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英站在讲台上,将密封的试卷袋用力在桌角磕了几下,让试卷更加平整,然后开始分发试卷。试卷被分成三摞,从第一排的三位同学开始,依次向后传递。
苏轻语拿到试卷后,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快速浏览了一遍,目光沉静,仿佛在审视一份早已熟悉的材料。
夏红英扫视全场,用一贯严肃的口吻宣布:“今天上午第一场考语文。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开考后未满一小时,不允许交卷。”她顿了顿,看了一眼手表:“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填写姓名和考号,不允许答题。五分钟倒计时开始。”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沙沙的书写声。同学们迅速写好个人信息,然后放下笔,紧张或专注地开始默读题目,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五分钟。苏轻语却是个例外。她几乎一眼就扫过了除作文和阅读理解外的所有题目,答案瞬间在心中清晰浮现。她工整地写下名字和考号后,便静静等待。
“时间到,可以开始答题了。”夏红英一声令下。
瞬间,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密集声响,如同一场无声的冲锋。苏轻语立刻拿起笔,不再需要审题,字迹清秀工整,行云流水般地将早已印在心中的答案飞速书写下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夏红英坐在讲台后的椅子上监考。许多老师都喜欢监考一班,因为这里纪律极好,绝无作弊现象,从头到尾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她喝了一口水,站起身,目光习惯性地扫向教室后方,看到苏轻语在奋笔疾书,而高望飞…居然已经趴着睡着了。她皱了皱眉,没说什么,又坐了回去。
高望飞胡乱蒙完了所有选择题,便再也抵挡不住睡意,果断地进入了梦乡。
苏轻语很快答完了所有基础题。遇到阅读理解时,她才第一次真正停下疾书的笔,开始认真、细致地阅读那篇课外文章。她读了一遍,审完题,又再次回读文章的关键部分,深思片刻后,才重新落笔,精准地写下答案。不到十分钟,阅读理解也已完成。
最后,她看向作文题目:《青春恰如这雨后的彩虹》,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八百字。
苏轻语再次停下笔,陷入沉思。关于青春、磨难与希望的素材在她脑中飞速组合。构思了约十分钟,一篇完整的文章已在她脑海中成型。她深吸一口气,开始将脑中的思绪转化为文字,诰写在答卷上:
“……雨后,天空馈赠人间一道绚丽的虹桥,它清晰地折射出阳光的七种色彩,明媚而珍贵。我想,青春恰如这雨后的彩虹,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方能绽放最动人的光华……
……在理应吃苦的年纪,切莫贪恋安逸的温床。人总需历经困苦,方能‘长大成人’。过于顺遂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丧失向上的锐气。当真正的困难来袭,那些习惯于安逸的人往往不堪一击;唯有那些能咬牙挺过风雨的人,才能最终迎来澄澈的天空和瑰丽的彩虹,见证生活的美好……”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轻语流畅地划上句号。她抬手看了看表,考试刚好过去一小时。她有条不紊地收拾好文具,拿起试卷,在全班同学或惊讶、或疑惑、或轻视的目光注视下,坦然走向讲台。
除了鲁紫茗仍在专注答题和高望飞还在熟睡,其他同学几乎都向苏轻语投去了难以置信甚至略带轻蔑的目光。他们原本以为这个转学生或许真有些实力,但如此早交卷,在他们看来,只能是自暴自弃或哗众取宠。
夏红英看着递到面前的试卷,同样满脸诧异:“现在才过去一个小时,不再仔细检查一下?”
苏轻语语气平静:“我认为我写下的就是正确答案。如果是错的,我现在也检查不出来。”
夏红英语气带着不悦:“其他同学都在认真答题,你这样早早交卷,会破坏一班树立起来的优良考风!”她忍不住追问:“你这么早交卷,能考多少分?”
苏轻语迎上她的目光,不卑不亢地回答:“夏老师,考试为何一定要固守时间?写完即交,有何不可?空有好的考风,若只是枯坐煎熬,岂不是浪费生命?至于我能考多少分…”她微微一顿,“这似乎与您关系不大。而且,规定的可交卷时间已过,我并未违反考场纪律。”
夏红英被这一番逻辑清晰、绵里藏针的话怼得一时语塞。苏轻语将试卷轻轻放在讲桌上,转身推开教室门,从容离开。
关门声“吱呀”一响,惊醒了睡梦中的高望飞。他迷迷糊糊地伸了个懒腰,扭头发现苏轻语的座位空了,立刻精神起来。他把自己那份几乎空白、只蒙了选择题的试卷囫囵一团,起身也交到了讲台上,然后迫不及待地追了出去。
夏红英看着高望飞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她拿起两人的试卷整理好。高望飞的一如既往,大片空白。而当她翻到苏轻语的试卷时,首先被那一手漂亮工整的字迹惊艳了。她快速浏览答案,发现除了一些需要对照标准答案的主观题,客观题几乎全对! 她忍不住细细读起那篇作文…文章没有华丽辞藻,却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蕴含哲理的故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