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皇归 > 第20章 潜入:考古队的秘密

人皇归 第20章 潜入:考古队的秘密

作者:一念戒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3:54:40

杂货铺后屋的煤油灯忽明忽暗,王伯把两张泛黄的纸拍在桌上,纸角卷得像朵菊花。“这是俺家小子和他媳妇的‘村民证’,照片我找人换了,你们俩先凑合用。”他指腹在“周彤”两个字上蹭了蹭,那名字是用毛笔添上去的,墨迹还带着点潮意,“红马甲刚在镇口设了卡,没证的一律扣下来盘问,你们得混进那个考古队——他们是唯一能光明正大进山的队伍。”

正伟捏着那张临时证件,照片上的自己穿着粗布褂子,脸被涂得发黄,倒真像个土生土长的邙山青年。周彤的证件照片更绝,梳着两条麻花辫,额前贴了片消炎贴,活脱脱村里刚从田里回来的姑娘。

“考古队在哪?”周彤把证件折成小块塞进裤兜,指尖触到藏在里面的青铜哨——那是王伯给的信号器,遇到危险就吹三声长哨。

“在镇西头的破庙。”王伯往灶膛里塞了块松木,火苗“轰”地窜起来,映出他眼角的疤,“领队姓张,听说是什么大学的教授,昨天带着队里的人去山里踩点了,今天才回镇上。他们缺个懂本地历史的‘研究生’和熟路的‘向导’,你们正好顶上。”

正伟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历史系研究生——这身份和他带的《邙山风物志》简直是天作之合。他快速翻到书里夹着的学生证复印件,那是出发前托同学做的假证,照片是他特意拍的寸照,穿着白衬衫,戴着黑框眼镜,倒有几分斯文气。

“我去应聘研究生,”正伟的指尖在“历史系”三个字上顿了顿,“你当向导,正好互补。”

周彤点头,从墙角拎起个藤编筐,里面装着镰刀和草药——那是她的“道具”。“张教授是神族后裔,”她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我昨天在火车上见过他,戴金丝眼镜,左手无名指有块菱形的胎记,那是神族‘巡山卫’的标记。”

王伯往嘴里塞了片烟叶,含糊不清地说:“那老东西表面上研究邙山古墓,实则在找祭坛的入口。你们俩得小心,神族的人鼻子比狼还灵,尤其是对‘外人’的气息特别敏感。”

破庙的木门被虫蛀得全是窟窿,正伟推开门时,木屑簌簌往下掉。院子里堆着十几个迷彩帐篷,几个穿冲锋衣的人正围着块木板争论,木板上钉着张手绘地图,红笔圈出的区域和《邙山风物志》里标注的古祭坛位置几乎重合。

“张教授在吗?”正伟把学生证递过去,声音刻意放软,带着点学生气的拘谨,“我是师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听说您这里缺人帮忙整理文献?”

人群里站起个穿白衬衫的老头,金丝眼镜滑到鼻尖,露出左手无名指上的菱形胎记。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像扫描仪似的扫过正伟的学生证,又落在他手里的《邙山风物志》上:“你对邙山历史熟?”

“熟的!”正伟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比如这处‘回音洞’,县志里说它‘声传三里,石鸣如钟’,其实是因为洞壁的石英岩能反射声波——”

“有点东西。”张教授突然笑了,皱纹堆成朵菊花,“我们正好缺个懂文献的,明天跟队进山吧,月薪按助教标准算。”

正伟刚松了口气,就听张教授又问:“你认识本地向导吗?我们的向导昨天摔断了腿,正缺人带路。”

“我认识!”正伟立刻接话,余光瞥见庙门口的周彤——她不知何时换了身蓝布褂子,藤编筐放在脚边,手里把玩着片草叶,眼神里带着股野气,活像常年在山里打转的姑娘,“她是我远房表姐,从小在邙山长大,闭着眼都能摸到山顶。”

张教授的目光落在周彤身上,那眼神像在掂量一件物品。周彤突然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操着地道的方言骂了句:“这破庙的蚊子比山里的牛虻还毒!”骂完又冲张教授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教授要是信得过,我带你们走‘蛇脊路’,比大路近一半,就是得爬段崖。”

“蛇脊路?”张教授的眼睛亮了,“那不是早被山洪冲断了吗?”

“去年冬天我爹用炸药炸开了段新的,”周彤面不改色地撒谎,指指了指筐里的草药,“昨天还去那边采药了呢,路好走得很。”

张教授没再追问,挥挥手让助手登记信息。正伟看着周彤在登记表上写下“周丫”两个字,笔画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心里暗暗佩服——她连伪装的笔迹都准备好了。

傍晚时分,考古队的帐篷里飘出泡面味。正伟蹲在文献堆里,假装整理陶罐碎片,耳朵却支棱着听张教授和助手说话。

“……信号确定在回音洞附近,”张教授的声音压得很低,“那几个妖族的杂碎也在往那边赶,明天必须抢先找到入口。”

助手的声音带着点慌:“可蛇脊路真的能走吗?我听说那地方闹过‘山魈’……”

“迷信!”张教授呵斥道,“邙山的灵气都聚在回音洞,只要拿到祭坛钥匙,别说山魈,就是龙族来了也得给我让路!”

正伟悄悄把碎片放进布袋,指尖沾着的泥土蹭到书页上,正好遮住“回音洞”三个字。他突然想起周彤早上塞给他的纸条:“神族在找‘钥匙’,据说能唤醒祭坛下的上古力量。”原来张教授的目标不是考古,是那个传说中的钥匙。

入夜后,周彤借着喂马的由头溜到后山坡。正伟紧随其后,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我刚才在张教授的帐篷外看到张图纸,”周彤从怀里掏出块炭笔,在石头上画了个简易图形,“回音洞的剖面图,他标了个红点,应该就是入口。”

正伟蹲下身,用手指在地上划:“书里说回音洞有三层,第一层是流沙陷阱,第二层有会发声的石头,第三层……”他顿了顿,想起书里被撕去的最后几页,“最后几页被人撕了,没写清楚。”

“肯定是神族干的,”周彤碾灭手里的炭笔,“他们早就开始篡改文献了。王伯说,五十年前有个老猎户进过回音洞,出来后疯了,只反复说‘石头会说话,门在影子里’。”

两人正说着,山下突然传来争吵声。张教授的声音像炸雷:“谁让你们碰那些陶罐的?!那是标记!”接着是东西摔碎的脆响。

周彤拉着正伟躲到树后,只见几个队员抬着个破碎的陶罐跑出来,罐口刻着的花纹在月光下泛着银光——那是神族特有的“寻踪纹”。“他们在陶罐里藏了定位符,”周彤的声音发沉,“看来张教授根本不信任我们,这些陶罐是用来跟踪的。”

正伟摸了摸口袋里的青铜哨,哨身冰凉。他突然想起王伯的话:“邙山的每块石头都在听,别信眼睛看到的,得信耳朵。”或许,破解回音洞秘密的关键,不在文献里,而在那些“会说话”的石头里。

第二天一早,考古队整装待发。张教授穿着冲锋衣,手里攥着个罗盘似的东西,指针一直指着蛇脊路的方向。周彤扛着把柴刀走在最前面,故意把路带得七拐八绕,时不时蹲下来“找草药”,实则在观察四周的地形。

正伟跟在文献组后面,假装记录陶罐位置,悄悄把刻着寻踪纹的碎片踢到石头缝里。张教授的助手总盯着他,那眼神像黏在背上的胶,甩都甩不掉。

走到半山腰时,周彤突然停住脚,指着前方的崖壁:“从这爬上去就是蛇脊路,教授您看——”她话音未落,张教授手里的罗盘突然疯狂转动,指针撞得外壳“叮叮”响。

“不对劲!”张教授脸色骤变,“妖族的人来了!”

远处传来狼嚎般的嘶吼,助手们瞬间掏出藏在背包里的短刀——那根本不是考古工具,是神族特制的“破邪刃”。周彤突然吹了声口哨,声音像山雀叫,正伟知道,那是“分头行动”的信号。

他猛地推倒身边的文献架,陶罐碎了一地,趁机往崖壁后滚去。周彤则拎着柴刀冲向另一侧,大喊:“这边有捷径!”张教授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过去,带着人追了上去。

正伟靠在崖壁后喘气,手里紧紧攥着《邙山风物志》。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最后几页的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行指甲刻的字:“影子朝南时,门在第三声钟响里。”

他抬头望向回音洞的方向,阳光穿过云层,在地上投下晃动的树影。远处传来张教授的怒吼和妖族的咆哮,而崖壁的石头缝里,似乎有微弱的钟鸣声在回荡——第一声钟响,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