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48章 五行失衡,病机初探

古人的智慧 第48章 五行失衡,病机初探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48章:五行失衡,病机初探

清晨的微光透过医庐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站在案前,指尖轻轻拂过摊开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连日来的医案。追风趴在他脚边,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发出轻微的声响。案上的陶罐里,草药的清香袅袅升起,与室外传来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先生,今日这少年的脉象,倒是有些特别。”弟子雷公端着刚煮好的药碗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困惑。他将药碗放在案上,热气氤氲中,能看到碗里褐色的药汁微微晃动。

轩辕抬起头,目光从竹简上移开,落在雷公身上:“哦?说来听听。”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这些年,雷公一直跟在他身边,从最初连草药名字都记不全的少年,长成了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医者,只是遇到疑难之处,仍习惯向他请教。

雷公回忆着方才的情形,眉头微蹙:“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来时面红目赤,说话急冲冲的,一进门就嚷嚷着头痛。我为他把脉,脉跳得又快又急,像是要挣脱开来似的。他还说夜里总睡不着,心里躁得慌,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

轩辕听着,手指在案上轻轻点着,若有所思:“你觉得这是什么症结?”

雷公迟疑道:“看他面红、脉数,倒像是热病,可给他用了清热的草药,效果却不明显。”他有些懊恼地挠了挠头,“弟子实在想不明白,还请先生指点。”

轩辕笑了笑,起身道:“走,带我去看看这少年。”他知道,很多时候,亲自诊视才能找到关键。理论终究要结合实践,这是他从岐伯那里学来的,也是这些年周游四方最深的体会。

两人来到隔壁的诊室,少年正坐在榻上,双手攥着衣角,时不时烦躁地抓抓头发。看到轩辕进来,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神里闪过一丝戒备,大概是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耐心。

“少年人,莫急。”轩辕走到榻边,语气平和,“让我看看你的脉。”

少年不情不愿地伸出手,手腕纤细,皮肤因为燥热而有些发红。轩辕将手指轻轻搭在他的腕脉上,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脉象的跳动。那脉象果然如雷公所说,急促而有力,像是奔腾的野马,毫无章法。他又看了看少年的舌头,舌尖红得格外明显,舌苔却很薄。

“你近来是不是常觉得口干?”轩辕问道,眼睛依然看着少年的神色。

少年愣了一下,点头道:“是,总觉得嘴里干得发苦,喝多少水都没用。”

“夜里除了睡不着,是不是还容易出汗?”

“嗯!”少年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不光出汗,心里还像揣着一团火,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第二天头更痛了。”

轩辕松开手,站起身,在诊室里踱了几步。追风不知何时跟了进来,此刻正用脑袋蹭着他的裤腿,像是在安慰他一般。他停下脚步,对雷公说:“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五行吗?”

雷公眼睛一亮:“先生是说……五行失衡?”

“正是。”轩辕转过身,目光落在少年身上,“这少年的情况,便是‘肝木火旺’之证。”

“肝木火旺?”雷公重复着这四个字,努力在脑海中梳理着相关的知识,“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所以肝火旺了,心火也会跟着旺?”

“没错。”轩辕赞许地点点头,“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情志不畅,或外感邪热,都可能导致肝木失于疏泄,郁而化火。这少年脉急、易怒、头痛,正是肝火旺的表现。而肝木火旺,又会引动心火,所以他才会心烦、失眠、舌尖红。这便是五行中‘母病及子’的道理,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母火盛,子火亦旺。”

雷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只看到了表面的热证,却没分清是哪个脏腑的问题,更没想到肝和心之间还有这样的关联。难怪只用清热的药效果不好,因为没有疏肝,肝火不除,心火难平啊。”

少年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插话:“先生,你们说的什么木啊火啊的,我听不懂。我这病,到底能不能治啊?”

轩辕走到他身边,温和地说:“能治。你这病,是因为心里的火气太盛,我们给你开些能让火气降下去的药,再调理调理,就会好的。”他知道,对患者来说,通俗易懂的解释比深奥的医理更能让他们安心。

少年将信将疑地点点头:“那……那你们快开药吧。”

轩辕转身对雷公说:“取柴胡、黄芩各三钱,栀子二钱,加上茯苓、甘草,水煎服。柴胡能疏肝解郁,黄芩、栀子可以清热泻火,茯苓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记住,要让他早晚各服一次,服药期间,不可吃辛辣之物,也别再动怒。”

雷公连忙记下,转身去药房抓药。诊室里只剩下轩辕和少年,还有趴在地上打盹的追风。

少年看着轩辕,小声问道:“先生,我这病,是不是跟我前些天跟人打架有关?”

轩辕有些意外,随即笑道:“哦?说来听听。”

“前几天,我跟隔壁部落的人争猎物,被他们欺负了,心里一直憋着气,从那以后,就开始头痛、睡不着了。”少年说着,脸上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他们人多,我打不过他们,只能忍着,越想越气!”

轩辕了然:“这就对了。你心里的气没处发泄,积在心里,就化成了肝火。所以啊,治病不光要靠药,还要靠自己放宽心。那点小事,不值得你这么生气,伤了自己的身体,多不划算。”

少年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像是在琢磨轩辕的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眼神里的烦躁少了些:“先生说得对,我不该那么小气。”

轩辕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就对了。回去好好吃药,好好休息,别再想那些烦心事,过几天就好了。”

少年点点头,起身道谢后,跟着取药回来的雷公离开了。

医庐里又恢复了宁静。轩辕走到案前,拿起笔,在竹简上记录下这个病例:“少年,十五岁,因情志不舒,肝木郁而化火,母病及子,引动心火。症见头痛、面红目赤、易怒、心烦失眠、口干苦、舌尖红、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方用柴胡、黄芩、栀子、茯苓、甘草。”

写完,他放下笔,看着窗外。阳光已经升高,照在院子里的药圃上,那些刚种下的草药嫩芽,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充满了生机。

“先生,您看这个病例,是不是也跟五行失衡有关?”雷公拿着另一卷竹简走进来,上面记着一个老者的病情。

轩辕接过竹简,仔细看着:“老者,七十有余,畏寒怕冷,四肢不温,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他看完,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雷公在一旁补充道:“这老者已经病了很久了,之前请过几个医者,都说是寒证,用了些温热的药,可效果一直不好。水肿反而越来越重,连走路都费劲了。”

轩辕放下竹简,对雷公说:“走,我们去看看这位老者。”

两人来到老者的住处,那是一间简陋的茅屋,里面光线昏暗。老者躺在榻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却还是蜷缩着身体,嘴唇发紫,呼吸微弱。看到轩辕进来,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没力气,只能微微点头示意。

轩辕走到榻边,轻声道:“老人家,别动,让我看看。”他先看了看老者的面色,果然如竹简所记,苍白中带着一丝青紫。再看他的舌头,舌质淡白,舌苔厚厚的一层白苔。

他伸出手,为老者把脉。那脉象沉细而迟,像是快要断了的线,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他又摸了摸老者的手脚,冰凉刺骨,即使盖着被子,也没有一丝暖意。

“老人家,你是不是总觉得冷,就算盖再多被子也没用?”轩辕问道。

老者艰难地点点头,声音微弱:“是……冷……一直冷……”

“肚子是不是也不舒服,吃点东西就胀,还总拉肚子?”

“嗯……吃不下……吃了也不消化……”老者喘着气,每说一句话都很费力。

“腿肿得厉害,是不是一按一个坑?”

老者又点了点头,眼里露出痛苦的神色。

轩辕站起身,走到屋外,雷公跟了出来。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刚才在屋里感受到的寒意。

“先生,这老者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雷公急切地问道,“明明用了温热的药,怎么不见好转呢?”

轩辕望着远处的山峦,缓缓道:“这老者的情况,是‘肾阳不足,脾阳亦虚’之证,属于五行中‘水寒土湿’的失衡。”

“水寒土湿?”雷公重复着,努力理解其中的含义,“肾属水,脾属土,您是说,肾水太寒,导致脾土也湿了?”

“没错。”轩辕转过身,看着雷公,“肾为先天之本,属水,主温煦。肾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能温暖全身。如果肾阳不足,这团火就弱了,人就会畏寒怕冷。而脾属土,主运化,需要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工作。肾阳不足,脾阳也会跟着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就会停留在体内,导致水肿、腹泻。这便是‘水不生土’,肾水寒,脾土湿,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雷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之前的医者只看到了寒证,却没分清是肾阳不足还是脾阳不足,只一味用温热药补脾,却没补肾阳,就像只添柴不添火,怎么能让屋里暖和起来呢?”

“正是这个道理。”轩辕赞许道,“脾阳根于肾阳,肾阳不足,脾阳难复。所以,治这老者的病,不能只补脾,更要补肾阳,只有把肾里的火点燃了,脾才能正常工作,水湿才能运化出去。这就像五行中‘水火既济’,肾水需要心火的温煦,但这里,更重要的是肾阳自身的火力。”

“那该用什么药呢?”雷公问道,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轩辕想了想,道:“取附子三钱,肉桂一钱,干姜二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附子、肉桂能温补肾阳,就像添柴加火;干姜能温中健脾;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记住,附子有毒,一定要先煎一个时辰,去其毒性,再下其他药。”

雷公连忙记下,又问道:“先生,这药量是不是比平时大一些?尤其是附子,三钱会不会太多了?”

轩辕摇摇头:“老者肾阳亏损日久,非重剂不能挽回。就像快熄灭的火堆,只有多加些柴,才能重新燃起来。但一定要注意炮制和煎煮方法,确保安全。另外,还要嘱咐老者,服药期间要保暖,多吃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生姜,切忌生冷寒凉。”

“弟子明白了。”雷公点点头,转身去准备药材。

轩辕站在茅屋前,看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感慨万千。人体就像一个小天地,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平衡才能健康。一旦失衡,就会百病丛生。而医者的责任,就是找到失衡的症结,调其偏颇,让五行重归平衡。

他回到医庐,追风依旧趴在脚边。他拿起笔,在竹简上记录下老者的病例:“老者,七十余岁,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致脾阳亦虚。症见畏寒肢冷、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以温补肾阳、健脾祛湿,方用附子、肉桂、干姜、白术、茯苓、炙甘草。附子先煎去毒。”

写完,他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竹简上,那些墨迹仿佛都活了过来。他知道,这些病例只是开始,五行失衡的病机还有很多种,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先生,您看,这两个病例,一个是火旺,一个是寒盛,都是五行失衡,但治法却截然不同。”雷公抓药回来,看到案上的两份记录,忍不住说道。

“是啊。”轩辕点点头,“五行失衡,无非‘过’与‘不及’两种情况。过则抑之,不及则补之。就像那少年,肝木火旺,是‘过’,所以要用疏肝泻火的药来抑制;而这老者,肾阳不足,是‘不及’,所以要用温补肾阳的药来补益。这便是治病的根本原则。”

雷公若有所思:“那是不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既有‘过’,又有‘不及’?”

轩辕赞许地看了他一眼:“你能想到这点,很好。确实有这种情况,比如有的人既有肝火旺的表现,又有肾阴不足的症状,这就需要既疏肝泻火,又滋阴补肾,兼顾两端。以后遇到的病例多了,你就会明白,五行失衡的情况错综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雷公重重地点点头:“弟子记下了。”

轩辕笑了笑,站起身:“走,我们去看看那少年和老者的药熬得怎么样了。治病如调天平,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啊。”

两人走向药房,药香越来越浓。追风摇着尾巴跟在他们身后,仿佛也知道,这些草药将带来生命的希望。轩辕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坚持探索五行失衡的病机,不断完善治法,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的折磨。而这条医道之路,还有很长很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