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71章 整理周游医案,分类归档

古人的智慧 第71章 整理周游医案,分类归档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71章:整理周游医案,分类归档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慢悠悠地铺满轩辕住的山洞。洞壁上挂着的草药标本在篝火映照下轻轻晃动,影子投在地上,恍若一个个跳动的生命。轩辕刚从外面巡查回来,额角还带着些微汗,他解下背上的藤筐,里面是今日新采的几株远志——这草药能安神益智,前几日有个部落孩童总夜啼,用它配着茯神煮水,效果正好,他想着把这案例也记下来。

“先生,您回来啦!”洞口传来清脆的声音,是弟子灵枢。这孩子约莫十五六岁,眉眼清亮,手上正捧着一卷竹简,竹简上已经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他身后跟着另一个弟子素问,手里端着陶碗,里面盛着温热的草药汤,“刚煎好的紫苏汤,驱驱寒气。”

轩辕接过陶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他喝了一口,紫苏的辛香在舌尖散开,笑道:“你们倒是比我还细心。”他看向洞内,原本空旷的地面此刻已被层层叠叠的兽皮铺满,兽皮上堆放着数不清的竹简、骨片和树皮——那都是这些年周游各地时记下的医案。有的竹简边缘已经磨得发亮,显然是被反复翻看;有的骨片上的刻痕还很新,是前几日才从南方部落带回来的。

“先生,这些医案再不整理,怕是要堆得比洞口的石桌还高了。”灵枢蹲下身,拿起一片骨片,上面用尖锐的石刀刻着:“南方炎地,有妇人发热口渴,肌肤灼手,用青蒿捣汁服之,半日热退。”他指着骨片上的刻痕,“您看,这是三个月前在祝融部落记下的,当时那妇人都快烧糊涂了,您让我们采来新鲜青蒿,挤出汁水给她灌下去,没过多久就退热了,现在想想还觉得神奇。”

素问也凑过来,拿起一卷竹简,上面是用松烟墨写的字,墨迹因年代久远有些发黑:“北方玄冰之域,老者关节肿痛,遇寒则剧,用生姜、桂枝煮水熏洗,配合艾灸关元穴,旬日痛减。”他轻声念着,“这是去年在幽都部落的案例吧?我记得那位老者后来还送了我们一块玄冰玉,说能安神呢。”

轩辕点点头,目光扫过这些承载着生命与经验的记录,眼神变得悠远:“是啊,从东方的日出之谷,到西方的流沙之畔,从南方的湿热丛林,到北方的冰封雪原,我们走过了多少部落,见过多少病痛,这些医案就是最好的见证。”他放下陶碗,蹲下身,拿起一片刻着“木类”字样的木牌——这是他早就备好的分类标记,“今日起,我们就开始整理这些医案,按五行分类:肝病属木,心病属火,脾病属土,肺病属金,肾病属水。”

“按五行分类?”灵枢眨了眨眼,有些疑惑,“就像先生说的,肝属木,主疏泄,所以那些因情志不畅引发的胁痛、易怒,都归到木类?”

“正是。”轩辕拿起一卷竹简,上面记着东方青丘部落的案例:“青丘多桑树,部落之人多食桑椹,然有少年常发怒,胁下胀痛,食不下咽,用柴胡、郁金煮水,三日后怒减,能进食。”他将竹简放到刻有“木”字的木牌旁,“你看,这少年的病在肝,与木的‘疏泄’功能失调有关,便归到木类。”

素问若有所思,拿起一片骨片:“那这个呢?西方金天部落,有猎人咳血,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用白茅根、仙鹤草煎服,血止咳轻。”他看向轩辕,“肺属金,主气司呼吸,这显然是肺病,该归到金类吧?”

“没错。”轩辕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金性肃降,肺若失于肃降,便会咳喘;肺又主皮毛,若金气不足,还会容易感冒。这些都要归到金类,日后查阅起来才方便。”

说干就干。三个身影在篝火旁忙碌起来,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洞壁上,像一幅流动的画。灵枢负责将医案一一展开,素问则根据病症判断所属五行,轩辕在一旁指导,偶尔拿起某个案例细细思索,补充细节。

“先生,这个该归到哪类?”灵枢举起一卷竹简,上面写着:“中央土原部落,农妇劳作后腹痛,上吐下泻,用干姜、白术煮水,吐泻止,腹痛减。”

“土类。”轩辕不假思索,“脾属土,主运化,农妇劳作过度,又食了生冷,脾失运化,才会吐泻腹痛,干姜温脾,白术健脾,正是调土之法。”

素问一边将竹简放到“土”字木牌下,一边感叹:“原来这些看似零散的病症,用五行一归类,竟变得这么有条理。就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了项链。”

“不止有条理,更能看出规律。”轩辕拿起北方的一个肾病案例,“你看这北方,寒邪盛,肾病就多,多是畏寒、水肿、腰痛,用肉桂、附子温肾的案例也多;再看南方,热邪重,心病就多,发热、心烦、失眠的案例常见,用黄连、莲子心清热的案例也多。”他指着不同地域的医案,“这就是五行与地域、病症的关联,整理出来,日后其他医者遇到类似情况,便能有迹可循。”

夜幕渐深,洞外传来虫鸣与风声,洞内却暖意融融。篝火噼啪作响,不时爆出火星,照亮了堆积如山的医案。灵枢的额头上渗了汗,他用袖子擦了擦,看着已经分好类的五大堆医案,忍不住咋舌:“先生,这才整理了一小半,就已经这么多了。您这些年走南闯北,到底记了多少案例啊?”

轩辕笑了笑,拿起一块新的骨片,用石刀在上面刻着“水类”二字:“从我们离开轩辕丘开始,算起来已有八年了。这八年里,见过的病症没有上千也有数百,每一个案例都是一条人命,每一次治愈都是一次经验,怎能不仔细记下?”他刻完字,将骨片放到一旁,“你看这骨片,是用兽骨打磨而成,不易腐烂;这竹简,是用坚韧的青竹削成,能保存许久;还有这些树皮,是用特殊的药水浸泡过,不怕虫蛀。我当初特意选这些材料,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能把它们整理好,留给后世医者参考。”

素问拿起一卷边缘有些破损的竹简,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他小心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先生,这卷是最早的吧?我记得您说过,这是我们在东方第一个部落记下的。”

轩辕接过竹简,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仿佛在触碰一段遥远的记忆:“是啊,那是在阳谷部落,有个孩子生下来就体弱,总是咳嗽,面黄肌瘦。当时我们还没摸索出太多经验,只能一边试药,一边观察。后来发现他是肺脾两虚,用了黄芪补肺气,山药健脾气,慢慢才好起来。”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感慨,“那时候啊,我们对五行的理解还很浅,只是觉得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药,哪像现在,能把五行、阴阳、地域、体质都串起来。”

灵枢听着,眼睛亮晶晶的:“先生,等我们把这些医案都整理好,是不是可以像您说的那样,着成一部医书?就像仓颉创造文字一样,让后世医者都能学到这些知识。”

“会的。”轩辕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这些医案是血肉,阴阳五行是骨架,等我们把它们都梳理清楚,再加上对经络、穴位的探索,一部完整的医书就有了雏形。”他看向洞外,月光透过洞口洒进来,在地上映出一片银辉,“不过,现在还不是着书的时候。我们还要把每类医案再细分——按地域分,看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病有什么差异;按病因分,是外感风寒,还是内伤七情;按治法分,是用药,还是针灸,或是食疗。只有分得越细,后人用起来才越方便。”

说着,他拿起一个南方的心病案例:“你看这个,南方暑热,有人中暑昏迷,用藿香、佩兰开窍醒神;而另一个南方案例,是情志过激导致的心悸,用丹参、酸枣仁养心安神。同是南方心病,病因不同,治法也不同,这就要在火类医案下再分‘外感’和‘内伤’。”

灵枢和素问听得连连点头,手上的动作也更快了。他们将木类医案又分成“肝郁”“肝虚”“肝火”等小类,火类医案分成“实火”“虚火”“外感火邪”等,土类、金类、水类也一一细分,原本杂乱的医案渐渐变得井然有序。

不知不觉,天快亮了,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曦透过洞口照进来,落在堆积整齐的医案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灵枢打了个哈欠,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眼前分类清晰的五大类医案,每类下面又有十几个小类,成就感油然而生:“先生,您看,这就像一座五脏俱全的城池,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居民’,整整齐齐的。”

轩辕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肢,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这座‘城池’里,藏着无数生命的智慧。但这还不够。”他指着那些还没整理完的医案,“剩下的还要继续,而且整理完了,还要反复核对,看看有没有错漏。比如那个北方寒证的案例,当时用了肉桂和熟地,后来随访,老者的身体是否完全康复?有没有复发?这些都要补充进去,医案才能完整。”

素问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先生,前几日我们在西方部落遇到的那个奇怪的病例,您说既像肺病,又像肾病,当时没来得及归类,要不要现在看看?”

轩辕眼睛一亮:“哦?你说的是那个咳逆上气,又伴腰痛腿软的老者?”

“正是。”素问找出那卷竹简,“当时老者咳嗽得厉害,痰少而黏,同时腰里像坠了块石头,走路都费劲。按肺病治,用了润肺止咳的药,咳嗽稍减,但腰痛更甚;按肾病治,用了补肾的药,腰痛轻了,咳嗽又重了。最后还是您用了补肺益肾的药,才渐渐好转。”

轩辕接过竹简,沉吟道:“这个案例特殊,既涉及金,又涉及水,是‘母病及子’还是‘子病及母’?需要仔细分析。这也提醒我们,有些病症并非单一五行失调,可能是多脏腑关联,日后整理时,还要加一个‘杂类’,专门记录这类复杂病例。”

灵枢闻言,连忙找来一块新的骨片,刻上“杂类”二字,小心翼翼地放在五大类医案旁边,像是在守护一个重要的秘密。

朝阳渐渐升高,暖意驱散了洞中的凉意。远处传来部落孩童的嬉笑声,新的一天开始了。轩辕望着那些整理好的医案,又看了看两个弟子疲惫却充满期待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力量。这些医案,是他和弟子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血救治生命换来的财富,它们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医道传承的火种。

“好了,先歇息片刻,吃过早饭再继续。”轩辕拍了拍两个弟子的肩膀,“路还长,我们慢慢来。这些医案,会成为日后着书立说的血肉,而我们,就是要让这血肉丰满起来,让医道的大厦能稳稳地立在世间。”

灵枢和素问点点头,靠在石壁上闭上眼,嘴角却带着笑意。他们知道,整理医案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探索还在后面。那些分类好的案例中,是否还藏着未被发现的规律?不同地域的同一种病,其治法的细微差异背后,又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