骨头缝里。”

轩辕点头,想起自己初到北地时,夜里总觉得膝盖发僵,清晨起来手指发麻,便是气血不畅的缘故。他拱手问道:“晚辈见诸位时而如熊伸腰,时而似虎摆尾,不知这动作可有讲究?”

巫医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却透着矍铄:“讲究大着呢。你看那熊,冬日里卧在洞里,看似不动,实则筋骨里藏着一股韧劲,开春一醒,便能一掌拍断树干——咱们学熊伸腰,练的就是这股沉劲,能把丹田的气往下沉,稳住根本。再看那虎,扑食时腰身一转,浑身的力气都聚在爪上,咱们学虎摆尾,练的就是这股转劲,能让气血顺着腰身往四肢流,打通那些淤塞的地方。”

说罢,巫医亲自示范起来。他先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深吸一口气,缓缓将双臂从身侧抬起,像熊一样把腰往上方挺,胸腔打开,仿佛要把清晨的寒气都吸进肺里。接着,他猛地沉腰,双臂下落,双手虚握如熊掌,往地上按去,膝盖弯到几乎贴地,周身的筋骨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却不见丝毫勉强。轩辕看得仔细,发现这一伸一沉之间,巫医的呼吸也跟着变化:抬臂时吸气绵长,沉腰时呼气粗重,仿佛要把体内的浊气都排出去。

“试试?”巫医直起身,额角竟渗出细密的汗珠,在寒风里泛着光。

轩辕依样画葫芦,学着熊的样子抬臂挺腰。可他刚一抬手,就觉得肩膀发紧,腰腹也使不上力,勉强挺了一下,呼吸便乱了。沉腰时更是狼狈,膝盖一弯,重心就往旁边倾,差点摔倒。

“莫急,莫急。”巫医在一旁指点,“这导引,看似练的是形,实则合的是气。你方才抬手时,气浮在胸口,沉腰时自然稳不住。来,跟着我的气走——吸气时,想着气从脚底往上爬,爬到丹田;呼气时,想着气从丹田往四肢漫,漫到指尖脚尖。”

轩辕依言调整呼吸,再试一次。吸气时,他闭上眼睛,真的去感受那股无形的“气”,从踩在雪地上的脚底升起,顺着小腿、大腿,慢慢聚在小腹——也就是巫医说的“丹田”。呼气时,他想象这股气像温水一样,从丹田往肩膀漫,再顺着胳膊流到指尖,往大腿流到脚尖。这一次,虽仍有些僵硬,却比刚才稳了许多,沉腰时,膝盖也能稳稳地支撑住身体了。

“对喽,就是这个感觉。”巫医抚着胡须点头,“北地人打小就练这个,不是为了能劈柴打猎,是为了在这苦寒地里活得舒坦。你看部落里的娃子,冬天光脚在雪地里跑,也不见冻坏,就是因为他们的气血,比那烧旺的篝火还热乎。”

轩辕心头一动,想起东夷部落的潮汐呼吸法——那时学的是随海浪涨落调节呼吸,吸气如潮起,绵长深远;呼气如潮落,舒缓自然。他忽然觉得,这北地的导引与东夷的呼吸,或许能合二为一。东夷的呼吸重“顺天”,跟着天地的节奏走;北地的导引重“强体”,让身体的气血活起来,若是把呼吸的节奏融进导引的动作里,会不会更有效果?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一边跟着部落人练导引,一边悄悄试着将东夷的呼吸法加进去。练熊伸腰时,他像东夷人观潮那样,等朝阳刚跃出山头时开始吸气,此时阳气初升,吸气时便带着一股向上的劲;练虎摆尾时,他选在日头稍斜时,呼气如退潮般沉稳,让气随着腰身的转动慢慢散开。

起初总有些别扭,要么顾着动作忘了呼吸,要么想着呼吸乱了动作。直到第五日清晨,他练到虎摆尾的最后一式——转身时,他忽然想起东夷巫祝说的“气如潮汐,不疾不徐”,便刻意放慢呼吸,转腰时呼气,回正时吸气,竟觉得一股暖流从丹田涌出来,顺着腰身流到后背,原本总觉得发僵的后颈,竟松快了许多。

“好小子,这动作里,藏着东夷的气呢。”巫医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眼里带着赞许,“我就说你学得快,原来不是死练形,是在悟神啊。”

轩辕又惊又喜,忙请教:“前辈看得出来?”

“气是藏不住的。”巫医笑道,“东夷靠海,他们的气是流动的,像水;咱们北地的气是沉劲的,像山。你把水的流动融进山的沉稳里,这气就活了,既有根,又能走,可比单练一种强多了。”

那日之后,轩辕的导引术越发精进。他发现,当呼吸与动作真正合一时,练完一套动作,非但不觉得累,反而浑身轻快,像是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部落里的年轻人邀他去山林里追一只雪狐,跑了半个时辰,在齐膝深的雪地里穿梭,回来时年轻人都喘得直不起腰,他却只是微微出汗,胸口也不觉得闷。

“轩辕兄这身子骨,怕是比咱们北地人还抗冻了。”年轻人拍着他的肩膀笑,眼里满是佩服。

轩辕望着远处依旧呼啸的寒风,心里却暖融融的。他想起自己走过的地方:东夷的海,教会他顺应天地的节奏;南疆的林,教会他辨识草木的性情;西域的草原,教会他巧用动物的精气;而这北地的雪,教会他让身体的气血自己发热。这些看似零散的法子,其实都在说着同一个道理——人活着,就得跟天地呼应,跟自己的身子骨和解。

夜里,他坐在篝火旁,借着跳动的火光整理笔记。在“导引”二字下,他写下:“仿熊之沉,法虎之转,合呼吸之节,通气血之滞。北地苦寒,此术能壮筋骨,御风寒,实乃安身之要。”写完,他又想起白日里将东夷呼吸融入导引时的畅快感,便又添了一句:“天地之气相通,人身之术亦相融,未有一成不变之法,唯有应势而变之智。”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他专注的侧脸。帐篷外,寒风还在呼啸,可帐篷里的人,却因这一身流动的气血,和心中渐明的医理,丝毫不觉寒意。他知道,这北地的导引之术,不过是自己所学中的一环,却让他更明白:医道不仅是治病的方子,更是让人活得舒展、活得有力的智慧。

只是,这智慧的边界在哪里?当身体的气血畅行无阻,又该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的安宁?轩辕望着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离开岐伯时,师父曾说过的一句话:“医能治身,而神安方能长生。”或许,这北地的风雪之外,还有更深的道理在等着他去探寻。

欲知后事如何,下集自有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