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皇归 > 第15章 转移:亲情的重量

人皇归 第15章 转移:亲情的重量

作者:一念戒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3:54:40

夜露打湿了窗沿,正伟坐在书桌前,手里捏着那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父亲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母亲围着碎花围裙,妹妹正趴在父亲肩头做鬼脸,而他自己,还是个穿着校服、一脸青涩的少年。台灯的光晕落在照片上,将母亲眼角的细纹、父亲鬓角的白发照得格外清晰,正伟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熟悉的轮廓,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一下。

“还没决定吗?”周彤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端着一杯温牛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夜巡后的寒气。自从玄真观那场混战后,三族的眼线已遍布城市,正伟家人的安危,成了悬在两人心头的巨石。

正伟接过牛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却暖不透心底的冰凉:“我怕……怕他们起疑。爸妈一辈子老实巴交,从没离开过这座城市,突然说要去乡下住,他们肯定会担心。”

“那就编个理由。”周彤在他身边坐下,目光落在全家福上,“学校不是快放暑假了吗?就说院里组织考古实习,要去偏远地区半年,怕他们担心,想让他们去乡下亲戚家暂住,顺便帮你考察下当地的民俗文化——你学的专业本就沾边,他们不会怀疑的。”

正伟沉默了。这个理由天衣无缝,却像一根细针,刺得他心口发疼。他从小就不是会撒谎的孩子,每次考试没考好,都会被母亲一眼看穿;每次跟人打架,父亲总能从他攥紧的拳头里看出端倪。这次要骗他们背井离乡,他实在没底气。

“我陪你回去说。”周彤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语气带着笃定,“我以‘实习队友’的身份去拜访叔叔阿姨,帮你圆这个谎。而且……”她顿了顿,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木牌,上面刻着周家的云纹印记,“这是我家的‘平安符’,让阿姨戴在身上,能隐匿气息,三族的追踪术根本查不到。”

木牌带着淡淡的檀香,触手温润,显然经过高人加持。正伟握紧木牌,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过日子就像趟河,遇到坎儿了,总得有人拉一把。”现在,周彤就是那个拉他过河的人。

第二天一早,正伟带着周彤回到了那个住了二十年的老小区。楼道里的墙皮已经剥落,墙角堆着邻居家的废品,楼梯扶手被岁月磨得发亮。刚走到三楼,就听到母亲在厨房里哼着小曲,铁锅碰撞的叮当声夹杂着抽油烟机的轰鸣,是他听了二十年的“家的声音”。

“妈,我回来了。”正伟推开门,声音有些发紧。

“小伟回来啦?”母亲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看到他身后的周彤,眼睛一亮,“这位是……”

“阿姨好,我叫周彤,是正伟的同学,也是这次考古实习的队友。”周彤落落大方地打招呼,手里还提着两袋水果,“常听正伟提起您做的红烧肉,今天特意来蹭饭。”

“这孩子,真会说话。”母亲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连忙擦了擦手接过水果,“快坐快坐,阿姨今天就给你们做红烧肉。他爸!小伟带同学回来了!”

父亲从里屋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修理到一半的收音机。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袖口卷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那是常年在机床厂上班留下的印记。“叔叔好。”周彤礼貌地问好。父亲点点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又转向正伟,眼神里带着询问。

正伟深吸一口气,按照昨晚编好的说辞,将“考古实习”的事情讲了一遍。他尽量让语气显得轻松,可说到“要去半年”“想让爸妈去乡下住”时,声音还是忍不住发颤。

母亲的笑容渐渐淡了,手里的锅铲停在半空:“好好的,去那么远干嘛?乡下蚊子多,条件又差,我和你爸住惯了城里……”

“妈,这是学校的安排,关系到学分呢。”周彤适时接过话头,“而且乡下空气好,正好让叔叔阿姨养养身体。我们查过了,您家亲戚住的那个村子,有山有水,特别适合避暑。再说了,正伟这半年肯定忙得没时间回家,您去乡下,他也能安心工作不是?”

父亲一直没说话,只是摩挲着手里的收音机旋钮。直到正伟讲完,他才抬头看向儿子,眼神深邃:“是必须去吗?”

正伟对上父亲的目光,那里面有担忧,有不舍,却没有怀疑。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发烧,父亲背着他走了三站地去医院,后背的温度至今还记得;想起高考失利,他把自己关在屋里,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炖了一锅鸡汤,放在他门口。

“嗯。”正伟用力点头,不敢再说一个字,怕一开口就露馅。

父亲放下收音机,站起身:“行,我和你妈收拾收拾,明天就去乡下。你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别惦记家里。”他拍了拍正伟的肩膀,力道和小时候一样,沉稳而有力。

母亲虽然还是念叨着“乡下不方便”,却已经转身去衣柜里翻找厚衣服:“山里肯定凉,得带两件外套……你妹妹的课本也要带上,不能耽误学习……”

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正伟的眼眶突然发热。他们或许察觉到了什么,却没有追问,只是用最朴素的方式,支持着儿子的“决定”。这份沉默的爱,比千言万语更让他愧疚。

周彤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递过来一个鼓励的眼神。

第二天,周彤安排的车停在小区门口。父亲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他的工具和母亲的药;母亲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炖好的排骨汤,非要塞给正伟;妹妹背着书包,抱着她最爱的那本《昆虫记》,拉着正伟的衣角:“哥,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发现了一种新的蝴蝶,想等你回来一起去看。”

“快了。”正伟蹲下身,帮妹妹理了理书包带,将周彤给的平安符塞到她手里,“这个你拿着,回头交给老妈,我给她她不会要,能保佑你们平平安安的。”

“嗯!”妹妹用力点头,把平安符紧紧攥在手心。

车缓缓开动时,母亲趴在车窗上不停地挥手,正伟站在原地,看着车影消失在街角,突然想起小时候,每次送他去幼儿园,父亲也是这样站在门口,直到他走进教室才离开。

一周后,正伟和周彤伪装成游客,骑着租来的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乡下亲戚家所在的村子。正是傍晚时分,夕阳把田埂染成了金色,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泥土的清香,让人心里发暖。

“就在前面。”周彤指着不远处的小院,压低了声音。

正伟停下车,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紧了。他看到父亲正在院子里的菜畦里除草,动作有些笨拙,显然不太习惯农活,额头上的汗珠在夕阳下闪着光;母亲坐在门槛上择菜,手里拿着一根豆角,眼神却望着村口的方向,像是在盼着什么;妹妹则趴在院中的石桌上,借着最后一点天光看书,手边放着一个用野花编的花环——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

一切都那么平静,那么安稳,像一幅被时光遗忘的画。

正伟的眼泪突然涌了上来,他猛地别过头,用袖子用力擦掉。他多想冲进去,抱抱父母,揉揉妹妹的头发,告诉他们自己有多想念他们。可他不能——他身上带着三族的追杀令,一旦靠近,就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别看了。”周彤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声音温柔却坚定,“我们现在有多难,将来他们就能有多安稳。你看叔叔阿姨,在田埂上劳作也笑得那么踏实;你看妹妹,看书的样子多专注。这就是我们要守护的东西啊。”

正伟望着那扇紧闭的院门,仿佛能闻到母亲做的饭菜香,听到父亲修理农具的叮当声,看到妹妹追着蝴蝶跑的身影。他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去,转身跨上摩托车:“走吧。”

摩托车驶离村子时,正伟最后回头望了一眼。夕阳的余晖中,那个小院像一颗安静的明珠,镶嵌在金色的田野里。他在心里默默说:爸,妈,小妹,等我回来。等我打破那些枷锁,等我让人族站直了腰杆,我一定回来,陪你们看遍这世间的安稳。

周彤察觉到他的紧绷,轻轻握住了他的手。她的手心带着常年练剑的薄茧,却异常温暖。山风吹过耳畔,带着青草的气息,也带着彼此掌心的温度。

“会好的。”周彤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却清晰地传到正伟耳中,“为了他们,我们也必须让一切好起来。”

正伟点点头,加大了油门。摩托车的引擎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朝着远方的黑暗驶去。他知道,前路布满荆棘,三族的追杀、血脉的枷锁、复兴的重任,都像大山压在肩上。但只要想到那个小院里的灯光,想到父母的笑容,想到妹妹手中的野花环,他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因为他的战斗,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田埂上的劳作能安稳,让石桌上的阅读能安心,让每一个像他家人一样的普通人,都能在阳光下,笑着生活。

这份亲情的重量,就是他披荆斩棘的铠甲,也是他永不言弃的理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