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试验失败
仲明从车棚将自行车推出。把小木箱牢牢的绑在后座上。骑上自行车朝拖拉机厂急驰而去。下午两点半,一直在大门口儿等候的永明、仲伟和仲昆三人,终于等到了仲明风尘仆仆的赶到。永明小心翼翼的解下木箱。抱到了齿轮试验中心。
在机械传动领域,齿轮的性能与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次实验由赵永明主导,旨在通过破坏性实验,深入探究齿轮在极端载荷与复杂工况下的性能极限与失效模式,为齿轮的优化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寿命预测提供关键数据与理论依据。
试验室里,这是高精度齿轮实验台,可精确模拟多种载荷与转速条件;配备先进的应变片、位移传感器以及振动监测仪,用于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实验开始,赵永明按照预定方案启动实验台,将载荷设定为额定载荷的50%。此时,齿轮运转平稳,各监测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传感器反馈的数据,齿根应力为100MPa,振动幅值为0.1mm/s,油温保持在30℃,润滑良好。
随着载荷逐步增加,齿轮的工作状态逐渐发生变化。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80%时,齿根应力上升至180MPa,振动幅值略有增加,达到0.2mm/s,齿面开始出现轻微磨损迹象。赵永明密切关注着各项数据的变化,及时记录并分析。
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110%时,异常情况出现。齿轮振动幅值突然增大至0.5mm/s,且伴有明显的异常噪声。通过观察,发现齿面磨损加剧,部分齿面出现胶合现象。赵永明立即暂停实验,对齿轮进行检查,发现齿根处出现细微裂纹。
在短暂检查后,赵永明决定继续按照方案加载,期望获取更多关于齿轮失效过程的数据。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130%时,齿轮振动剧烈,噪声刺耳。仅仅运行了5分钟,随着一声巨响,齿轮发生严重断齿,实验被迫终止。
在拖拉机厂的实验室里,赵永明眉头紧锁,小心翼翼地拆下那枚损毁的齿轮,将其轻轻放置在显微镜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断裂处的金相结构。随着显微镜视野逐渐清晰,一丝细微的痕迹映入眼帘——在齿轮断裂之前,竟已有轻微裂痕的迹象。
这一发现,犹如在迷雾中找到了一丝线索。赵永明迅速联系拖拉机厂的技术员,众人围聚在实验桌前,对着那枚齿轮展开热烈的分析讨论。经过严谨的研究与推断,技术员们认为,这个裂痕极有可能是淬火环节出了问题,温度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使得齿轮内部结构产生了脆弱点。然而,实验室里持续出现的异常噪声却与这道裂痕并无关联,进一步检测发现,异常噪声的根源在于齿轮的齿型在加工过程中,未能达到设定的精确参数。由此,大家初步断定,此次断齿事件是由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一是淬火过程中的温度把控不当,二是加工参数未达标。
但这些判断是否准确无误呢?为了得到确切的答案,赵永明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精心挑选了两个新的齿轮,开启新的试验流程。第一个齿轮安装到实验台上后,随着荷载逐渐增加,实验室里的气氛也愈发紧张。当荷载加到 130%时,刺耳的噪声在实验室中回荡,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齿轮并未出现断齿情况。可当荷载继续加到 140%时,意外突然发生,齿轮箱内油温急剧升高,瞬间燃起火焰,试验被迫中断。紧接着,第三个齿轮的试验开始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载荷还未达到 130%,齿轮便毫无征兆地发生了断齿。连续两次不理想的试验结果,让参与试验的四个人陷入了沉思,他们果断决定停止试验,集中精力寻找齿轮试验失败的深层原因。
赵永明深知,仅凭现有的信息和试验,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于是,他将苏达成叫到一起,期望能从这位经验丰富的同事那里获得新的思路。苏达成听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真地说道:“咱们厂主要是使用齿轮、进行试验,从这个角度很难挖掘出齿轮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要想从根源上找出齿轮试验失败的原因,必须前往生产齿轮的单位,只有让他们通过专业设备检测齿轮的各项参数,才能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
赵永明认同地点点头,随即又面露难色:“可生产齿轮的工厂我们都不熟悉,这可怎么办?谁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苏达成拍了拍胸脯,自信地回应道:“浙江东风齿轮厂有个质检员,我和他很熟。实在不行,我带你们去一趟浙江金华,有他帮忙,咱们肯定能查出问题。”
赵永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道:“那行,我和仲明今天回厂向领导汇报情况,明天就出发去金华,仲昆今天不用回去,明天去买去金华的火车票,记得买四张。达成记得和你们厂长打个招呼,这次出差的费用由我们这边承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