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通天之道》
浓稠如墨的夜色笼罩着无名荒岛,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响规律而沉闷,像是某种巨大生物沉睡时的鼾声。宝船队的临时营地里,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郑和凝重的侧脸,以及围坐在他身旁的罗子建、欧阳菲菲、张一斌、陈文昌四人紧张而又兴奋的神情。
他们面前摊放着的,是从白日突袭的海盗前哨站里缴获的几本厚厚的册子。册子封面是普通的油布,内页纸张粗糙,但上面记录的内容却让来自现代的四人组脊背发凉,心跳加速。
“这些账目……太过清晰了。”郑和的手指划过一列列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古怪符号,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人员分工、物资调配、劫掠所得分配、甚至每次行动的‘抽成’比例,条分缕析,毫厘不差。这绝非寻常海盗所能为。更奇的是,这种记账方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欧阳菲菲拿起其中一本,借着跳跃的火光仔细辨认。那上面并非传统的中式账目写法,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哈希值(Hash)、时间戳(Timestamp)和分布式节点记录构成的一种原始但雏形初现的……区块链式账本?她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都有些发颤:“这……这不是简单的账本。这像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每一笔‘交易’——也就是他们的每一次劫掠分配——都被加密记录,并且前后关联,几乎无法篡改。看这里,还有‘挖矿’奖励机制,指的是那些负责侦察、冲锋的海盗能分得更多‘积分’……”
“区块链?!”陈文昌差点跳起来,压低声音惊呼,“这群明朝海盗在搞区块链?开玩笑吧!他们哪来的概念?”
张一斌挠着头,一脸懵圈:“啥链?锁链的一种?用来捆宝贝的?”
罗子建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古怪符号中的一些英文缩写和数学表达式,虽然被刻意扭曲模仿,但其核心逻辑与现代的加密数字货币账本惊人地相似。他沉声道:“不是真正的区块链,但核心思想被借鉴了。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和分布式共识的……原始模型。目的是为了确保海盗联盟内部分配的‘公平’与‘透明’,防止头目私吞,激励底层海盗。设计这套系统的人,绝对接触过现代信息!”
这个发现比直接找到一件现代器物更令人恐惧。器物是死物,而这种思想、这种组织模式的嫁接,意味着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穿越者”,绝非等闲之辈。他不仅在输出产品,更在输出一套超越时代的组织管理逻辑,试图将散兵游勇般的海盗,武装成一支纪律严明、效率惊人的现代化军队。
“我们必须找到这个账本的核心‘账房’,”欧阳菲菲猛地合上册子,眼神灼灼,“这套系统必然有一个或多个核心节点负责维护和验证。找到它,或许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那个‘老师’!”
决议既定,行动立即展开。凭借对那套“山寨区块链”账本逻辑的初步破解,四人组推断出,这个海盗网络的核心数据交换点,很可能并不在某个固定的陆上据点,而是在海上——某艘负责协调不同海盗分队、充当“移动服务器”的特殊船只上。这艘船必须拥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在特定海域游弋,并且有办法与其他海盗船保持联系。
“信鸽。”罗子建突然开口,指向账本上一处不起眼的标记,“看这个符号,频繁出现,旁边标注着信息传递间隔。他们主要靠信鸽在不同节点间同步账本数据。那么,那艘核心船,必定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鸽笼,并且有专人负责接收和发送这些加密的‘数据包’。”
郑和立刻下令,派出精锐斥候小队,驾驶快舟,根据缴获的海图以及信鸽可能的飞行半径,连夜搜索附近海域可疑的、看似不像作战船只的大型舰船。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天际泛起鱼肚白时,一艘快舟终于返回,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消息:在东北方向约三十海里处,发现一艘行动迟缓、甲板上建有异常高大结构(疑似大型鸽笼)的福船,周围有两艘中型战船护卫。
“就是它了!”陈文昌激动地一拍大腿。
事不宜迟,一场精心策划的突击行动迅速展开。郑和派出两支分舰队从左右两翼佯攻,吸引护航战船的注意力。而真正的杀招,则是一支由罗子建四人带领的精干小队,乘坐吃水浅、速度快的蜈蚣艇,借助黎明前的最后黑暗和淡淡晨雾,悄无声息地接近那艘福船。
战斗爆发得突然而激烈。两翼的佯攻成功牵制了护航船,但福船上的海盗守卫依然顽强。箭矢破空,火铳轰鸣,刀剑碰撞声不绝于耳。张一斌护在欧阳菲菲身前,用一根临时找来的铁棍格挡开飞来的箭支,陈文昌则利用他对船只结构的了解,带领几名水师官兵寻找突破口。
罗子建一马当先,身形如电,避过劈来的刀锋,一个巧劲卸掉对方手腕,夺过长刀,直扑那甲板上高耸的木制结构——那里果然是一个巨大的鸽笼,数以百计的信鸽咕咕叫着,扑棱着翅膀。几个账房模样的人正在手忙脚乱地焚烧文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