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医馆的运作逐渐步入正轨,林芷琪以其专业与张三丰所授的玄妙医理,已然能独立处理大部分慕名而来的疑难杂症。然而,张三丰深知,有些沉疴痼疾,或伤及根本元气,或涉及更深层次的阴阳失衡,非寻常针石汤药所能及,需借助更具灵韵之物,方能固本培元,扭转乾坤。故而,他将医馆日常交由林芷琪,自己则更多时间留在郊外基地,着手准备炼制一批适用于此世条件的低配灵丹,“培元丹”便是其中首要。
基地深处,一间特意改造的静室内,通风与防火皆按最高标准设计,却又在四壁与地面镌刻了简单的聚灵与封锁气息的阵纹。中央,并非想象中的八卦丹炉,而是一尊造型古朴、通体由某种耐极高温度的玄色合金铸造的鼎炉,这是秦雪根据周辰提供的部分原理,结合现代材料科技特制的“实验反应釜”,虽失却了传统丹炉的道韵,却能在精准控温、密封等方面提供极大便利,对于炼制要求相对较低的“培元丹”雏形,倒也合用。
张三丰静立于鼎炉之前,神色肃穆。虽器物已非古制,但炼丹之心法、步骤,却容不得半分马虎。他面前的长案上,整齐摆放着数十个玉盒或特制密封容器,里面盛放着他通过各方渠道收集、或由治愈病患感念相赠的各类药材。有年份足够的老山参、何首乌,有蕴含微弱灵气的黄精、茯苓,更有几味颇为稀有的辅药,如雪莲精华、蕴石乳等。这些药材,在如今的地球,已属难得。
他并未立刻动手,而是先以神识细细感知每一味药材的药性、灵气含量以及彼此间的生克关系。炼制“培元丹”,重在“培元固本”,调和阴阳,激发人体自身潜能。需以人参、黄精为“君”,益气滋阴;以何首乌、茯苓为“臣”,补血安神;再佐以雪莲等清润之品,调和药性,使诸药相辅相成,而非药力冲撞。
选定药材,他手掐法诀,引动体内一缕精纯平和的真元,凌空书写数道无形的“净衣”、“辟邪”符印,打入鼎炉之内,算是完成了炼丹前最基本的“清炉”仪式。随即,他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时机,将处理好的药材逐一投入鼎中,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鼎盖合拢,他盘膝坐下,双手虚按在鼎炉特定的感应区域,并非以柴火,而是以自身真元为引,调控着秦雪设计的、经过他改良的能量输出装置,开始缓缓加热。
炼丹并非一蹴而就,需经历“文武火”的转换,以及药力融合的漫长过程。初始需用“文火”,慢工细炖,使药材精华缓缓析出,相互浸润;待得时机成熟,则转为“武火”,猛力催发,促使药性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质变,凝聚成丹。
张三丰心神沉静,全部意念都沉浸在鼎炉之内那微妙的药力变化之中。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时刻感知着炉内每一分温度的变化,每一缕药气的交融。时而,他指尖微动,调整能量输出,使得炉火时而温润如春水,时而炽烈如骄阳。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一天,两天……
静室之外,方晓与何影姿轮流值守,他们能感觉到,静室方向传来的气息愈发凝练,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百草精华的异香,开始若有若无地渗透出来,闻之令人心旷神怡,体内真气都似乎活跃了一丝。
“师父炼丹,当真非同凡响。”方晓感叹道,他修炼太极,对气息变化尤为敏感。
何影姿则更多是好奇,她嗅着那异香,只觉得识海中的剑心灵光都似乎被洗涤得更加剔透。
到了第三日午后,那弥漫的异香陡然变得浓郁起来!不再是丝丝缕缕,而是如同实质般,形成淡淡的、肉眼难见的氤氲之气,不仅充满了整个基地深层,甚至开始透过层层防护,向基地外围弥漫。
更奇异的是,基地周围山林中,一些感知敏锐的小动物开始变得躁动不安。鸟儿不再鸣叫,反而聚集在基地外围的树梢上,焦躁地跳来跳去;几只野兔、松鼠甚至狐狸,都从藏身之处探出头来,朝着基地的方向不断耸动鼻子,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畏惧交织的复杂情绪,却不敢真正靠近。这股丹香对它们而言,蕴含着难以抗拒的生命诱惑。
基地实验室内,秦雪面前数个屏幕正疯狂跳动着数据流。她早就应周辰要求,在静室以及基地周边布设了高精度的环境监测器,用于记录炼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及能量参数。
此刻,监测数据正显示出剧烈的异常。
“环境温度稳定,但特定波段红外辐射异常升高……”
“空气成分检测到超过117种未知有机分子,结构模型无法建立……”
“能量读数……这怎么可能?!出现稳定的、非衰变型的低强度生物场协同共振现象!这违背了现有物理定律!”
秦雪推了推眼镜,脸上是因极度兴奋而泛起的红晕,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出现了残影。她试图建立数学模型来解析那弥漫的丹香成分与能量结构,却发现所有的分析工具在接触到核心数据时都遭遇了无法突破的壁垒。那并非复杂,而是一种完全迥异于现代科学认知体系的能量存在形式,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规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