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4章 崭露头角

奇葩皇帝合集 第4章 崭露头角

作者:苦丁茶2024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20:44:36

光阴似白驹过隙,当年牙牙学语的萧衍,在岁月雕琢下蜕变为卓尔不群的青年才俊。每当晨光初照建康城,便能见他身着月白长衫立于朱雀桥头,身姿挺拔如峭壁苍松,眉眼间英气与儒雅并存。一双星目顾盼生辉,笑时如春风拂柳,沉思时又似寒潭映月,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令人折服的风度,引得往来行人频频驻足回望。更难得的是,他将文韬武略熔铸于一身:书房内,檀木案上常摆着《昭明文选》,他执笔沉吟时,《春秋》《汉书》的典故便如清泉汩汩涌出,一挥而就的策论气势磅礴,却又在论及民生时细腻动人;校场上,他身披玄色软甲,银枪在阳光下划出凌厉弧光,腾挪翻转间,招式刚猛中暗藏《吴子兵法》的章法,引得围观将士齐声喝彩,尽显将门虎子风范。

萧衍对谋略之道的痴迷近乎狂热,他的书房四壁皆被书架环绕,《孙子兵法》《六韬》等典籍被反复翻阅,书页边角早已卷起毛边。每逢朝局动荡或民间纷争,他便闭关三日,在满墙舆图间踱步思索。那年江南突遭百年不遇的水患,洪水冲垮堤坝,流民如潮涌入建康城郊。当朝廷大臣还在争论赈灾之策时,萧衍已连夜绘制出精密的河道疏浚图,提出 “以工代赈、疏通河道” 的奇策。他不仅规划出十处泄洪区,还设计了 “以粮换工” 的赈济体系,既解决流民生计,又根治水患。这份奏疏呈至朝堂,连素来严苛的尚书令都抚须赞叹:“此子有安邦定国之才!” 平日里与友人论政,他总能从茶盏蒸腾的雾气中洞察先机,提出的见解常令王公贵族们如醍醐灌顶,争相以座上宾礼遇。

时值南齐盛世,文坛气象万千,曲水流觞、诗会雅集之风盛行。每逢朔望之日,建康城朱雀桥畔的文渊阁便成了文人圣地。雕梁画栋间,檐角铜铃在江风中叮咚作响,身着月白襕衫的萧衍穿过垂花门,腰间羊脂玉佩与石阶碰撞出清越声响。他手中素绢上墨迹未干,那首新成的《河中之水歌》,以乐府旧题写新韵,将金陵繁华与人间悲欢娓娓道来。词中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一句,恰似金陵城头的月光,温柔漫过在场文人墨客的心间。乐师们闻讯纷至沓来,将此曲谱成吴地小调,不出三日,街头巷尾的孩童都在哼唱,连秦淮河上的船娘摇橹时,也不自觉地轻声吟哦。

在竟陵王府的竹林雅集上,萧衍与沈约、谢朓等 “竟陵八友” 围炉夜话。当众人正为诗中用典争论不休时,他突然将青瓷茶盏重重一放,烛火在他眼中映出灼灼锋芒:“今日之文,当如青铜镜,照见山河万象,而非绣屏上的牡丹,徒有其表!” 他挥毫写下《与何胤书》,犀利批评当时浮艳文风,主张 “文以载道”,要让文章成为映照现实的明镜。这封书信如同惊雷,在文坛掀起轩然大波。竟陵王府的朱漆大门前,求见者的车马络绎不绝,将青石板路都碾出了深深的辙印,连千里之外的文坛耆宿都修书称赞。

萧家书房里,老仆每日要将成捆的名刺投入竹篓 —— 皆是世家子弟重金求购诗稿的拜帖。国子监的学子们将他的论着抄在蝉翼宣上,藏在衣袖中带进考场。这份才名不仅在文人墨客间口耳相传,更顺着秦淮河的商船传至荆襄、巴蜀。某夜,荆州刺史府的宴席上,歌姬婉转唱出《河中之水歌》,满座宾客听得如痴如醉,却不知那拨动人心弦的词曲,出自建康城里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之手。很快,“兰陵萧郎” 之名响彻朝堂内外,连齐武帝都在金銮殿上展读他的策论,赞曰:“此乃朕之栋梁也!” 这份才名威望,如同坚实的基石,助他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步步高升,历任雍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要职,为日后建立梁朝埋下伏笔。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奇葩皇帝合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