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制备砂型
会后,廷和、仲明与仲昆三人匆匆地返回办公室,一场关于齿轮试产计划的深入研讨即将展开。办公室里, 廷和率先阐述计划:
“根据当前的工作进度,小白在两天后便能生产出第一批齿轮砂型。也就是30号,不过30日是星期天,按照厂里的惯例,这一天正常休息。只能推到12月1日,中频炉就能点火开工,铸造齿轮毛坯。明天,我们可以把晓芬调过来,让她负责整理车床,做好准备工作。等到12月1号,齿轮毛坯出来以后,车床就可以加工出第一批齿轮坯料了。二号的时候,去南京学习机床操作的两位师傅就会回厂,他们能熟练操作滚齿机,加工出咱们的第一批齿轮。”
廷和的话语清晰明了,将时间节点和任务安排一一罗列,让整个计划变得清晰可见。随后,廷和将目光转向仲明说道:
“今天你先回原单位,协助晓芬把停薪留职手续办好,争取明天就能让她进厂上班。你一会儿走之前,去把永明叫过来。”
仲明认真地点点头,将任务牢记在心。接到任务的仲明迅速转身离开办公室,快步走向车间。不一会儿,他便带着永明来到了办公室,随后,仲明跨上自行车,朝着城里的方向疾驰而去。
永明落座后,廷和详细询问起拖拉机厂齿轮进场后的检测情况。了解完相关信息后,廷和做出新的安排:
“你带仲昆去一趟你们厂的技术科,和负责检测的人员深入交流,弄清楚检测齿轮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仪器,以及具体的检测方法。之后仲昆列个清单,把需要的东西都购买回来。”
紧接着,廷和又对仲昆补充道:
“你去采购这些工具的时候,记得多买5套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再购置一个千分表。咱们这三台机床都需要用到这些卡尺,可不能马虎。”
说完,廷和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本1978年版的《齿轮精密加工技术》,递给永明,说道:
“上次多亏你帮忙借到这本书,我已经把主要内容摘抄下来了。你找时间把它还给机械局资料室,要是以后还有需要,咱们再去借。”
永明接过书,点头回应:
“知道了,我现在去加工车间和毕师父打个招呼。今天活儿也不多了,有两位徒工在帮忙,确保离开没问题。”
说罢,永明便招呼着仲昆,一同走出办公室,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为齿轮试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奔波。
送走三位之后,杨廷和来到茶水炉后的风干室。他抬头目光落在那扇崭新的风干室门上。一走进风干室,一股温热干燥的气息扑面而来。张师父焊接的金属货架,两层蜡棒整齐排列其上。底层蜡棒表面均匀覆盖着一层细腻的石英砂;上层的则多了一层砂粒,质感更为厚重。
“师父!”熟悉的声音从角落传来。小白正半蹲在货架旁做记录,抬头看见廷和说:
“今天下午将有两根撒完第三层砂的蜡棒做好,明天早晨就可以烘干,熔蜡和焙烧。后天上午,20套砂型就能交付,用来铸造齿轮毛坯。”
廷和点点头,轻轻抚过蜡棒表面的砂层,感受着颗粒的触感。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是精密铸造的关键环节,每一层砂的厚度与均匀度都关乎最终产品的质量。
两人并肩离开风干室,踏入精密制造车间。小白指了指工作台旁的年轻身影:“师父,小孙你认识,原来是我的徒弟。前天和你说了之后,我晚上回去告诉了他,他今天就来了。原准备住一会儿领他到办公室和你见面,正好你来了。”
年轻的小孙慌忙起身,局促地喊道:“杨厂长好。”廷和微笑着按住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
“别客气,以后车间就靠你们年轻人多费心了。”
随后,廷和与小白踱步到外间。原本分隔铸造车间与加工车间的墙体已被打通,形成一个宽敞的门洞。西北角,两位瓦工正专注地砌着砖块,灰浆桶旁堆着整齐的红砖。
“杨厂长!”其中一位瓦工直起腰,“小仓库上午能砌完,下午把内外墙面抹好,两天后就可以使用了。明天开始,队长要我们去西院挖仓库的基础,砌好基础以后材料也拉的差不多了,建筑队就会来人,在上冻之前把仓库盖起来。”
廷和走出铸造车间,远处,一阵拖拉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金生驾驶着拖拉机,载着满满一车木料缓缓驶入厂区。木料堆得高高的,随着拖拉机的颠簸微微晃动,散发着新鲜木材特有的清香。
拖拉机刚停稳,仲伟就看见父亲敏捷地从车上跳下来,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
“爸爸,昨天没干,今天开完会才去。这车拉的是房梁和檩条。今天拉完后,明天再有一天,料基本就拉齐了。你可以通知村建筑队准备进场干活了。
廷和笑着回应道:“这个你不用操心,建筑队已安排人明天挖地基打基础了。”父子俩简短的对话,却透露出对即将开展的建房工程的重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