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08章 第108集:湿热与薏米

古人的智慧 第108章 第108集:湿热与薏米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08集:湿热与薏米

南疆的雨,总带着一股子化不开的黏腻。

轩辕蹲在竹楼的屋檐下,看着檐角垂落的水线在泥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坑边很快洇出一圈圈深褐的印记,像极了他这些日子在村民身上看到的舌苔——厚腻,泛黄,带着化不开的湿气。入南疆已逾三月,他跟着当地的医者阿普穿行于雨林,识得的草药能装满两个藤筐,可心里的疑团却像这连绵的雨雾,总也散不去。

“轩辕先生,又在琢磨啥?”阿普的声音从竹楼里飘出来,带着竹炭烤笋的焦香。他手里端着一个粗陶碗,碗里是乳白的粥,氤氲的热气裹着淡淡的米香,在潮湿的空气里格外清润。

轩辕回头,见阿普黝黑的脸上沾着些草汁,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雨林的水汽。“阿普大哥,我在想,这南疆湿热,蚊虫肆虐,为何你们部落的人,少有腹胀腹痛的?”他指着不远处晒谷场上的孩童,那几个孩子赤着脚在泥里追逐,笑声清脆,肚子平平坦坦,全然没有他在北方见过的那种因积滞而鼓起的模样。

阿普把陶碗递给他,碗沿还带着温度。“尝尝这个。”

轩辕接过来,舀了一勺送进嘴里。软糯的颗粒在舌尖化开,带着一丝淡淡的甘味,混着草木的清香,滑进喉咙时,竟觉得连日来被湿热缠上的滞重感消了几分。“这是……”

“薏米。”阿普在他身边坐下,捡起地上一片宽大的芋叶,随手撕成细条,“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雨林边,靠它活命呢。”

轩辕低头看着碗里的薏米粥,米粒圆润饱满,煮得透烂,汤水里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我见过这东西,长在水边,茎叶像稻禾,果实外壳坚硬,要剥了壳才能吃。”他想起前几日在溪边采药,见过一丛丛青绿的植株,穗上挂着沉甸甸的褐黄色颗粒,当时只当是普通的杂粮。

阿普点点头,往火堆里添了块竹片,火苗“噼啪”跳了跳,映得他眼里发亮。“你说的没错,它就爱待在水泽边,涝不死,旱不着。你看这雨林,天天下雨,地里的水排不净,脚踩下去能陷半尺深,可薏米长在这儿,反倒长得越发精神。”他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沼泽地,“它的根扎在烂泥里,茎秆却直挺挺地往上长,能顶开厚厚的腐叶,把果子结在最上头,你说奇不奇?”

轩辕的心轻轻一动。他想起岐伯曾说,万物皆有其性,生于何种环境,便有何种能耐。北方的松柏耐严寒,所以能在冰天雪地里常绿;沙漠的仙人掌耐干旱,所以能把水分锁在肉里。这薏米生于湿热之地,莫非……

“阿普大哥,这薏米,除了煮粥,还有别的用处?”他追问,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陶碗边缘。

阿普忽然笑了,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你这后生,果然机灵。”他起身走进竹楼,片刻后抱出一个陶罐,打开盖子,一股清苦的药味混着草木香飘了出来。罐子里是晒干的薏米,颗粒比煮进粥里的更小,颜色也更深些,带着些微的褐黄。“上个月,阿珠家的小子吃了太多生芒果,肚子胀得像个鼓,哭了整整一夜。我就取了这个,炒黄了煮水给他喝,喝了两天,那小子就又能爬树掏鸟窝了。”

轩辕凑近罐子,仔细闻着薏米的气味。生薏米带着生涩的草味,炒过之后,竟透出些微的焦香,苦中带甘。“炒过之后,药性会变吗?”

“变,怎么不变?”阿普拿起一粒晒干的薏米,用指甲掐了掐,外壳坚硬,“生的薏米,性子凉,能把肚子里的浊水往外渗。要是炒黄了,性子就温些,既能去湿,又不伤脾胃。”他忽然压低声音,往轩辕身边凑了凑,“我告诉你个秘密,去年雨季,我婆娘受了潮,腿肿得穿不上草鞋,我就用薏米加了些生姜煮水,让她早晚泡脚,没几天,肿就消了。”

轩辕的手指在膝头轻轻叩着,脑子里像有溪流在奔涌。他想起在北方见过的腹胀,多是因寒而起,要用生姜、羊肉等温热的东西去暖;可南疆的腹胀,摸上去肚子是软的,按下去会咕噜响,病人总说嘴里发黏,大便不成形,这分明是湿邪在作祟。湿邪像烂泥,黏在身上甩不掉,单用温热的药,怕是会像火烤湿柴,反倒冒出更多的烟,而这薏米,生于湿,长于湿,怕是最懂怎么对付这难缠的湿气。

“我能去看看薏米生长的地方吗?”轩辕忽然站起身,陶碗里的粥已经凉了,可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阿普看了看外面的雨,眉头皱了皱:“这会儿雨大,路滑得很。”

“不妨事。”轩辕把陶碗放在地上,抓起身边的藤筐,“越是这样的天气,越能看清它的性子。”

阿普拗不过他,只好取了两把竹伞,领着他往沼泽地走去。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咚咚”的声响,脚下的泥地深一脚浅一脚,每走一步都要费些力气。轩辕却走得专注,他注意到,越是低洼积水的地方,薏米长得越茂密,叶片上挂着水珠,却不见蔫软,反而透着油亮的绿意。

“你看它的根。”阿普蹲下身,拨开水边的腐叶,露出一团盘结的根系,根须上沾着黑色的淤泥,却密密麻麻地冒出许多细小的白色须根,“它的根能在烂泥里呼吸,还能把水里的湿气吸到自己身上,却不烂根,这本事,可不是一般草木能有的。”

轩辕蹲下去,伸手触碰那些根须,冰凉的泥水沾在手上,滑腻腻的。他忽然想起自己刚到南疆时,因水土不服,整日觉得肚子沉甸甸的,吃不下饭,阿普就是用薏米煮水给他喝,喝了三天,那种滞重感就消失了。当时只当是普通的杂粮,此刻才明白,这小小的颗粒里,藏着对抗湿热的大智慧。

“阿普大哥,你们平时除了煮粥,还会怎么吃?”他站起身,雨水顺着伞沿往下淌,打湿了他的衣襟,可他浑然不觉。

“把它磨成粉,掺在米粉里做饼;或者跟鸡肉一起炖,那汤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阿普数着手指,眼里满是笑意,“我们部落的妇人,怀了娃娃的,都要多吃些薏米粥,说是能让娃娃生下来干干净净,不被湿气缠上。”

轩辕的眼前忽然浮现出一幅画面:北方的妇人怀孕,会吃些温热的羊肉汤;东方的妇人,会跟着潮汐练吐纳;南方的妇人,却靠着这水边的薏米养胎。看似不同的法子,其实都是在顺应天地之气,护佑生命。他想起岐伯说的“五谷为养”,原来这五谷之外的杂粮,也藏着养人的道理。

回到竹楼时,雨已经小了。阿普的婆娘正在灶前忙碌,锅里飘出浓郁的香气。她见轩辕回来,笑着用南疆话招呼了一声,手里端出一个陶盆,里面是炖得酥烂的鸡肉,汤里浮着薏米和几颗红亮的野枣。

“尝尝我婆娘的手艺。”阿普把陶盆往轩辕面前推了推,“这鸡肉是山里跑的野鸡,性子燥,配上薏米,就不那么上火了。”

轩辕夹了一颗薏米送进嘴里,炖过的薏米比粥里的更软糯,吸足了鸡汤的鲜味,甘味也更浓了些。鸡肉紧实,却不柴,和着薏米的清香,在舌尖上交织出奇妙的滋味。他忽然明白,所谓“药食同源”,并非说食物能当药,而是说吃对了食物,就能少生病,这不就是最朴素的“治未病”吗?

晚饭过后,轩辕坐在火堆边,借着跳动的火光整理草药图谱。他在“薏米”那一页写下:“生于水泽,性甘淡,微寒。生用渗湿健脾,炒用温中止泻。可煮粥,可炖汤,南疆人赖之抗湿热,久服身轻。”写完,他抬头看向窗外,雨已经停了,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洒在湿漉漉的竹楼上,泛着一层清辉。

他想起自己离开有熊部落时,族人因湿热腹胀而痛苦的模样;想起东夷部落的渔民因寒湿而关节僵硬;想起北方的老人因积滞而喘息。原来天地之大,疾苦虽异,却总有相应的草木来化解。这薏米生于南疆,看似只属于这片湿热的土地,可若把它带到北方,给那些因湿寒积滞的人吃,会不会也有用?或许搭配些生姜、羊肉,中和它的寒性,就能让更多人免受腹胀之苦。

火堆渐渐弱了下去,只剩下炭火在暗红地发光。轩辕把图谱小心地收进藤筐,指尖还残留着薏米的清香。他知道,这小小的颗粒,不仅是南疆人的救命粮,更是天地写给世人的药方,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散落在四方的智慧,一一拾起,串成一条能护佑众生的绳索。

欲知后事如何,下集自有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