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省科委的介绍信
车间里的轰鸣声穿透晨雾再次响起时,廷和正站在院子里。这声音与三个月前截然不同,先前总裹着几分慌乱的急促,如今却像咬合精准的齿轮,每一声都透着踏实。
他缓步走到车间门口,目光先落在中频炉新换的不锈钢水箱上。水箱是事故后第一批添置的新物件,银亮的表面在日光灯下泛着清亮的光,把周围师傅们的影子都映得清清楚楚。还记得先前那口生锈的旧水箱,管道漏了,才让中频炉的爆炸失了控,连累小孙烫伤了胳膊。此刻水箱旁的压力表稳稳指在绿色区间,廷和伸手摸了摸箱壁,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漫上来,把心里那点残余的阴霾也压了下去——那道坎,总算跨过去了。
车间另一头,小白正蹲在砂模台旁教新徒弟拌砂。他袖口卷得老高,露出胳膊上还没褪净的晒痕,手里的铁铲一下下搅着砂料,声音洪亮:
“砂眼多了齿轮就不结实,咱手上得有准头。”
这天仲昆也骑着摩托车来到大院里,这光景倒让人想起半个月前,他带着小孙去上海做手术时那副急模样。那会小孙的未婚妻攥着病历在医院走廊抹眼泪,仲昆攥着她的胳膊说“有我在”,硬是跑前跑后把检查、住院的手续都捋顺了。后来手术顺利,小孙回来那天,车间里的师傅们都围上去看,见他手上的绷带换得干净,才都松了口气。
廷和给小孙批了一个月假,又特意安顿好复工后的去处:
“先去小白那边干点轻省活。等将来中频炉开两班了,你再回炉来。”
日子在齿轮的转动里溜得快,转眼三个月过去,齿轮厂的节奏悄然慢了下来。合作的拖拉机厂产能定在了每月四千台,齿轮订单也跟着减到四千个。就这少了的一千个,让车间里的紧绷气儿一下松了。砂模车间不用再加班赶工,每天做一百八十个砂模就够数,师傅们能坐下来喝口热茶再干活;中频炉从每天七炉减到六炉,钱师傅不用再担心完不成任务加班;加工车间还是三班倒,但每班少做十个齿轮,夜班师傅的保温杯里,终于能泡上整朵的菊花茶,不再是匆匆灌的凉白开。
节奏缓了,人心也跟着暖了。仲明的新房立起来了,红砖墙刷得雪白,窗户上糊着新裁的报纸,就等散了潮气。他媳妇晓芬每天傍晚都来开窗通风,手里攥着本育儿书,见了廷和就笑:“等搬进来,就把婴儿床放靠窗的地儿,亮堂。”廷和笑着应:“到时候我给孩子送个小木马,咱齿轮厂做的,准结实。”
七月上旬的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吹进了工厂的办公室。廷和看着桌前的仲明,眉宇间舒展了些——近来的杂事渐少,仲明身上的担子明显轻了。他斟酌着开口,语气里带着桩压了许久的心事:
“你现在压力小了,抽时间跟厦门大学联系联系吧。那伞齿轮的事,总在我心里悬着。”
仲明应下后,连着打了几通长途电话。电话那头,厦门大学的工作人员终于给出了明确答复:他们的光谱分析部门是国家级科研平台,做金属材料分析,必须要有省一级科委的介绍信。
挂了电话,仲明琢磨着怎么拿到这封介绍信。思来想去,第一个念头便是县机械局——之前打交道时,他们对厂里的技术攻关向来上心。
第二天一上班,仲明就往县机械局赶。办公室里,他找到了上次通知他去长沙开会的办公室主任,把去厦门大学做材料分析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主任听后,摆了摆手:
“这事不难。你写份报告,把检测的理由写清楚——为啥要去、检测了有啥用,都说明白。交给我后,我把这项目列为咱县当前的重点攻关项目,让局长批了,我再给你拟个报告,介绍你去省科委。按规矩来,问题不大。”
仲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即就在办公室借了纸笔起草报告。他笔锋恳切,把检测进口齿轮钢金属材料结构的目的写得明明白白——不为别的,就为摸清门道,早日填补国内拖拉机变速箱关键齿轮的技术空白。
办公室主任拿起报告看了两遍,连连点头:“写得扎实!”说着,当场就提笔写了封推荐信,径直送到了局长室。局长翻完报告和推荐信,没多犹豫,当即签了字。
回到办公室,主任在推荐信和仲明的报告上一一盖了鲜红的公章,递过来时笑着打趣:“成了,这就去省科委办吧。事儿成了,别忘了请我喝酒。”
仲明接过文件,捏得稳稳的,眼里亮着光:“忘不了!这伞齿轮要是试验成功,您这第一份力,头功肯定是您的!”
齿轮厂的厂房还浸在上午的阳光里时,仲明已经攥着那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站在了父亲廷和的办公桌旁。廷和正用抹布擦着桌子上的灰,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儿子眼里亮得像淬了光。
“爸爸,”仲明把纸递过去,“机械局的推荐信,我拿到了。”
廷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赶紧接住那张纸,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仲明又往前凑了凑,声音里裹着按捺不住的急:“我盘算好了,明天一早先去省科委办介绍信,办利落了马上往厦门赶——厦门大学那边的老师还在等消息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