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送礼
清晨的阳光透过齿轮厂办公室的玻璃窗,班前会刚结束,大家正低头整理着桌上的文件,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杨村长黝黑的脸庞出现在门口汗。
“杨村长来了。”
廷和放下手中的搪瓷缸,笑着迎上去。他刚主持完班前会,声音里还带着几分激昂,
“今天早晨我先把昨天的报纸给大伙儿读了一遍,你猜怎么着?”
杨村长好奇地追问:“怎么啦?报纸上有好消息?”
“比强心针还好用!”廷和的眼睛亮起来,“上面说齿轮厂齿轮试制成功,质量超过国内厂家的同类产品。大伙儿听完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都说这下有奔头了,纷纷表态要抓质量、提产量,把厂子办得红火起来。”
杨村长听了这话,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连连点头:
“这就好,这就好!我来之前给信用社的巩主任打了电话,他在办公室等着咱们呢。你叫上马会计,咱们一同去信用社办开户的事。”
临走前,马会计悄悄拉过廷和,压低声音叮嘱:
“爸爸,开户要带营业执照副本、公章、财务章和负责人章,信用社都要存档的。还有咱俩昨天给巩主任买的烟和茶,找张报纸包好让杨村长带上,别让人看见。”
廷和点点头,让马媛去车间叫仲明,把开户需要的文件和印章仔细核对后,全装进蓝色文件袋交给马媛。
三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晨风吹拂着衣角,路边的玉米叶沙沙作响。十几分钟后,信用社的二层小楼出现在眼前,门口的梧桐树叶落尽,只剩下树干。
走进巩主任的办公室,一股淡淡的烟草味扑面而来。巩主任正站在墙上的邵家乡地图前,手指在杨家庄的位置轻轻点着。见他们进来,他转过身笑着说:
“你们来得正好!前几天县里拨了笔修路款,我琢磨着把杨家庄到邵家的土路修成水泥路,就以齿轮厂的名义报上去了。以后你们运送物料,再也不用颠得人骨头疼了。”
杨村长眼睛一亮,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这可真是大好事!春天开会还说要实现村村通,没想到咱先沾光了。这都得感谢廷和,齿轮厂给咱村带来了福气。”
说着,他不动声色地把用报纸包好的烟和茶塞进了巩主任的手提包。
廷和连忙介绍:“巩主任,这是我们厂新来的马会计。之前一直是村委李会计代账,进出账不方便,昨天刚交接完账目,想在这儿开个账户。”
“早该立个账户了。”巩主任点点头,转向马媛,“文件和印章都带了吧?”
“都带齐了。”马媛举起手中的文件袋。
“跟我去业务部办理吧。”巩主任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茶,又叮嘱道,“立完户得存点钱,你们准备了吗?”
廷和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用橡皮筋捆好的钱,数了数递给马媛:
“这里有一千元,先存上。”
马媛接过钱,随同巩主任去业务部办理立户手续。
冬日的阳光刚爬上信用社的窗台,马媛已经拿着填好的立户申请表站在柜台前。表格上的字迹工整清晰,业务部经理接过核对无误后,爽快地签下名字。巩主任审阅时笑着说:“你们村办企业的手续齐全,办起事来就是利索。”他提笔签字显得格外顺畅。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完印鉴印模,不到半小时就把立户手续办妥,马媛手里的回执单还带着油墨的温热。
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信用社副主任就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会议记录本:
“巩主任,班务会就等你了,参会的人都到齐了。”
巩主任看看墙上的挂历,周四的日期被红笔圈着,他转头对杨村长歉意地笑笑:
“每周一、四上午雷打不动的会,知道你们来特意推迟了半小时。户已经立好,贷款的事不急,等你们把厂子的事理顺了咱们再细谈。”
廷和、杨村长和马媛三人道别后,脚步轻快地往齿轮厂赶去,冬日的寒风里都带着几分顺遂的暖意。
同一时刻的拖拉机厂销售科,苏达成正拿着抹布擦最后一块玻璃。晨光透过干净的窗棂落在地板上,映出他忙碌的身影。科长推门进来时,他直起腰汇报:
“卫生都打扫好了,这批轮胎发现些质量问题,我去材料商家交涉。”
话音未落,他已跨上自行车,车铃在寂静的厂区里清脆地响了两声。
自行车刚到副食品公司门口,就看到仲昆在楼下踱步。
“等你半天了,张科长都问了好几遍。”
仲昆拉着苏达成往二楼走,家电科里暖融融的,几台崭新的电器在灯光下泛着光泽。张科长指着样品区说:
“马经理特意交代加一台洗衣机,你们挑款合用的。”
两人转了一圈,仲昆的目光停在中山产的威力双缸洗衣机上——这是当时国产首例双缸机型,浅蓝色的机身透着新鲜劲儿。
“就它了,”仲昆拍板,“听说全市没几台呢。”张科长爽朗一笑:“样品也给你们,回头我再申请新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