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56章 采收时辰有讲究

古人的智慧 第156章 采收时辰有讲究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56章:采收时辰有讲究

晨曦刚把岐山下的密林染成淡金色,轩辕已背着竹篓站在药圃边,指尖捏着一片带露的薄荷叶。昨夜岐伯的话还在耳边回响:“采药如捕蝉,需趁其振翅之时;收药似收禾,要待其饱满之刻。时辰差一分,药效便减三分。”今日,他要亲身体验这“时辰定药效”的道理。

“轩辕,过来。”岐伯的声音从药圃深处传来,他正蹲在一丛薄荷前,指尖轻捻叶片,露珠顺着叶尖滚落,在晨光里闪着碎银般的光。“你闻此刻的薄荷。”

轩辕凑近,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冽的辛香直冲脑门,带着露水的湿润,竟让昏沉的头脑瞬间清明。“好浓的气味!”他惊讶道,昨日午后采的薄荷,气味虽也清新,却远没有这般锐利。

岐伯站起身,衣襟上沾着草叶的露水:“叶片类草药,最忌烈日暴晒。晨露未干时,叶片细胞饱满,含有的挥发油最足——你看这薄荷,其清利头目、发散风热的功效,全靠这股辛香之气。若等日头升高,露水蒸发,香气散了大半,药效自然打折扣。”他随手摘了片叶子,“你再尝尝。”

轩辕将叶片含在口中,清凉的辛味从舌尖蔓延到咽喉,仿佛有股气流顺着喉咙往上冲,连带着鼻腔都通畅了许多。“比昨日的更烈。”他咂咂嘴,“难怪您说晨露时采最好。”

“不止薄荷,”岐伯领着他往药圃深处走,脚下的泥土带着湿润的凉意,“像紫苏、藿香这些靠气味发挥功效的叶片药,都得这时辰采。你记着,叶片要趁露水在,香气足;花朵则要待将开未开,如菊花,半开时采摘,清热之力最纯,全开则气散,未开则力弱。”

说话间,他们走到一丛黄芩前。这黄芩是去年种下的,根茎在土里已长了一年,此刻叶片舒展,在晨光里透着深绿。岐伯指着地面:“这黄芩的根,今日午后再挖。”

“为何?”轩辕不解,“叶片要早,根茎反倒要等?”

岐伯蹲下身,用木铲轻轻拨开根部的泥土,露出一小段黄白色的根茎:“你看,根茎是藏气之所。白日里,植物光合作用强,养分往根部聚;到了午后,阳气最盛,根茎里的有效成分也最饱满。若清晨挖,夜间的湿气还滞在根里,不仅分量轻,那股苦寒清热的药性也会弱几分。”他用手指敲了敲土块,“再者,午后土壤偏干,挖起来不易损伤根茎,你看这黄芩的根,需完整才能卖得上价,也才能更好地储存。”

轩辕点点头,蹲在一旁仔细看着。黄芩的根须在土里盘错,像一条条黄白色的丝线,他忽然想起上次处理黄芩时,岐伯特意强调要去净泥土,晒干后切片,那时还不明白为何如此讲究,此刻才知,从采收的时辰起,每一步都连着药效。

“走,再去看看桑葚。”岐伯拍了拍他的肩。

药圃尽头的桑树下,紫黑色的桑葚挂满枝头,有的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几个负责采摘的弟子正踮着脚,用竹篮小心地接着。

“桑葚要在日出后、日中前采。”岐伯指着那些紫得发亮的果实,“夜里有露,果实水分多,甜味淡;日头太足,果肉会晒得发蔫,还易落。这时候采,糖分足,果肉饱满,滋阴补血的功效才最好。”他摘了一颗放进嘴里,“你尝尝。”

轩辕也摘了一颗,入口即化,清甜的汁水带着微酸,顺着喉咙流下去,竟觉得心里都润了许多。“比上次傍晚采的甜多了。”他笑道。

“那是自然。”岐伯看着弟子们采摘,忽然皱起眉,对一个正用力拉扯枝条的弟子道:“不可硬拽,要用剪刀剪蒂,不然伤了枝条,明年就少结果了。”他转头对轩辕说,“采收不仅要顾着当下的药效,还要为来年留着生机,这才是长久之道。”

轩辕看着弟子们改用小剪刀,小心翼翼地从果蒂处剪下桑葚,心里忽然一动:医道讲究“治未病”,采药又何尝不是?既要取其精华,又不能竭泽而渔,这其中的分寸,与用药的剂量、配伍的君臣,竟有几分相通。

日头渐渐升高,晨露被蒸发成一层薄薄的水汽,悬浮在药圃上空。岐伯看了看天色:“走,该挖黄芩了。”

他们回到黄芩丛旁,此时的阳光已有些灼人,泥土被晒得微干,用木铲一挖,便能轻松将根茎带土翻出。岐伯示范着:“先松周围的土,再顺着根须的方向挖,尽量让根完整出土。”他手里的木铲轻巧地游走在泥土中,不一会儿,一条完整的黄芩根便被带了出来,长约尺许,黄白相间,断面处隐隐透着光泽。

“你试试。”岐伯把木铲递给轩辕。

轩辕学着他的样子,先在黄芩周围挖了一圈浅沟,感受着泥土的硬度——比清晨时确实硬了些,但也更容易成型,不会一挖就散成泥块。他屏住呼吸,顺着根须的走向慢慢下铲,忽然感觉到木铲碰到了硬物,他连忙放慢动作,轻轻拨开泥土,原来是一条较粗的侧根。他小心地将侧根周围的土挖松,终于将整株黄芩根完整地取了出来。

“不错。”岐伯接过他挖的黄芩根,掂量了一下,“比清晨挖的要重些,你闻闻断面。”

轩辕凑过去,一股清苦的气味扑鼻而来,比上次他处理的黄芩根气味更浓。“果然更苦。”他说。

“苦味越纯,清热燥湿的力道越足。”岐伯将黄芩根放在竹篓里,“回去后切片晒干,你对比一下清晨挖的和午后挖的,药效差异一眼便能看出。”

午后的阳光越发炽烈,药圃里的温度升高了不少。轩辕帮着弟子们将采收的草药分类:薄荷、紫苏等叶片类摊在竹席上,放在阴凉处阴干,避免阳光直射;黄芩、甘草等根茎类则摊在向阳的石板上,让阳光尽快将水分晒干;桑葚则铺在竹篮里,放在通风处,准备制成桑葚干。

“为何叶片要阴干,根茎要晒干?”一个年轻弟子问道,他额头上满是汗,手里正翻着竹席上的薄荷叶。

轩辕想起岐伯的教导,解释道:“叶片含挥发油多,暴晒会让香气散掉;根茎含水分多,若不晒干,容易发霉,那点苦寒的药性也会被湿气浸得失效。”他拿起一片薄荷叶,“你看这叶子,若晒得太干,一捏就碎,有效成分也跟着跑了;阴干的叶子虽软,香气却能留住。”

弟子们听得连连点头,手上的动作也更小心了。轩辕看着他们,忽然想起自己刚学采药时,也曾因不知时辰,采回的草药被岐伯叹着气扔掉。那时只觉得可惜,如今才明白,每一株草药都有其生长的节律,顺应这节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傍晚时分,岐伯带着轩辕回到药庐,桌上摆着两堆黄芩片:一堆是清晨挖的,颜色偏浅,断面有些发潮;另一堆是午后挖的,颜色黄亮,断面干燥,散发着浓郁的苦味。

“你来尝尝。”岐伯递给他两根。

轩辕先尝了清晨挖的,苦味较淡,且带着一丝土腥味;再尝午后挖的,苦味锐利,从舌尖一直苦到舌根,却苦得纯粹,没有杂味。“差别太大了。”他惊叹道。

“这就是时辰的力量。”岐伯将两堆黄芩片分开存放,“用药时,若需强效,则用午后所采;若患者体虚,需减其药性,则可用清晨所采。这采收的时辰,实则是给了我们调整药效的第一道门。”

他拿起一片午后采的黄芩,对着夕阳看:“你看这断面的光泽,这是药性凝聚的样子。医者用药,不仅要知其性味功效,更要知其来处——何时采,何地生,如何存,这些都与疗效息息相关。就像带兵打仗,不仅要知士兵勇猛,还要知其习性,方能运筹帷幄。”

轩辕默默点头,拿起竹简,将今日的所见所闻一一记下:

“薄荷、紫苏、藿香等叶类药,晨露未干时采,气味浓,药效足。”

“黄芩、甘草、党参等根茎类药,午后阳光盛时采,成分足,易储存。”

“桑葚、枸杞等果实类药,日出后、日中前采,糖分足,药性纯。”

“叶片宜阴干,根茎宜晒干,果实需通风阴干防霉变。”

笔尖划过竹简,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与药圃里草药生长的声音相和。他忽然明白,岐伯教他的不仅是采药的时辰,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医道思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草药是自然的馈赠,疾病的发生与痊愈,也离不开自然的节律。懂得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读懂每一株草药,用好每一味药材。

夜色渐浓,药庐里的油灯亮了起来,映着轩辕专注的侧脸。窗外,晚风带着草药的清香吹进来,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秘密。而这采收时辰的讲究,不过是这秘密中的一小段,却足以让轩辕在医道的路上,又迈出扎实的一步。

那么,这些按时辰采收的草药,在实际配伍中会展现出怎样的差异?轩辕又会如何运用这份认知来治疗病患?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