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车间配套
廷和送走仲昆后,脚步匆匆地迈向铸造车间。此刻,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小白、仲明与老李师父正指挥着新来的3名工人。这3名工人刚搬完电缆,便投身到车间工作中。
众人齐心协力,将烘干机搬到铸造车间中间靠北的位置摆开,这一举措如同给车间画下了一道分界线,将其分成了两个区域。北面区域为中频炉所在之处,占据了车间面积的五分之二;南面则安排了精密铸造和淬火炉,占车间面积的五分之三 。张师父用角钢为小白焊接了一个钢架,专门用来放置石蜡、水玻璃、石英砂等重要材料。靠南墙安装了一个大水槽,自来水管也已安装完毕,污水通过墙上预先打好的孔直接通到墙外,保障了车间的环境卫生。在精密铸造区域的中心,一张3米宽、1.2米长的铁案子稳稳放置,成为小白他们三人制作蜡模的工作平台。
廷和一边观察着车间的布置,一边在心中默默盘算。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事情,脑海中接连涌现出几个关键问题:将来生产用的材料放在哪里?生产出来的齿轮又该置于何处?这些关乎工厂后续生产流程的问题,让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
廷和当机立断,叫上仲明,两人回到办公室,准备商量这几个亟待解决的大事。一坐下,廷和便直奔主题,向仲明问道:“成品仓库。原来你考虑了没有?”
仲明面露无奈,解释道:“一开始我想,北面这12间房子,除开办公室和保管室外,还有8间可做仓库。前几天我仔细查看后发现,这8间房子根本不能用作仓库。每间房子都没有梁,而且隔墙已经砌到顶,要是拆掉墙,房子就会塌。只有办公室有两道梁,因为中间两间没有隔墙。这8间房子打不通,根本没办法做仓库。这两天我也想着和你商量,可实在是事情太多,一直没顾得上。”
廷和听后,懊悔地说道:“仓库这事,我一直没放在心上,这是个失误。现在必须抓紧时间解决。好在咱们这个大院儿地方宽敞,我看就在西院靠南建一排仓库,长30米,宽6米,5米一间,一共建6间。其中两间做材料库,四间做成品库。你想想,每天生产100多个齿轮,放在架子上,一个月得需要多少架子?要是你觉得可行,我这就给杨村长挂个电话,让他召集村里的瓦工,帮咱们把这6间房子盖起来。房子算村里的,咱们租用。”
仲明眼前一亮,点头赞同:“这个办法好,反正这个大院儿都是村里的。你和杨村长好好商量一下。”
廷和没有丝毫耽搁,拿起电话便联系了杨村长。电话接通后,杨村长坦言:“让我负责找瓦工盖房子没有问题,但现在村里拿不出钱来。这样行不行?盖房子的钱,你们先垫上,将来用房租来抵。”
廷和毫不犹豫地回应:“那样也可以。等工厂投产后就有钱了,这点儿钱不算什么。” 至此,关于仓库建设的初步方案在三人的交流中敲定,虽然前方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解决了仓库这个关键问题,无疑为工厂的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话挂断的那一刻,廷和的思绪便已迅速切换到下一项工作任务中。他转头叫来仲明:“把仓库的结构和要求画个草图,找个时间给杨村长送过去,让他派个瓦工过来,咱们先把料备上。”仲明点头应下。
两人刚踏出办公室的门,仲芳清脆的呼喊声便从院子中间传来:“开饭了!”。廷和听后,脚步不自觉加快,朝着铸造车间和加工车间走去,去通知工人们享用这顿特别的午餐——今天是新工人上班的第一天,也是二姐掌勺的第一顿饭。由于会计尚未到岗,饭票预售工作无法开展,廷和决定在会计上岗前实行供给制,让大家免费就餐,解决后顾之忧。
众人陆续来到餐厅,仲明站在一旁,抬手示意大家先别着急用餐,待众人落座后,他开始公布食堂纪律:“今天是新工人第一天上班,我先把食堂的规矩说清楚。食堂东边有一排柜子,每个格子都编了号,大家一定要记好自己的编号。现在的碗筷是统一配发的,以后就得自己准备了。吃完饭,碗筷要自己洗干净,放到对应的柜子里。要是方便,就把柜子锁上,钥匙自己妥善保管。这几天没有饭票,大家吃饭不用花钱,但打饭的时候,吃多少拿多少,绝对不能浪费,谁要是浪费,可是要罚款的!”仲明严肃认真的话语,让大家意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用餐过程中,廷和将永明叫到身边,低声嘱咐道:“你抽空去买几个电铃,大车间每间装一个,院子里也安一个。让仲明排个作息时间表,以后上下班、吃饭,就安排葛叔按照时间表按电铃,这样厂里的秩序能更规范。”永明认真记下,知道这是关乎工厂日常运转效率的重要安排。
午饭后,廷和与永明、毕师傅一同返回加工车间。一到车间,永明便主动向廷和汇报工作进展:“师傅,今天主要在拉主线,得在梁上先安4个插台,把3根50平方的火线和1根35平方的地线固定上去。线太粗了,咱们没有专业的紧线器,只能靠人工一点点拉,所以进度有点慢。上午好不容易拉完了两根,下午加把劲,剩下的2根线应该能全部拉完。明天就开始往每台机器上安装动力线,这个活儿估计得干两天。要是27号加工车间的设备都能按时到位,28号差不多就能把动力电全部安装完毕,到时候就具备试车条件了。我和毕师傅商量好了,他会一直待到这个月底,等所有机床都能正常运转了再回厂。另外,我觉得可以叫玉良这两天回厂,跟着毕师傅学上两天,这样他以后接手工作也能心里有数。在玉良回来之前,我先盯着,好歹我也算毕师傅的半个徒弟,应该能应付得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