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03章 第103集:海风与痹症

古人的智慧 第103章 第103集:海风与痹症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03集:海风与痹症

晨雾还未散尽时,轩辕已跟着东夷部落的渔老蹲在礁石上。咸腥的海风卷着细碎的浪花扑过来,打在他粗布短褐上,带来刺骨的凉意。渔老手里正翻拣着一堆灰扑扑的海盐,指节被海风蚀得发红,却在触到盐粒时微微蜷起,像是对这粗粝的结晶有着天生的亲近。

“轩辕小哥,你看这海。”渔老忽然开口,声音被风撕得有些散,“它能养人,也能害人。”

轩辕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晨曦正从海平面爬上来,给翻涌的浪涛镀上一层碎金。昨日他还见渔民们驾着独木舟在浪里穿梭,网起银鳞闪烁的鱼群,此刻却见几个壮年汉子缩在避风的岩洞里,肩膀和胳膊僵硬地耸着,有人忍不住捶打时,发出沉闷的呻吟,像被礁石卡住的船板。

“他们这是……”轩辕皱眉。他在有熊部落时见过风寒侵体的人,多是发热咳嗽,却从未见过这般关节肿痛、动弹不得的模样。

“风痹。”渔老往手心倒了把海盐,搓得哗哗响,“海风里裹着水腥气,吹透了骨头缝,寒和湿缠在一块儿,就成了这难缠的东西。年轻时候还能扛,年纪稍长,或是赶上连阴雨,这胳膊腿就跟生了锈的铁环似的,转不动了。”

说话间,一个后生抱着一捆晒干的艾草走过来,脸上带着愁容:“渔伯,阿爹昨晚疼得没合眼,您再给想想办法?”

渔老叹了口气,起身拍了拍轩辕的胳膊:“小哥要是不嫌弃,去看看?”

岩洞里头比外头更湿冷,石壁上渗着水珠,汇成细流往下淌。角落里铺着干燥的海藻,一个中年渔民正蜷在那里,右臂肿得比左臂粗了一圈,肤色发青,手背上的青筋像蚯蚓似的鼓着。见渔老进来,他勉强想坐起来,却因牵动肩膀疼得倒抽冷气,额头上沁出冷汗。

“别动。”渔老按住他,转头对后生说,“烧火,把盐炒热了。”

后生应着,在岩洞中央架起陶釜,往里头倒了半袋海盐。火塘里的干柴噼啪作响,很快让陶釜热起来,盐粒在釜底滚动,发出细微的爆裂声,一股带着海腥味的热气渐渐弥漫开来。

轩辕蹲在一旁仔细看着:海盐原本是灰白色的结晶,受热后渐渐泛黄,热气蒸腾中,竟透出几分温润的光泽。渔老不时用木铲翻动,直到盐粒烫得能听见水汽蒸发的嘶声,才示意后生取来一块粗麻布。

“这布是用海边的麻织的,吸汗,还不容易烫破。”渔老一边将热盐倒进麻布,一边解释,“盐这东西,是海的骨头,看着冷硬,炒热了却能钻到肉里去,把那缠人的寒湿给逼出来。”

他将包好热盐的麻布往渔民肿着的胳膊上一敷,那渔民先是疼得龇牙咧嘴,随即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原本紧绷的脸慢慢松开了。“渔伯,这热乎劲儿……像晒着太阳似的,直往骨头里钻。”

轩辕伸手碰了碰麻布,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灼人的温度,却见那肿胀的皮肤并未被烫伤,反而渐渐透出些红润。他忽然想起在有熊部落时,母亲冬天会把烘热的石子用布包起来暖手,那时只当是取暖,此刻才隐约觉得,这“热”里藏着治病的道理。

“您是怎么想到用盐的?”轩辕轻声问。

渔老往火里添了块柴,火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早年间啊,有个老渔民被浪打在礁石上,腿肿得走不了路,躺在沙滩上暴晒。那会儿正是涨潮,海水漫过他的腿,退潮后盐粒结在皮肤上,被太阳一晒,热得发烫。他本以为要等死,没想到过了两天,腿肿竟消了,还能走路了。”

从那以后,东夷人便开始用海盐治风痹。有人试着直接用生盐敷,却觉得又凉又涩,反而加重疼痛;有人用温水调盐,效果却远不如炒热的盐。试了几代人,才定下这“炒热裹敷”的法子。

“这盐啊,得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粗盐,带着海的火气。”渔老指着陶釜里剩下的盐,“若是放久了,潮了,或是磨得太细,那股子劲儿就弱了。就像人一样,得带着几分生猛气,才能扛住风浪。”

正说着,那中年渔民忽然动了动胳膊,竟能勉强抬到胸口了。“渔伯,不那么疼了!”他眼里闪着光,试着屈伸手指,虽然还有些僵硬,却比刚才灵活多了。

后生在一旁乐得直搓手:“我就说渔伯的法子灵!”

轩辕却没说话,他盯着那块冒着热气的麻布,忽然想起前几日在海边看到的情景:退潮后的沙滩上,盐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被晒得滚烫,而那些被海水浸泡过的礁石,即便在阴凉处也带着潮气,可被太阳晒透了,就能变得干燥温热。

“寒和湿,就像礁石上的潮气?”他喃喃自语,“而热盐,就像太阳,能把它们赶跑?”

渔老闻言,赞许地点点头:“小哥说得在理。寒是阴,湿是浊,都怕这阳热之气。盐本是海的精魂,得火一助,阳热更盛,既能把寒气逼出来,又能把湿气吸干,这痹症自然就松快了。”

他顿了顿,又往陶釜里加了些盐:“不过啊,这法子也不是万能的。若是痹症拖得久了,寒气入骨,单靠盐可不够。去年有个老伙计,胳膊疼了三年,我用盐敷了半个月,也只缓解了些,后来……”

渔老没说下去,但轩辕从他的神色里看出了惋惜。他忽然想起自己行囊里还有从南疆带的生姜——那东西辛辣温热,能驱寒。“渔伯,若是把生姜和盐一起炒,会不会更有劲儿?”

渔老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生姜?那东西我见过,南边来的商队带过,说是吃着烧心,却能暖身子。和盐一起炒……”

说试就试。后生跑回住处取来几块生姜,轩辕亲自把它们切成薄片,和海盐一起倒进陶釜。火更旺了,盐粒和姜片在釜中翻滚,很快,一股辛辣的香气混着海盐的腥味飘出来,比刚才的热气更冲,却带着一股鲜活的暖意。

这次,渔老把热盐姜片包好,敷在了另一个患风痹的老渔民腿上。不过片刻,老渔民就直咂嘴:“这热乎劲儿,比刚才厉害!像是有股子力气往骨头缝里钻,疼是疼,可疼过之后,舒坦!”

轩辕看着老渔民渐渐舒展的眉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想起岐伯曾说“阴阳相济,病乃可愈”,此刻才真正明白:寒为阴,热为阳;湿为浊,燥为清。用阳热之性的盐和姜,去攻阴寒之邪的痹症,正是阴阳相搏、以阳克阴的道理。

海风依旧在岩洞外呼啸,但岩洞里的火光和药气,却让人忘了湿冷。轩辕低头在兽皮卷上记录:“盐,海之精,性温,炒热可驱寒湿。配生姜,其性更烈,能透骨散寒,治风痹。”

写罢,他抬头看向渔老,见对方正用欣慰的目光看着自己,忽然觉得,这趟东夷之行,学到的不只是治病的法子,更是对“天地之气”的领悟——海有海的脾气,人有人的病痛,而医道,不过是顺着天地的性子,帮人找回本该有的平衡。

那老渔民的腿渐渐能伸直了,后生高兴地要留轩辕吃饭,用刚捕的鱼熬汤。轩辕望着陶釜里还在微微发烫的盐粒,忽然想,等回到有熊部落,要把这法子教给族人,让那些被风寒困扰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山海的暖意。

只是,风痹的成因还有多少?除了盐和姜,还有没有别的法子能应对?轩辕摸了摸怀里的兽皮卷,上面已经记了不少东夷的智慧,但他知道,这远远不是尽头。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后续如何?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