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16章 妇科调治,气血为要

古人的智慧 第216章 妇科调治,气血为要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216章:妇科调治,气血为要

晨曦微露,医庐的木门刚卸下门闩,就见几个妇人相互搀扶着站在石阶下,为首的是个面色蜡黄的年轻女子,双手按着小腹,额头上沁着细密的冷汗。轩辕刚将药碾子摆好,闻声抬头,目光在几人脸上一扫,便知是冲着妇科病症来的。

“都进来吧,坐下慢慢说。”他示意弟子端来温水,自己则取过脉枕,先走到那年轻女子面前,“你先来。”

女子怯生生坐下,将手腕搭在脉枕上,指尖微微发颤。轩辕三指轻按,闭目凝神片刻,又示意她张开嘴看了舌苔,才开口问道:“月信多久没来了?”

“快三个月了。”女子声音细若蚊蚋,脸颊泛起红晕,“这几日小腹坠着疼,夜里总冒冷汗,吃不下东西。”

“成婚多久了?”轩辕追问。

“刚满半年。”

轩辕点点头,转向旁边的弟子:“记下来,脉沉细而涩,舌淡苔白,是气血瘀滞,兼有宫寒。此为‘闭经’,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所致。”他顿了顿,对女子道:“你平日是不是总爱吃生冷?经期也不避冷水?”

女子愣了愣,随即点头:“夏天天热,常吃冰湃的果子,上个月洗衣裳,确实碰了河水。”

“症结就在这。”轩辕起身取来银针,在烛火上消了毒,“女子以血为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寒邪侵入,血遇寒则凝,就像江河结了冰,自然流不动了。今日先给你施针,再配几副药,日后切不可再贪凉。”

他让女子俯卧在榻上,找准“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指尖按压时,女子忍不住轻颤:“这里酸麻得厉害。”

“酸麻就对了,”轩辕手腕微转,银针稳稳刺入,“此穴是足三阴经交汇之处,能调肝、脾、肾,活血化瘀最是管用。”接着,他又在“关元”穴——脐下三寸处施针,“这里是任脉要穴,能温补肾阳,散寒通经。”

两针入穴,轩辕捻转片刻,见女子额头渗出的冷汗渐渐收了,才道:“躺着歇会儿,半个时辰后起针。”

转身时,另一位妇人已急不可耐地走上前,她约莫三十多岁,眼眶发黑,眼下有明显的青影,不等轩辕开口,就抹着眼泪说:“先生,我这月信来得跟淌血似的,都快十天了还没停,头晕得站不住,您快救救我。”

轩辕按上她的脉,只觉脉象浮而无力,再看她面色苍白如纸,嘴唇也没半点血色,眉头微蹙:“伸出手来。”

妇人依言伸手,手掌冰凉,指尖泛白。轩辕指尖在她掌心轻轻一按,留下的指印半天没消退,心中已有了数:“这是‘崩漏’,气血大虚之象。最近是不是常熬夜?或是动了气?”

“前阵子婆家催着生二胎,我心里急得慌,夜里总睡不着,上个月跟当家的吵了一架,月信就乱了。”妇人哽咽着说。

“怒则伤肝,肝主藏血,肝失疏泄,血就收不住了。”轩辕对弟子解释,“就像水库的闸门坏了,水自然哗哗往外流。”他取过纸笔,写下药方:“当归五钱,白芍四钱,熟地三钱,阿胶三钱……再加些黄芪、白术补气,气能摄血,才能把血止住。”

写着药方,他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你这是头一回这样?”

“不是,前两年也有过一次,喝了几副草药好了,这次比上次厉害得多。”

“那更得调调底子,”轩辕在药方后添了一味“仙鹤草”,“这味药止血又补气,最适合你这种虚证。煎药时记得把阿胶烊化了再兑进去,早晚空腹喝,喝上五天再来复诊。”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汉子抱着个产妇闯了进来,产妇下身染红了大片被褥,脸色惨白如蜡,气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汉子声音都在发抖:“先生!先生!她生完娃第三天,血突然止不住了,您快救救她!”

轩辕心头一紧,快步上前,手指探向产妇的鼻息,又摸了摸她的手腕,脉象细弱如丝,几乎摸不到。他沉声道:“快抬到里间榻上!拿最快的火,烧一锅热水!”

弟子们手忙脚乱地照做,轩辕解开产妇的衣襟,见她胸口微微起伏,立即取过银针,选了“隐白”穴——大脚趾内侧,距趾甲角一分处,这是治崩漏的要穴,又在“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施针,“百会为诸阳之会,能升阳举陷,固摄气血。”

施针的同时,他对弟子喊:“取‘固冲汤’的方子,加大剂量!黄芪用八钱,白术六钱,煅龙骨、煅牡蛎各五钱,茜草、海螵蛸三钱……快!”

弟子飞快地抓药,另一个弟子已将砂锅架在火上,水很快烧开,药草下锅,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药香混着水汽弥漫开来。轩辕守在榻边,不时捻转银针,又用指尖轻按产妇的人中,低声对她说:“撑住,药马上就好。”

产妇眼皮动了动,却没力气睁开,嘴唇翕动着,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只发出微弱的气音。汉子在一旁急得直搓手,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娃可怎么活啊……”

半个时辰后,药熬好了,轩辕让弟子用纱布滤出药汁,稍微晾温,再用小勺一点点往产妇嘴里喂。第一勺药汁下去,产妇喉头动了动,竟咽了下去。轩辕心中一喜:“有救了!”

连喂了三勺,他再摸脉时,虽仍虚弱,却比刚才有力了些。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产妇下身的出血明显减少,脸色也渐渐有了一丝血色。汉子见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轩辕连连磕头:“大恩大德!先生真是活菩萨!”

轩辕扶起他:“产妇刚生产完,气血本就亏虚,若再动了肝火,或劳累过度,就容易出这种险症。这药得按时喝,另外,这几日只能喝些小米粥、鸡蛋羹,万万不可吃油腻的东西。”他又写下一个食疗方:“用红枣、桂圆、山药煮粥,每日喝一碗,能补气血。”

忙完这一阵,日头已升到半空,医庐里的妇人们看着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对轩辕更是信服。那个患闭经的女子起针后,摸着小腹说:“先生,刚才还坠着疼,现在轻快多了。”

轩辕笑了笑:“针是通经络的,药是补气血的,二者结合,才能标本兼治。”他取出早已备好的草药,对众人说:“女子调经,就像治水,既要疏浚——用活血的药让血流通畅,又要滋补——用养血的药让水源充足,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他拿起一株当归,指着断面说:“你们看,这当归断面有油润的光泽,气味清香,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是妇科常用的药,但得配着白芍用,白芍能柔肝止痛,二者一温一凉,才不会上火。”又拿起一块阿胶:“这是驴皮熬的胶,补血最是厉害,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不过体质湿热的人不能多吃,容易滞腻。”

妇人们听得认真,有个年长些的妇人问:“先生,我家姑娘十三了,月信来得总不准时,时来时不来,是不是也得这么治?”

“少女初潮,气血尚未充盈,月经不准是常事,”轩辕道,“不用急着用药,让她多吃些五谷杂粮,别熬夜,少生气,过两年自然就规律了。倒是你们这个年纪的,生孩子多了,容易气血两虚,平日里可以多吃些枸杞、桑椹,泡水喝也行,煮粥放一些也行,都是补气血的好东西。”

说着,他让弟子取来纸笔,画了一张女性经络简图,指着上面的穴位说:“平日里没事,可以按按‘血海’穴——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两寸,按的时候用拇指揉,每次三分钟,能调经养血;还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这个穴能疏肝理气,脾气不好的人多按按,对月经有好处。”

妇人们围过来看图,七嘴八舌地问着位置,有个手脚麻利的,当场就按在自己腿上试了试,笑着说:“还真有点酸胀,先生说得没错。”

轩辕看着众人认真的模样,心中颇感欣慰。想当年,部落里的妇人遇到妇科病症,要么找巫祝跳大神,要么硬扛着,多少人因此丢了性命。如今,她们能坐在这里,听他讲医理、说药方,懂得用草药和穴位调理身体,这便是医道传承的意义。

日头偏西时,妇人们才陆续离开,有的手里拿着草药,有的揣着画好的经络图,脸上都带着安心的笑容。那个患崩漏的妇人,被家人用担架抬着回去,临走时,她丈夫又塞给轩辕一包刚摘的野果,说是自家种的,一点心意。

弟子收拾着医案,见轩辕望着窗外发怔,轻声问:“先生,今日治了这么多妇科病,是不是该把这些经验专门记下来?”

轩辕回过神,点了点头:“嗯,女子的病,看似繁杂,其实都离不开‘气血’二字。血为阴,气为阳,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病自然就少了。”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调经之要,在于通补结合,温清适宜……”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夕阳透过窗棂,在他鬓角的白发上镀上一层金光。医庐外,晚风拂过药圃,带来阵阵草药的清香,像是在为这传承不息的医道,轻轻唱和。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