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 第127章 暗香盈袖

在墨离暂归忘忧山之际,此时的周平安依旧在忙碌。

“啪!”

最后一本墨迹未干的“人才登记册”被合上,周平安靠着椅背,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县衙后堂临时清理出来的书房里,油灯昏黄,映照着堆积如山的文牍。

空气中弥漫着新墨、旧纸和尚未散尽的淡淡血腥气。

“铁牛,”他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沉稳,“带人把这些册子按村、坊分好,交给吴管家归档。李捕头他们呢,还没回来呢?”

铁牛那铁塔般的身影堵在门口,瓮声应道:“少爷,李捕头带人还在城南清点受损民房!”

“哦,王瞎子王老爷子带了几个老兵跟着,说是帮忙,眼睛却毒得很,怕那些衙役偷懒耍滑。”

他顿了顿,铜铃大眼看向周平安,带着毫不掩饰的担忧。

“您这都熬了一宿了,要不……”

周平安摆摆手,打断他:“无妨!把门口那碗参汤端进来吧。”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棂。

夜风寒凉,带着雪后特有的清冽,吹散了屋内的浊气,也让他混沌的头脑为之一清。

窗外,县衙后院的残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几株老梅虬枝盘错,悄然绽放着几点红蕊,幽香暗渡。

宛如周平安不屈不挠之精神。

税赋……

这才是悬在头顶真正的利剑。

抄了李崇山的“家底”,不过是杯水车薪。

清河县这烂摊子,冗费积弊,民生凋敝,如何开源,如何节流?

新商税条陈是第一步,但触动那些乡绅豪强的利益,恐起波澜。

还有那账册上触目惊心的“京中柳府”……

思路被门外铁牛刻意压低的粗嗓门打断了:“少爷,苏姑娘求见。”

周平安微微一怔,随即转身:“快请。”

门帘轻挑,苏晚走了进来。

她换下了那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劲装,穿着一件月白色的素锦长袄,外罩一件同色镶毛边的比甲,青丝简单地绾了个髻,斜插一支素银簪子。

脸上未施粉黛,却更显肌肤如玉,眉眼间那股清丽绝伦之气,在昏黄的灯光下非但未减,反而添了几分柔和。

只是那双明亮的眸子深处,依旧藏着监察司密探特有的敏锐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周大人。”

看着眼前曾救过他的男子,眼波似水而复杂,立志成为“特务头子”的苏晚微微颔首,声音清越。

“苏姑娘不必多礼,请坐。”

周平安指了指书案对面的椅子,自己则提起桌上的粗陶水壶,倒了杯温水递过去。

“寒夜客来,只有清水一盏,怠慢了。”

苏晚目光在那只骨节分明、略显粗糙的手上停留了一瞬,才伸手接过陶杯。

指尖无意间与周平安的手背轻触,微凉而柔软。

她垂眸看着杯中晃动的清水,声音平静。

“今日特来向周大人辞行,李崇山死于非命,雷彪授首,清河匪患暂平,县衙亦已肃清。晚,需尽快回京复命。”

苏晚刻意略过了账册,也略过了那个令人窒息的“柳”字印章。

周平安心领神会,默契地没有追问。

账本此刻是烫手的山芋,更是催命的符咒,他藏得隐秘,苏晚不提,是聪明,更是某种无声的信任,或者说,是一种对时局和他这个“代理县令”能力的观望。

“苏姑娘此行,功在社稷,辛苦了。”

周平安诚恳道,目光落在苏晚低垂的侧脸上。

昏黄的灯光柔和了她的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

她捧着粗陶杯的手指纤细白皙,与那粗粝的杯壁形成奇异的对比。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悄然划过周平安心头——眼前的女子,不再是那个神秘莫测、被追杀的女子,也不再仅仅是代表朝廷意志的冷面监察使。

褪去那些身份带来的距离感,此刻灯下的她,只是一个容颜清丽、气质独特的年轻女子。

尤其当她抬起眼看向自己时,那双眸子在灯光映照下,清澈明亮得如同倒映着星河的深潭,里面似乎蕴藏着一种……纯粹的欣赏?

周平安的心跳没来由地漏了一拍,端着水壶的手也微微一顿。

“上一世军校里,连女同学都少见,妥妥的初哥一个。这眼神有点顶不住啊!”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醒醒!周平安!”

他猛地警醒,心底立刻响起前世网络上看到的“至理名言”:

“不要觉得这个女人好看,对你有意思,她那双桃花眼,看狗也是深情的!稳住!这是朝廷密探!是潜在盟友,更是需要小心应对的未知数!”

周平安迅速压下心头那点微妙的涟漪,强行将注意力拉回正事,甚至有些刻意地清了清嗓子,掩饰那一瞬间的恍惚。

“咳……苏姑娘此去京师,路途遥远,务必小心。”

周平安放下水壶,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

“平安初掌县务,如今千头万绪,对朝堂之事更是所知甚少。不知……苏姑娘可否方便,略讲一二?”

“比如,陛下……朝堂诸公……”

他问得谨慎,目光坦然地看向苏晚。

苏晚似乎并未察觉他方才刹那的异样,闻言放下水杯,沉吟片刻。

她知道周平安问的是什么,也明白他想探听的边界,这并非机密,而是公开层面的风向。

“陛下……”

苏晚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转述传闻般的语气。

“早年励精图治,颇有中兴气象。只是近年来……”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

“北边草原鞑靼诸部,时有叩边劫掠,虽未成大患,却也牵制边军,靡费粮饷。”

“东南沿海,倭寇之患日炽,劫掠商船,侵扰州县,水师疲于奔命,收效甚微。”

“加之……天灾频仍,国库……听说并不丰盈。”

她点到即止,没有提及任何具体人物或派系,但“国库不丰盈”几字,已隐晦地道出了朝廷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

也暗示了地方官吏为何会变本加厉地盘剥!因为中枢需要钱粮!

“至于底层,”苏晚的眸色微冷,“大人身在县衙,想必比晚更清楚。李崇山之流,绝非孤例,吏治之弊,积重难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