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也早预料到这种情况了,于是他直接点将了。
命令:“明威将军刘忠云带兵一万负责收复定襄城。
副帅李武带兵三万,负责收复云中要塞。
收复以后,你等驻守城池,等候命令。”
“诺!”两人站出来齐声回道。
众将听后也没有反对的声音,毕竟这两位的资格是完全够格的。
周阳在一旁听后也是为自己的老师高兴。
看来他老师这次战后估计也能前进一步了,说不定爵位也可以晋升一步呢!
他的老师现在已经是开国县子,再进一步就是开国县伯了。
大楚王朝爵位分八等。
亲王正一品,郡王和国公均为从一品,开国郡公为正二品,开国县侯正三品,开国县伯正四品,开国县子正五品,开国县男从五品。
爵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拥有权利也不小,是这个时代的贵族,即便是最低等的县男也是从五品。
要知道这个朝代的县令也才七品。
这些爵位不仅代表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伴随着一定的食邑和世袭的永业田。
三天以后,赵王已经收到了云中和定襄收复的消息,于是把捷报快马送往洛阳。
而远在北方的上谷关,骠骑将军邓白,也早已经把乌桓族退兵的消息送往洛阳。
洛阳城。
朝会之上,众大臣正议论纷纷。
没错,还是在商议军费问题。
仁宣皇帝听的头都大了。
最近一个月,他听到最多的反而不是自己士兵战败的消息,每次听到的都是国库没钱了!
其实他也清楚这国库的钱都去哪里了,只是他心已经老了,只想安稳享乐几年就退位了。
正当仁宣皇帝打算发飙的时候,大殿外传来一声大喊:上谷关捷报!
这一声大喊一瞬间就掩盖了诸位大臣的讨论声音。此刻声音再次传来:上谷关捷报。
“快让他进来!”仁宣皇帝着急说道。
很快一名传令兵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殿内。
传令兵立刻躬身行礼说道:“启禀陛下,上谷关外乌桓族士兵已经退兵,这是邓元帅命我带来的战报。”
说完以后就把密封的竹筒双手举起。
首领太监立马接过来,打开竹筒以后,把战报递给仁宣皇帝。
仁宣皇帝快速阅读起来,等看完后,便哈哈大笑的说道:“诸位爱卿,乌桓族已经退兵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楚万胜!”
还不等仁宣皇帝有所回应,大殿外再次传来一道声音:雁门关捷报!
“快宣!”这次仁宣皇帝反应很迅速。
雁门关的传令兵进来以后,也是临危不乱,大声说道:“启禀陛下,雁门关外匈奴士兵已经退兵,我军已经收复云中要塞和定襄城,这是元帅赵王命我带来的战报。”
“什么,连匈奴也退兵了,这可太好了!”
“是啊,赵王就是厉害,把云中和定襄也收复了。”
一众大臣听后顿时议论纷纷。
首领太监张公公也是熟练的接过竹筒,把里面的战报递给仁宣皇帝。
仁宣皇帝快速阅读完以后,便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多少年了,他即位以后,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败匈奴。
以往胜也是小胜或惨胜,败的更多些,有时候败了就的赔偿给匈奴人物资。
这对于以武立国的项羽子孙来说,这是他扬眉吐气的一天,以后就是见到列祖列宗也有些颜面了。
“哈哈,匈奴也退了,你们也不用再讨论军费的事情了。”仁宣皇帝高兴的说道。
户部尚书钱真多,立马站出来附和说道:“是啊,这马上可以退兵了,这二十万新兵的吃喝用度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陛下,是不是该商议着撤兵一事了。”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大将军关泽站出来说道。
“大将军请说!”
此刻的仁宣皇帝很高兴,所以也是面带微笑的说道。
关泽也是见仁宣皇帝高兴,现在说出来也极易通过,而且这事再不说就晚了。
于是他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先前我们派遣的十万援军已经伤亡很多,一旦征召的二十万大军返乡以后,剩下也难以镇守边关。
老臣建议两位元帅可从二十万大军当中补充适量新兵成为常备军。”
“嗯,准奏。”
“还有一事,现在常备军数量不足。
我们原先的十万大军缺口就的补上来了,要不然洛阳周边兵力空虚啊。”
仁宣皇帝和一众大臣,也是听明白大将军的意思了,这是要征兵啊!
大楚王朝分常备军,禁军,地方军。
常备军三十万,禁军十万。
地方军是以州为单位,州的大小和人口不同,数量也不等,每一州的地方军在一到三万不等。
如果有外敌侵略的,就会在全国动用招兵令,就像周阳他们就是这种方式参军的。
一旦战争结束,这些人就会返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