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46章 自制解药防不测

古人的智慧 第146章 自制解药防不测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4:48:10

第146章:自制解药防不测

晨露还挂在终南山的草木上时,轩辕已跟着岐伯钻进了药圃旁的那片次生林。空气里弥漫着腐叶与泥土混合的湿润气息,脚下的苔藓软得像踩在厚绒上。昨日误采毒草的后怕还堵在轩辕心口,像吞了块没嚼烂的生肉,硌得他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你看这丛‘绿豆’,”岐伯忽然停在一丛矮生植物前,其叶片呈羽状,顶端结着细小的绿荚,“它的种子能解百种草木之毒,是咱们采药人的护身符。”他伸手摘下一个豆荚,剥开,里面是圆润的绿色颗粒,“等它成熟了,收些晒干,随时带在身上。”

轩辕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豆荚,冰凉的露水沾在指腹上。“师父,单靠绿豆就能解毒吗?”他想起昨日那株毒草“独活”,光是闻着那股腥气就让人头晕,心里实在没底。

岐伯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在晨光里像水波一样漾开:“傻孩子,解毒哪能单靠一样东西。你记着,绿豆性凉,能清热利尿,让毒素随小便排出去,但它性子温和,遇上烈毒就力不从心了。”他又指着不远处一丛开着淡紫色花的植物,“那是甘草,味甘性平,能调和诸药,也能解草木毒,和绿豆搭配,效力就强多了。”

轩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甘草的茎秆挺拔,叶片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花朵像一串串小铃铛。他忽然想起自己之前处理外伤时,常常用甘草煮水清洗伤口,那时只知它能消炎,竟不知还有解毒的功效。

“还有生姜,”岐伯继续说道,迈步往林子深处走,“性温味辛,能温中止呕,对付那些寒性的毒素最管用。这三样配在一起,就是咱们眼下能用的最好解药了。”

轩辕赶紧跟上,手里的石笔在竹简上飞快地划着,豆大的汗珠从额角滚下来,滴在竹简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他忽然想起自己行囊里还有半块没吃完的生姜,是前几日煮肉汤剩下的,当时只觉得它能去腥,没想到还有这层用处。

“师父,这三样怎么配?煮多久才行?”他追问道,心里已经在盘算回去后该如何准备。

岐伯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绿豆一把,甘草三五根,生姜两三片,”他弯腰掬起一捧水,洗了洗手,“加水没过药材,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一刻钟,直到绿豆开花、甘草出味就行。”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郑重,“记住,这解药只能解轻微的草木之毒,若是遇上箭毒、蛇毒,或是像‘狼毒’那样的烈性毒药,还是得靠专门的解药,万万不可大意。”

轩辕重重地点头,把这话刻在心里。他蹲在溪边,看着水里自己的倒影,那张年轻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但眼神里已经多了几分凝重。昨日若不是师父及时制止,自己恐怕已经尝了那毒草,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药庐,轩辕立刻动手准备。他从储存的粮食里找出一小袋绿豆,这些绿豆是去年秋收时留的种,颗粒饱满,透着温润的光泽。又从晾干的草药堆里翻出几根甘草,根须粗壮,断面是黄白色的,闻着有股淡淡的甜味。生姜是现成的,他用石刀切成薄薄的片,姜的辛辣气味立刻弥漫开来,呛得他打了个喷嚏。

岐伯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看着他忙碌,手里拿着一根竹篾,慢悠悠地编织着什么。“煮解药的水要用活水,就是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或是溪里的流水,”他忽然开口,“死水容易败味,影响药效。”

轩辕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跑去后院的井边打水。井不深,用木轱辘摇几下就能打上满满一桶,井水冰凉,带着股清冽的甜味。他提着水桶回来,倒进陶釜里,再把绿豆、甘草、生姜一股脑儿放进去。

陶釜架在火塘上,柴火是干透的松针和松木,燃烧起来噼啪作响,还带着松脂的香味。轩辕蹲在火塘边,用一根细木棍拨着火,看着火苗舔舐着陶釜的底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

水渐渐热了,先是冒起细小的气泡,然后是咕嘟咕嘟的声响,白色的水汽从陶釜口蒸腾而上,带着绿豆的清香、甘草的甘甜和生姜的辛辣,三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竟意外地好闻。

“差不多了,”岐伯放下手里的竹篾,那是一个小巧的竹篮,“把火撤了,让它焖一会儿。”

轩辕小心翼翼地把陶釜从火塘上挪下来,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他看着陶釜里翻滚的绿豆,有的已经裂开了口,露出里面淡黄色的豆瓣,甘草的根须在水里舒展着,像一条条游动的小鱼。

等药液稍微凉了些,轩辕舀出一碗,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温热的药液滑过喉咙,先是一阵生姜的辛辣,接着是甘草的甘甜,最后留下绿豆的清爽,三种味道在舌尖上层层递进,让人浑身一暖。

“怎么样?”岐伯问道,脸上带着笑意。

“挺好喝的,”轩辕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解药会像其他草药一样苦涩,“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

岐伯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拿起那碗解药闻了闻,点了点头:“嗯,火候到了,药性也出来了。你把它装进陶罐里,密封好,随身携带。以后每次进山采药前,喝上一小碗,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就算不小心沾了点小毒,也能抵挡一阵。”

轩辕找来一个干净的陶罐,这陶罐是他刚学陶艺时做的,罐口不太圆,但密封性很好。他把放凉的解药倒进罐里,满满一罐,沉甸甸的。他把陶罐系在腰间,触手冰凉,心里却觉得安稳了不少。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每次进山采药,都会先喝上一碗解药。他跟着岐伯认识了更多草药,也见识了更多有毒的植物。有一次,他不小心被一种叫“荨麻”的植物碰到了手臂,顿时起了一片红肿的疹子,又痒又痛。

他赶紧拿出陶罐,喝了几口解药,又用剩下的药液涂抹在患处。没过多久,红肿就消退了,痒痛也减轻了不少。“你看,”岐伯在一旁看着,“这解药虽不能解所有的毒,但对付这种轻微的毒素,还是管用的。”

轩辕看着自己手臂上渐渐消失的红疹,心里对这解药的功效彻底信服了。他更加小心地储存解药,每次喝完都会及时补充,确保陶罐里永远有存货。

有一天,部落里一个孩子误食了几颗不知名的野果,没多久就开始呕吐、腹痛,脸色苍白。孩子的母亲急得直哭,抱着孩子跑来找岐伯。

岐伯检查了孩子的情况,又问了野果的样子,眉头微蹙:“是‘苦楝子’,有毒,但不算太烈。”他对轩辕说,“快,把你的解药拿来。”

轩辕赶紧解下腰间的陶罐,倒出半碗解药,用小勺一点点喂给孩子。孩子起初还抗拒,但喝了几口后,似乎觉得味道不错,竟主动张开了嘴。

喂完药,岐伯又用手指轻轻按揉孩子的腹部,顺时针揉了几十下。没过多久,孩子的腹痛减轻了,也不吐了,眼皮开始打架,慢慢地睡着了。

孩子的母亲激动得跪在地上,给岐伯和轩辕磕了好几个头:“谢谢二位先生,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轩辕赶紧扶起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他看着陶罐里剩下的解药,忽然明白,这小小的陶罐里装着的不仅是药液,更是生命的保障。

从那以后,轩辕更加用心地研究解药。他跟着岐伯认识了更多具有解毒功效的草药,比如能解蛇毒的“半边莲”,能解虫毒的“金银花”,他把这些草药的特征、用法都一一记在竹简上,还尝试着将它们加入到绿豆甘草生姜汤里,希望能增强解药的效力。

岐伯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欣慰。“学医之道,既要知药能治病,也要知药能害人,更要知如何解其害,”他缓缓说道,“你能如此用心,说明你已经入门了。”

轩辕抬起头,看着师父,又看了看腰间的陶罐,陶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知道,这解药只是入门的第一步,医道之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和挑战在等着自己。但只要有这份谨慎和用心,有师父的教诲,他就有信心走下去。

他把新采的半边莲和金银花晾在药庐的屋檐下,看着它们在风中轻轻摆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医术,不仅要能治病救人,更要能防患于未然,让更多人免受毒物之害。

这解药在未来还会发挥怎样的作用?轩辕又会遇到哪些需要解药才能化解的危机?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