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下,大明永乐四年。
永乐皇帝朱棣正凝神观看着天幕。
他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开疆拓土、定鼎天下的雄主气息。
听到嬴子慕这没头没脑的一句,他浓眉一挑,沉声回应,带着帝王的威严与试探:
“嬴姑娘要朕出兵打日苯?”
他听到嬴子慕这般问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之前关于台风和元军征日的讨论。
【客厅内,嬴子慕,伸出食指轻轻摇了摇,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
“不不不,交易不是这个。而且日本这地方,就算我没要求,您听完它的一些情况之后,即使有朱元璋把日苯列入‘不征之国’的祖训,您自己不想打,
您手底下那些闻到味儿的文臣武将,怕是也能找出千种万种的由头,撺掇着您去把它给扬了。”】
朱棣在天幕下微微颔首,并未反驳。
他深知那些文臣的秉性,老头子留下的《皇明祖训》,对他们有利的便是“祖宗之法不可改”,
若是碍了事或有了更好的选择,他们自然有千百种法子引经据典,让自己这皇帝去“权宜变通”。
这日苯……能被嬴子慕和秦帝们如此“惦记”,定然不简单。
【嬴子慕话锋一转,带着点调侃的语气:
“话说永乐大帝,您都把这天下重新打了一遍了,干脆就把您爹那《皇明祖训》里头不合理的那些,直接给废了呗?特别是‘不征之国’和‘宗室俸禄’那一块。”
嬴子慕刻意顿了顿,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您知道大明朝到后期,有多少龙子龙孙吗?到了明末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在册的宗室子弟数量,
估计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简直到了举全国之力养宗室的地步,还都快养不动了!
所以后世也有人戏称,你们大明后期简直就是个‘大明养猪场’。”
“噗——” 客厅里,小嬴政听到“养猪场”这个无比贴切又极度损人的比喻,赶紧用两只小手死死捂住嘴巴,小脸憋得通红,肩膀一耸一耸的,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他之前跟着大政和曾大父研究过《皇明祖训》的条款,大政就曾指着宗室待遇那一条,冷着脸说绝不能白养不事生产的宗室,必须让他们干活,不能吃白饭。】
天幕下,
大明洪武年间。
皇宫内,正在完善《皇明祖训》草案的朱元璋,听到“二十万到三十万”这个数字时,手指猛地一抖,差点把御笔掉在案上。
他脸色瞬间铁青,指着天幕,气得胸口剧烈起伏,竟是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本意是优渥宗室,以保朱家江山永固,岂料后世竟会繁衍膨胀到如此骇人听闻的地步?
若真按他设定的俸禄标准发放,国库岂不被吃空?!
“大明确实要举全国之力养猪了!” 这念头让他眼前一阵发黑。
太子朱标也是骇然失色,连忙上前为父皇抚背顺气,他自己的心也在怦怦直跳。
他深知父皇设定的宗室俸禄标准,若真繁衍出二三十万宗室,那庞大的支出光是想一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这已经不是优渥宗室,而是在掘大明的根基啊!
【“呀呀呀,话题扯远了,” 嬴子慕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把跑偏的话题拉回来,
“永乐大帝,咱们说回正题。您这边,我通过天幕看到了,您的《永乐大典》已经编纂完成大半了,都有8000多册了吧?”
嬴子慕终于图穷匕见:“您先让人抄录一份现有的送到我这里,等后面全部完成后,再把后续部分也抄录一份送我。
作为交换,等女帝她们这波人回去后,下一批来后世体验的名额,我给您一个。怎么样,这笔交易做不做?”】
天幕下,朱棣眼神一亮。
《永乐大典》是他文治功业的象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其价值在他心中重若山河。
但嬴姑娘只要一份抄录的,就能有前往后世、亲眼见识那神奇世界的机会,其诱惑力同样无与伦比。
朱棣略一沉吟,帝王的本能让他开始讨价还价:
“嬴姑娘,虽然如今《永乐大典》还未最终编成,但朕估计,全书编成,一万册绝对是有的。
一万册煌煌巨着,只换一个名额,未免太少。朕要五个名额。” 他直接坐地起价。
【嬴子慕似乎早有所料,立刻摇头:
“不行,太多。两个。”
她砍价也毫不手软。
朱棣面不改色:“四个。”
嬴子慕沉吟一秒:“三个。不过,只能是您自己所在时代的人,跨时空的不行。”
跨时空多要的积分她得自己补上的。
朱棣心中快速盘算。
五个名额本就是试探,三个正在他的心理预期之内。
再多,恐怕这嬴姑娘也不会答应。
朱棣当机立断: “成交!”
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易,就在这简单的几句讨价还价中达成。
嬴子慕原本的心理底线就是三个名额换全套《永乐大典》,而朱棣的目标也正是三个名额,双方可谓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