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密室的空气凝滞如胶,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耗费着巨大的气力。仅有欧阳菲菲手机屏幕散发出的微弱冷光,勉强切割开浓得化不开的黑暗,映照出四张紧绷的脸和建文帝朱允炆那深陷于往昔惊惧与当下忧虑中的苍白面容。墙壁外,东厂番子们杂沓的脚步声与吴老二那尖利刺耳的呼喝声时远时近,如同盘旋在头顶的秃鹫,提醒着他们此刻的处境——瓮中之鳖,且这瓮壁正在被不断敲击试探。
“咳咳……”陈文昌下意识地想清清因紧张而发干的嗓子,声音刚溢出喉咙就被张一斌猛地用手势截断。张一斌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动静,眼神锐利如鹰,用几乎只有气声的音量道:“轻点!他们还没走远!”
罗子建借着微光,手指细细摩挲着密室中央那冰冷而复杂的青铜机关基座,上面古老的云雷纹和早已黯淡的镶嵌物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他眉头紧锁:“这玩意儿严丝合缝,除了这个凹槽,根本找不到任何像是锁孔或者开关的地方。碧云剑插进去也没见有别的反应,难道我们搞错了?”
“凹槽形状与碧云剑柄完全吻合,绝不会错。”欧阳菲菲的声音虽然压得很低,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她再次将目光投向手中那柄纹饰古朴的长剑,“关键或许不在‘插入’,而在于‘激活’。《靖难遗梦》残卷里那句偈语‘碧落黄泉,云开月现,剑心所指,洞天乃见’…‘月现’…”她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脑中飞速翻阅着所有相关的记忆碎片。
一直沉默不语的建文帝朱允炆忽然抬起了头,眼中闪过一丝混杂着敬畏与恍惚的光芒:“月现…月华…朕…我想起来了!当年皇祖父…洪武帝在位时,曾偶得一天外玄石,铸入此剑,言其性属阴,需至阴至纯之月华能量灌注,方能显现真正威能…宫中秘录曾隐晦提及,此乃‘引月菁以通幽’。”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将众人的思绪引向了神秘的星象之力。
“月华能量?”陈文昌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脸上写满了“这太离谱了”的表情,“这又不是修仙小说!难道我们还得在这里打坐吸月亮?且不说这密室深埋地下根本见不到月亮,外面东厂的人肯给我们这个时间吗?”现实的危机与这玄乎其玄的激活条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张一斌烦躁地扒拉了一下头发:“而且这月华到底是个什么能量?怎么灌?把剑放到月光底下晒?晒多久?说明书呢?”他的现代思维对这种模糊的、缺乏量化标准的概念感到无比抓狂。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甚至开始怀疑这是否只是一个古人基于迷信的误解时,欧阳菲菲的目光却死死盯在了碧云剑剑格处那一块材质明显异于青铜剑身、微微内凹、色泽深暗的椭圆形饰物上。那饰物质地非金非玉,在手机光线下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哑光质感。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荒谬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她的脑海。
她猛地举起自己的手机,将手电筒功能打开,一束强光瞬间射出,打在冰冷的石壁上。“等等…‘至阴至纯’…‘能量’…”她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亮,“古代没有科学解释,他们将许多自然现象神化。所谓‘月华能量’,会不会其实是…”她缓缓将手机手电筒的光束,对准了碧云剑剑格上那块奇特的饰物。
光束聚焦其上。
一秒,两秒…
就在陈文昌忍不住想说“菲菲你是不是急糊涂了”的时候——
嗡!
一声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嗡鸣声从碧云剑内部传出!
紧接着,那块深暗的椭圆形饰物,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泛起一层极其柔和的、淡蓝色的微光!那光芒并不强烈,却稳定而持续,仿佛某种沉睡的装置被悄然唤醒!
“我…我的老天爷…”罗子建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它、它真的…亮起来了?!”
“这不是月华!这是光电效应!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块原始的太阳能充电板!”欧阳菲菲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她努力维持着光束的稳定照射,“我明白了!这剑格上的材料,是一种对光线,尤其是特定波段光线极其敏感的特殊物质!古人无法理解,见它只在月光下(尤其是满月时亮度足够)产生反应,便自然而然地认为需要‘月华’!我们被字面意思骗了!”
这个跨越数百年的认知误差在此刻被揭破,带着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震撼。古代的玄学迷信,撞上现代的物理常识,竟在这幽暗的密室里诡异地衔接上了。
“太阳能充电?!给一柄明朝的剑充电?!”张一斌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眼前那越来越亮的淡蓝色光芒又是如此真实,“那…那我们现在是不是算在给它‘快充’?”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精神大振!现代科技在此刻竟然成了破解古代谜题的关键钥匙!
“快!大家都把手机手电筒打开!对准这里!”欧阳菲菲立刻下令,同时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碧云剑的角度,让剑格能最大面积地接受光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