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39章 广传医术,普惠万民

古人的智慧 第239章 广传医术,普惠万民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239章:广传医术,普惠万民

战后的风,带着硝烟散尽的清冽,拂过联盟的每一寸土地。轩辕站在医庐前的土坡上,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眉头舒展了许多。涿鹿之战的惨烈仍在心头萦绕,但眼下更重的担子,是让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重焕生机——而生机的根基,便是健康。

“先生,各部落派来的学徒都在传习堂候着了。”大弟子捧着一卷名册,轻声禀报。他的手臂上还留着战时被箭划伤的疤痕,此刻已结痂脱落,只余下浅淡的印记,那是医道护佑生命的见证。

轩辕点点头,转身往传习堂走去。脚步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沉稳的声响,像是在丈量着医道传承的距离。传习堂是战前就建好的,战时被改作临时伤营,如今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只是堂内的梁柱上,还能看到兵刃碰撞留下的浅痕。

推开木门,三十多个身着各色部落服饰的年轻人齐刷刷地站起来,脸上带着敬畏与期盼。他们中有来自东方沿海的渔猎部落,皮肤黝黑,手掌粗糙;有来自南方山林的农耕氏族,身着麻布,带着草药的清香;还有来自西方草原的游牧子弟,身形剽悍,眼神却透着恳切。

“坐吧。”轩辕走到堂中那张用百年古木制成的案几后坐下,案上摊着《黄帝内经》的抄本和几张经络图。“你们来此,不是为了听我空谈医理,而是要学能救人性命的真本事。”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联盟之所以为联盟,不止于刀枪相护,更在于病痛相扶。”

一个来自南方部落的青年忍不住起身:“大医官,我们部落多湿热,族人常犯关节肿痛,用了草药也不见好,您能教教我们吗?”他的裤腿挽起,露出小腿上成片的红疹,那是长期受湿邪侵扰的痕迹。

轩辕示意他坐下,取过一支炭笔,在墙上的空白木板上画了一株草药:“此为独活,生于山林阴湿处,性温,能祛风湿、止痹痛。你们那里多产此物,只是采收时节不对——需在秋末冬初,根茎饱满时采挖,晒干后切片,配伍牛膝、桑寄生,煎水服用,效果自会不同。”他边说边画,笔触简练却精准,“记住,草药的性情,与生长的土地、时节息息相关,就像你们部落的人,耐热耐湿,换了北方的干燥之地,反而会不适。”

众人听得入神,有弟子赶紧用兽皮制成的纸记下要点。轩辕又拿起银针,指着墙上的经络图:“除了汤药,针灸亦能见效。膝关节疼痛,可取‘膝眼’‘阳陵泉’二穴,进针三分,捻转时会有酸胀感,此为‘得气’,邪气自会随气而散。”他让那南方青年上前,亲自示范进针手法,“进针要稳,如鹰隼扑兔,不可犹豫;捻转要柔,似流水绕石,不可粗暴。”

银针刺入穴位的瞬间,青年“啊”了一声,随即惊讶地说:“真的酸胀!好像有股暖流在腿里走!”

轩辕拔出针,笑道:“这便是经络通了。回去后,教族人辨识草药,学习简单的针灸之法,再把《灵枢》中关于经络的篇章抄录回去,让更多人能看懂。”

接下来的日子,传习堂里每日都充满了专注的气息。轩辕将教学分为“识药”“诊病”“施治”三部分,循序渐进。清晨,他带着众人去药圃辨认草药,讲解性味归经:“这是黄芩,苦寒,入肺、胃经,能清热燥湿,治肺热咳嗽;那是生姜,性温,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解鱼蟹之毒。”他让每个人都亲口尝尝,记住草药的味道,“药之味,即药之性,苦能泄,甘能补,辛能散,咸能软,酸能收,记住这些,用药才能不出差错。”

午后,他教众人“望闻问切”四诊之法。取来不同病患的案例,让大家轮流诊断。一个来自北方部落的汉子,面色苍白,脉象沉细,众人多认为是寒症,主张用温药。轩辕却让他张开嘴,看了看舌苔:“舌苔黄腻,是内有湿热,只是被外寒包裹,看似寒症,实则寒热夹杂。若单用温药,只会加重内热,需用麻黄汤解表,再配黄连、黄芩清里,表里兼顾,方能见效。”

他指着一个孩童的病例:“小儿脉数,指纹紫滞,伴发热、惊厥,此为肝风内动,需用钩藤、蝉蜕平肝息风,不可用大人的猛药。”又拿出一个妇人的医案,“月经不调,血色暗紫有块,是气滞血瘀,需用当归、川芎活血,配合香附理气,‘气行则血行’,这是妇科诊治的要诀。”

傍晚,则是实践操作。轩辕让弟子们互相练习针灸、包扎,他在一旁巡视指导。有个来自东方部落的女子,学包扎时总是不够紧实,轩辕拿起布条示范:“战时伤口包扎,既要止血,又要固定,过松则血不止,过紧则伤气血。你们看,像这样绕三圈,在伤处上方打结,用力要匀,如捆扎粮草,既不能让粮草散落,又不能勒坏了麻袋。”他边说边用布条在木桩上演示,动作熟练而规范,那是经历了无数战伤救治才练就的精准。

除了传习堂的教学,轩辕还派得力弟子分赴各部落,建立医庐。大弟子带着《百草图谱》和一批常用草药,前往西方草原部落。那里的人多骑马狩猎,常受外伤,他便教族人制作夹板固定骨折,用金疮药处理刀伤,还将“烧艾草消毒”的方法传授下去,让部落的伤口感染率大大降低。

二弟子擅长调理内科杂症,被派往北方部落。那里气候寒冷,族人多有咳喘之疾,他根据《素问》中“肺主气,司呼吸”的理论,教族人用杏仁、苏子煎水止咳,用艾灸“肺俞”穴温肺散寒,还推广“晨起吐故纳新”的导引之法,让族人在寒冷的冬日也能保持肺气通畅。

三弟子则去了东方沿海部落,那里的人常食海鲜,易生痈疮。他带去了砭石疗法,教族人用砭石刺络放血,排出热毒,又传授“清热解毒汤”的配方,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配伍,治好了许多久治不愈的痈肿。

三个月后,各弟子传回消息,所到之处,部落的病患都减少了许多。有个偏远的游牧部落,从前婴儿存活率不足五成,自从学会了用炒麦芽消积,用黄连水预防小儿痢疾,半年内竟没有一个婴儿夭折。部落首领特地派人送来一匹上好的骏马,马背上驮着一封用兽皮写的感谢信,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太阳,旁边写着:“大医官的智慧,如太阳般照亮了我们的帐篷。”

这日,轩辕正在整理弟子们传回的医案,一个老者拄着拐杖走进医庐,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手里捧着一个陶罐。老者是邻近部落的首领,战时曾带领族人支援联盟,腿上中过毒箭,是轩辕亲手救治的。

“大医官,尝尝我们部落新酿的米酒。”老者将陶罐放下,揭开盖子,一股醇厚的酒香弥漫开来,“托您的福,族里半年没闹过大病,年轻人也学会了看病,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轩辕笑着摆摆手:“功劳不在我,而在你们愿意学习,愿意互相帮助。”他取过一叠抄好的《养生论》,递给老者,“这是关于四季养生的法子,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让族人照着做,少生病,比什么都强。”

老者接过抄本,如获至宝,小心地揣进怀里:“我们部落的孩子,现在都知道饭前要洗手,天凉了要加衣,这都是听了您的教诲。”

送走老者,轩辕走到门口,望着远处几个孩子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他们的脸上没有病容,只有健康的红晕。不远处,几个妇人正在晾晒草药,动作娴熟,那是他派去的弟子教会的。风拂过药圃,带来百草的清香,与村落里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安宁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他想起战前的动荡,想起那些因缺医少药而逝去的生命,心中感慨万千。医道之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独行,而是无数人接力前行。如今,这条路已经铺到了联盟的每一个角落,用草药的苦涩,换来生命的甘甜;用银针的锋芒,刺破病痛的阴霾。

“先生,该给传习堂的学徒们上课了。”弟子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轩辕点点头,转身往传习堂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脚步依旧沉稳,心中却多了一份笃定。他知道,广传医术,普惠万民,这不仅是医道的延续,更是联盟长治久安的根基。当每个部落都能自医自救,每个族人都能安康无疾,这片土地,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乐土”。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