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宴的伤感渐渐被温暖的责任取代,雅萱用纸巾擦去眼角的泪痕,语气从哽咽转为坚定:“小珍姐走后,主任找我谈了一次话,让我接下化验室班长的活儿。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整夜整夜睡不着,总觉得自己经验不够,撑不起这个担子。是主任拍着我的肩膀说‘小珍没完成的事,你得替她做完;她想守护的化验室,你得帮她守好’—— 这句话,我记到现在。”
众人静静听着,目光落在雅萱身上,满是敬佩。洛依想起自己刚进化验室时,雅萱总是最早到、最晚走,实验室的每一台仪器她都了如指掌,每一个新人她都耐心指导,原来这份责任感,从那时起就已经深深扎根在她心里。
“从那天起,我就照着小珍姐当年的样子,一头扎进实验室里。” 雅萱的眼神飘向窗外,像是在与记忆里的身影对话,“我把她留下的那本笔记重新整理了一遍,熬夜查最新的检测标准,在笔记的空白处补上现代仪器的操作方法 —— 比如她当年手写的滴定公式,现在可以用电脑软件自动计算;她记录的手工萃取步骤,现在能通过全自动萃取仪完成,但我还是把两种方法都记了下来,想让后来人知道,化验室的技术是怎么一步步进步的。”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像是在回忆那些与仪器为伴的日子:“每天下班前,我都会绕着实验室走一圈,检查每台仪器的状态 —— 给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做老化处理,防止残留影响下次检测;把分析天平的砝码校准一遍,确保称量精度;甚至连试剂柜里的药品,我都会核对保质期,把快过期的试剂单独标记。小珍姐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她总说‘仪器是化验员的手,得像呵护自己的手一样呵护它们’,我不敢忘。”
俊辉想起自己刚接触重金属检测时,因为操作不熟练,数据总是波动很大,是雅萱陪着他一遍遍排查问题。“有次小磊做土壤重金属检测,结果连续三次都偏高,他急得直挠头,差点把实验记录册摔了。” 雅萱笑着看向小磊,眼里满是温和,“我突然想起小珍姐笔记里写过‘玻璃器皿清洗不彻底,内壁残留的金属离子会影响检测结果’,就带着小磊把所有用过的烧杯、容量瓶重新用硝酸酸洗了三遍,再用超纯水冲洗干净。你猜怎么着?第四次检测的数据,刚好落在标准范围内,小磊当时激动得差点抱我。”
小磊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颊泛红:“那时候我才明白,为啥雅萱姐总让我们把器皿洗得‘能照见人影’,原来不是吹毛求疵,是每个细节都藏着对数据的敬畏。现在我带新人的时候,也会把这个经验教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化验这行,从来没有‘差不多’,只有‘百分百’。”
除了业务上的传承,雅萱最看重的就是实验室的安全。小珍姐的意外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每个人心里,也让她把 “安全” 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我把实验室的安全规程细化到了每个操作步骤。” 雅萱的语气变得严肃,“比如移液时必须用吸耳球,绝对不准用嘴吸 —— 哪怕是无毒的溶液,也怕养成坏习惯;萃取有机溶剂时,必须戴护目镜和丁腈手套,防止溶剂溅到眼里、手上;危险品柜每天下班前必须锁两次,钥匙由我和羽辰分别保管,两个人都确认锁好才算完。”
小凤突然插话,语气里满是自豪:“上个月公司组织消防检查,咱们实验室是全公司唯一没被挑出问题的部门!检查的领导翻着雅萱姐做的安全台账,连连称赞,说咱们的台账比教科书还规范 —— 每个实验的风险评估、每台仪器的维护记录、每次安全培训的签到表,都记得清清楚楚,连日期都标得明明白白。”
雅萱却摇摇头,眼神里满是谦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是小珍姐教我的。她的笔记最后一页,用红笔写着一行字‘化验室的安全,比数据更重要,因为每个数据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我只是照着她的话做,把她没来得及完善的安全制度补全而已。”
蒋主任看着雅萱,眼里满是欣慰,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执着的小珍,又看到了如今更成熟的雅萱:“小珍当年总跟我说,雅萱这姑娘看着文静,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韧劲,遇到难题不退缩,对同事有耐心,是个能扛事的人。现在看来,她果然没看错人。现在的化验室,有你在,我放心;小珍在天之灵,也能放心。”
洛依无意间瞥见雅萱放在桌角的笔记本,封面内侧贴着一张小小的合影 —— 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五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挤在一起,笑得格外灿烂,中间那个梳着马尾辫的姑娘,眼睛亮得像星星,嘴角带着浅浅的梨涡。洛依心里一暖,不用问也知道,那一定是小珍姐,是那个用生命守护化验室、用经验照亮后辈的前辈。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包厢里的灯光却显得格外温暖。大家不再沉浸在伤感里,而是聊着实验室里的趣事 —— 小磊第一次独立完成仪器校准后,兴奋地在群里发了九宫格照片;小红把安全规程编成了顺口溜,方便新人记忆;羽辰和洛依一起优化了水质检测流程,把检测时间缩短了半小时。每个人的进步,都像是在给记忆里的小珍姐 “交答卷”,也像是在给化验室的未来 “写序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