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筹建新厂房
周五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仲昆正享用着早餐。突然,客厅里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他放下碗筷,快步走到客厅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毕厂长的声音,他语气略显匆忙地说:
“仲昆,今天得给拖拉机厂送500个齿轮,可小丁没去过那儿,不知道路线。”
仲昆听后,立刻回道:“毕厂长您放心,拖拉机厂在解放大街付1号,办公室墙上有市区图,一看就能找到。我8点半在拖拉机厂门口等小丁。”
挂断电话,仲昆加快速度吃完早餐,便提前赶往拖拉机厂。抵达后,他先来到销售科,走进苏达成的办公室,两人随意地聊了起来。眼看快到8点半,仲昆起身前往厂大门口等候小丁送货。
没过多久,一辆浅灰色货车从对面驶来,仲昆一眼就认出这是配件厂里的车,知道是小丁到了。他快步上前拉开车门,指挥小丁将车开到销售科门口,随后带着小丁走进办公室,向苏达成介绍道:“苏科长,这是小丁。以后他每次来送货,都会先把供货单给您签字。”
接着,仲昆又带着小丁前往仓库,此时苏达成也跟了过来。他对仓库保管说道:“廷和齿轮厂的产品都是免检的。”保管听后,按照供货单上的数量到车上简单清点了一下,便让小丁把货送到车间。
仲昆再次带着小丁前往车间,车间主任看到仲昆又带了新人来,半开玩笑地说:“又换人换车了啊。”仲昆笑着回应:“这是分厂的小丁,第一次来这边送货。”一番简单的交流后,小丁顺利完成了此次送货任务回厂去了。
仲昆则来拖拉机厂销售科办公室里坐定,心中已盘算好下一步与苏达成洽谈齿轮价格。
此事早有伏笔。当初齿轮样品交付仲昆时,苏达成便与王厂长有过一番探讨。该齿轮进价70元且货源充足,王厂长态度坚决,将价格底线定在68元,明确省下的2元是运费。
结算事宜仍由宋会计负责,流程清晰:每只齿轮扣除1元费用与2元税款后,剩余款项全额汇至配件厂账户,而配件厂则需为贸易公司开具每只30元的发票。
谈完价格,仲昆驱车返回齿轮厂,刚踏入厂区,一种异样感便涌上心头,仿佛众人的眼神中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走进办公室,廷和与永明早已等候来了。
“你来了。”廷和率先开口,“这两天你没在,我和你哥商量后决定,要把大院西半部分利用起来盖厂房。等厂房建好,就把机床都搬进去,再添几台设备,产量自然能提上去。有了产能,咱们心里才算有了定心丸。要知道,齿轮的高利润不会一直持续,一旦价格下跌,产量就是咱们的保障。”
仲昆却岔开了话题,看向永明问道:“永明不是要跟着我跑销售吗?这两天怎么都没找我?”
永明连忙解释:“师傅这两天忙着西边那块地的事,人手不够,又找不到你,就暂时让我过来帮忙了。一会儿还得麻烦你帮我给西边的地量量尺寸,再在城里找家设计院把图纸设计出来,师傅想争取今年把厂房主体建起来。我看这活儿非你莫属。”
仲昆连忙摆手推辞:“这活儿我可干不了,手头杂事太多,还是你最合适。不过找设计院的事好办,我岳父有个朋友在县设计院,我带你去找他,说不定还能省点费用。”
话音刚落,永明拉着仲昆直奔仓库,取来大盘尺后便一同前往西院进行丈量。经测量,西院东西长度为52米,而南北方向受限于场地,最多只能建到50米。丈量工作结束,永明立刻返回办公室,找出一张白纸,凭借记忆和测量数据,快速勾勒出厂区平面草图,并将丈量尺寸标注其上。
另一边,仲昆在厂里转悠了一圈,却始终没找到能搭上手的活儿。他思索片刻,找到父亲商量:
“爸,我在厂里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不如先回城联系设计院。等联系妥当,我就通知永明,下午再带他过去一趟。”
见父亲点头同意,仲昆便驱车离开了厂区。
事实上,仲昆今日留在厂里确实有些碍事。他刚走,永明就赶到仓库,安排将100箱齿轮装车,准备送往火车站发货给莱拖。车辆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永明叮嘱金生:“去火车站发货这事,除了廷和与仲明,绝不能对其他外人提起。”金生当即点头应下。
金生的父亲本就是个深谙处世之道的“老江湖”,当初金生来厂里上班时,父亲就特意告诫他:
“无论到了哪里,都要记住‘紧瞪眼,慢张口’,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这句话早已深深烙印在金生的脑海里,即便永明不特意提醒,他也会守口如瓶。
抵达火车站托运处,这里有按小时收费的装卸工,每小时3元。永明也主动上前帮忙,不到半个小时,100箱齿轮便全部卸完,永明也把托运手续也顺利办理完毕。
在返程回厂的路上,金生将方向盘交给了永明。既然不赶时间,永明便放慢车速,不急不慢地驾驶着车辆,朝着齿轮厂的方向驶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